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崔鹏代表建议:加强国际减灾科技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澎湃新闻记者 戴越
2022-03-04 12:18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3月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处了解到,今年,他带来了《关于加强国际减灾科技合作,构建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新格局,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崔鹏说:“面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防灾减灾、脱贫减贫等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才能科学应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与国际减灾合作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他查阅资料了解到,过去40年,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与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年均频次约320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过去40年平均上升了10倍。“大规模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而且往往造成经济、社会系统严重受损”,崔鹏表示,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和挑战。

为了加强国际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崔鹏提出以下建议:

1. 聚焦全球防灾减灾重点区域、重点国家和核心关键区,创建新型减灾合作机制、框架和平台,促进国际减灾组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聚焦全球防灾减灾重点区域、重点国家和核心攻坚区,牵头创建新型国际减灾合作机制,推动和完善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框架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不同利益相关者协同一体的国际减灾组织框架和平台体系。重点推进建立信息传播、科学研究、减灾决策、灾害应对动员和灾害风险管理等合作机制,特别是双边与多边国家共同创建常态化的灾害应对沟通协调机制,自然灾害联防联控战略合作机制,灾害防治跨国合作机制与险情灾情通报机制。建立政府部门、企业界、科技界、社会组织等技术交流与对话平台,创新国际减灾多边合作机制,共同制定气候变化背景下,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防灾减灾规划。设立自然灾害应急基金,探讨市场化运作的巨灾风险保险,探索自然灾害防范与灾后恢复重建金融合作机制。聚焦中巴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等“一带一路”灾害威胁重点国家和区域开展试点研究,率先建设自然灾害联防联控预警平台与天空地一体化灾害监测网络,推动实现多方参与的重大灾害协同联动机制。

2.发起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大科学计划,联合攻关解决全球防灾减灾重大科技难题,引领国际减灾科技前沿。面向国际减灾科技前沿,聚焦国际减灾重点国家、核心攻坚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以我为主,牵头发起国际防灾减灾大科学计划,全面深化国际减灾科技合作,凝聚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开展联合科技攻关,突破防灾减灾基础理论与关键核心技术及专业装备,引领国际减灾科技方向;开展防灾减灾国别研究,构建防灾减灾技术体系与适于不同地区的模式,为国内国际自然灾害风险防控提供解决方案,保障区域发展与生命财产安全;突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构建灾害风险管理技术体系与模式,加强应用推广,服务国际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对接国家防灾减灾科技援外任务,探索、创新科技援外模式与关键技术,支撑国家软实力提升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3. 牵头组建国际减灾研究机构和国际防灾减灾学会,构建全球减灾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促进国际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面向国际减灾需求,牵头组建以中国科学家为核心团队的国际防灾减灾研究机构(研究院所或研究中心)和国际减灾学会,针对各国面临的共性重大灾害威胁、重大减灾防灾挑战,遴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实现防灾减灾领域科技的重点突破,组织培养基础扎实,思维创新,技术全面的防灾减灾高端国际人才。国际防灾减灾学会为全球防灾减灾科研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交流各国防灾减灾基础理论以及效果好、适用性强、成本低的防灾减灾技术,促进防灾减灾技术进步和成果应用。

    责任编辑:崔烜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