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的)公园”:一周城市生活

Jady Liu 明星辰 王越洲
2022-03-04 17:10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近日,上海音乐学院将拆围墙对公众开放的消息受到关注,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表示,打开校园是为了让大学更好地融入城区、街区、社区,让艺术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此外,多所上海高校已启动拆除围墙工作,或将其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但是,正如城市漫步最新一期城市观察所分析,打开围墙只是公共空间“真正开放”的第一步。

2021年12月19日,由OCAT深圳馆和华·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在深圳华侨城开幕。本期回顾,我们将目光投向双年展联合策展人何志森策划的公共空间单元“人民(的)公园”。这一单元围绕“公众参与”来思考艺术家如何将华侨城的社区居民纳入到艺术家的创作之中。在主题推荐部分,我们邀请了何志森一起推荐了话题相关的书目。

(本期主持:Jady Liu)

近期回顾

公共空间为谁?

近年来,艺术进入社区现象在中国城市受到广泛关注。到底艺术是为了居民的“美好生活”服务,还是仅仅侵入了他们的生活空间?民众在公共艺术创作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于这些问题,艺术家、城市治理者、民众在实践中不断磨合,试图寻找答案。

作为深圳华侨城内唯一的、较大的公共空间,生态广场一直是艺术家展示大型艺术装置和雕塑作品的“后花园”,也是居民日常活动的公共空间。2021年12月19日,“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的主题单元“人民(的)公园”在生态广场开幕,在联合策展人何志森看来,这次展览从作品创作到后续开放,又是一场围绕“公众参与”的实验与讨论。

“人民(的)公园”单元地点: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图片来源: OCAT深圳馆 

何志森现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近年来在多个建筑院校和设计研究机构进行巡回演讲,并通过 mapping 工作坊(一个挖掘普通人对日常空间的真实使用和需求的工作坊)的形式穿梭在世界各地的高校之间,但他的项目和作品始终着眼于城市中的普通人。

近日,我向何志森了解了他对“人民(的)公园”项目的心得,他为我讲述了三件艺术作品的经历。

首先是他发起的一场名为“我们一起为墩子找出路”的“艺术改造”mapping工作坊。二十一年前,法国当代艺术家丹尼尔·布伦根据生态广场草地的地形特点设计了包含34个水泥墩子的作品“波涛之上•地平线”,以此暗喻深圳这座新兴城市的惊人建设速度,并希望“这件作品存在的意义来源于人们对它的使用”。

何志森通过采访居民了解到居民认为墩子只不过是侵占他们公共空间的34个障碍物,跟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关联。这件安放在公共空间却远离人们生活的公共艺术作品便已违背了丹尼尔·布伦当初的意愿和创作初衷,因此何志森希望通过工作坊激发居民对丹尼尔•布伦的作品以及所处公共空间和生存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参加工作坊的学生们创作了9个以假乱真的墩子,把使用的主导权交给当地居民,鼓励他们对其进行进一步挪用和再创作。其中一个名为“暴打橡皮糖”的墩子,距离展览开幕还有5天的时候被一位带着孩子的居民推倒,她认为这些墩子,包括丹尼尔·布伦的34个墩子,已经严重侵犯了她和她孩子的公共空间,艺术家的介入并没有征得她们的同意。争执30分钟后,居民离开。

何志森认为这是团队第一次面对面和在地使用者对“何谓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为谁”的深度探讨。自此,更多好奇的居民开始和这个墩子以踢打、坐卧等形式互动,直至被物业清除。回想起来,何志森认为这些墩子成为了当地居民主导公共空间和建构公共性的道具,那些被推倒和破坏的墩子作为广场上不合时宜的风景也是对公共艺术的反思。

被推倒后的作品“暴打橡皮糖”和远处丹尼尔·布伦作品的呼应。许志刚 图

在岳阳和徐騰的作品“飞去来器运动会”的创作过程中,城管部门自始至终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并直接影响到了作品的落地、呈现和最终的消失。作品中的“后羿射日”是一个锣鼓装置,艺术家把锣和鼓当太阳,而每个参与敲锣打鼓的人都是“后羿”。作品安装之后,居民每天都来敲击锣鼓、扔毽子,甚至做引体向上。但开幕不到两周,一些居民纷纷向城管投诉,指责声音严重扰民,要城管立即禁止“后羿”敲锣打鼓,城管便将锣鼓包裹起来。

但另一些居民再次抗议,认为在快过年的时候锣鼓不响对所有社区居民都不吉利。于是城管部门和双年展团队在生态广场的另外一个远离住宅楼的地方安置了这件作品,这时作品从最初围合的一个立体变成被摊开的一个平面,居民又开始在这里鸣锣,两位吹萨克斯的老人的加入更是形成了一个街头演奏会。何志森说,这件作品的调整过程更多是来源于当地居民的投诉,场地管理方或艺术机构直接提出解决方案,居民与艺术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常常是缺失的,当然这之间也缺少了一个能够把不同方聚集在一起吵架的“媒婆”。

一个周六清晨,一群社区居民发起了一场扔毽子比赛。许志刚 图

用塑料包装泡沫包裹起来的锣鼓。许志刚 图

第三个故事是艺术家丘丹琴名为“第三空间”的镜子装置作品,最终在居民的反对下衍变成“一封检讨书”。丘丹琴之前从来没有做过公众参与的艺术创作,在被邀请参展的时候还比较困惑。她最终在生态广场公共厕所中的残障人士专用厕所安装了镜子装置,但随着居民反对的声音越来越激烈,这件作品在不断调整后最终在双年展开幕前被华侨城城管拆除。丘丹琴意识到,她已经无法阻挡居民的参与,他们的意见不断改变着这件作品的形态,而这种变化正是艺术家和居民共同合作的结果。

但是,作品不够“人性”、居民不喜欢就必须撤掉吗?艺术家保持着质疑,并怀着反思、愧疚和勇气将作品生发为“一封检讨书”。在何志森看来,公共艺术很容易变成一种粗暴的权力,公共空间不应是摆放艺术家作品的“后花园”,这可能反而让公共空间越来越割裂和孤僻;但同时,何志森也在思考,艺术家的作品一经投诉便被场地管理者撤除也丧失了艺术家和居民还有艺术机构的沟通、商讨的宝贵机会,以及居民进一步挪用和改造的可能性。艺术家的空间创作不等同于空间改造,这种简单粗暴的行政干扰也是双年展发起机构需要反思的。

作品“第三空间”被撤除当天。丘丹琴 图

在“人民(的)公园”单元中,华侨城物业的城管作为场地监督方 “参与”了几乎所有6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何志森说自己很喜欢不确定的东西,认为创作过程中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艺术。他觉得开放性不等于公共性,放在公共空间的作品不一定就是公共艺术作品。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应像一块磁铁,去吸引、激发、甚至唤醒新的日常活动,增加人与人、人与空间的联结,增加社区意识和凝聚力,而不是高高在上,作为艺术家权利的象征。何志森说道,普通人在公共空间的日常实践对空间公共性的建构往往比职业艺术家更具有智慧和在地性。

(文/Jady Liu)

目前展览还在进行中

本周主题推荐

《Mappings》

该书探索了mapping在过去的意义,以及它的含义是如何改变的。地图和地图是如何服务于规范和呈现物理、社会和想象世界的?测绘实践是如何塑造现代视觉和认知的?人们经历的当代世界变化以何种方式与地图的含义、实践相互影响?自文艺复兴早期以来,地图和地图的表现过程以其多样的表达方式构建了现代空间。地图的空间固定性,通过结合图像和文本来构建、控制和交流知识的能力,以及地图学对科学权威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地图同时成为理性理解世界的工具和隐喻。

《城市不服从》

《城市不服从》由著名社会学家理查·桑内特,以及建筑师帕布罗.森德拉共同撰写。以桑内特于1970年的著作《失序之用》(The Uses of Disorder)为基础,开展讨论,促使我们展开全新的思考——如何以失序设计协助都市自然进化,对应各种居住需求,毋须服从既定秩序,迈向更臻成熟的开放城市。

《反造城市》

作者在书中提出问题:一些名为公共的利益,是由谁决定的?一座城市的胜利除了经济繁荣,还有其他选项吗?人民的智慧如何帮城市灵魂注入多元的可能性?《反造城市》试图提出更兼容并蓄、思考更周延的非典型都市规划。抗争往往只是部分案例里居民初期的对应,更值得我们参考的是后来的具体行动和沟通技术;专业工作者与居民如何在制度与政治的缝隙中,保障社会正义的存在,成为其他社区可以仿效的先例。

《日常生活实践·1:实践的艺术》

该书为德·塞托最重要的代表作,分析了普通人如何运用实践的艺术、巧妙的计谋和抵制的策略来创造日常生活。

《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说,他拥有很多文件夹,里面放着那些根据他头脑中萦绕的思绪而写成的书页,或者一些将来想要写的内容的梗概和记录。在其中一个文件夹里,汇集了他经历过的那些城市和风景的纸页,而在另一个文件夹里则积聚了一些超越时空的想象中的城市。当这两个文件夹被装满,他开始创作一本关于城市的书。于是,卡尔维诺的心情与思考,读过的书,参加的展览,与朋友的交谈,生活中冗长的琐碎与天光乍现的幸福瞬间,所有这一切最后转变成了城市的图像,组成这本《看不见的城市》。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活动|你好,女侠!

详情请关注 闲下来合作社微信公众号

上海·放映|变焦放映 HERSPACE

详情请关注 CINEMQ微信公众号

上海·论坛|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0系列论坛活动之“上海当代艺术生态”

详情请关注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克里斯·马克纪念专辑:猫头鹰何时降落?

时间:2022年3月5日(周六)14:00-17:00
地点:OCAT上海馆公教空间
详情请关注 OCAT上海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活动|徐行漫记:寻觅上海百年隐蔽战线的红色足迹

详情请关注 慎成里LANERS微信公众号

上海·招募|你的记忆我们一起画——个人故事募集中

详情请关注 闲下来合作社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上海-莘庄站:到家了

详情请关注 今日闵行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重新聚焦媒介:东亚录像艺术的兴起

详情请关注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南京·演出|女性的100种模样里,我们想看你最开心的样子

详情请关注 巴适即兴微信公众号

宁波·放映|“在故乡与世界之间”短片展映

详情请关注 BISFF2022微信公众号

宁波·展览|在地刊物展

详情请关注 假杂志微信公众号

石家庄·展览| 刘亚洲: 游牧时间

详情请关注 拾萬微信公众号

杭州·展览|青山行不尽2——唐诗之路艺术展

详情请关注 中国美术学院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大力个展:例假公园

详情请关注 少城有明堂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分享|陈年喜、袁凌、张慧瑜:用非虚构写作打开折叠的世界

详情请关注 湃客工坊微信公众号

线上读书会|关于女性视角的想象力

详情请关注 烟囱PSA微信公众号

线上分享|开春闲置市集

时间:3月5日(周六)晚 20:00-22:00
详情请关注 灵感买家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地球大”2022高等学校设计征集正式启动

详情请关注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北上广电子交通卡卡面设计大赛

详情请关注 卷宗微信公众号

线上直播|自然、艺术与历史——中国生态艺术史专题研究工作坊

详情请关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四海无闲田:寻找城市里犄角旮旯的田地

详情请关注 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微信公众号

线上工作坊|触觉动画手串线上工作坊

时间:3月12日下午1点半-晚上9点
详情请关注 触目Tactileye微信公众号

线上读书会|《寂静的春天》共读计划

时间:3月16日(周三) 20:00-21:30
详情请关注 食通社Foodthink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