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世间》里的百态人生 说不尽的烟火人间事
杭州网讯(记者 王潇雨 实习生 陆逸成 图片来源:《人世间》官方微博)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命运的站台,悲欢离合都是刹那。
2022央视开年大剧《人世间》刚刚收官,但大部分网友还沉浸在“光字片”温暖的故事里,久久回味中。
还记得,周家父子吵架时的真情流露,昏迷多年的母亲突然苏醒,“六小君子”吵吵闹闹的友情,踏过千重浪还在爱人身边的爱情……这是属于“光字片”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里面充斥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跌宕起伏,在这里看得到你、我的身影,感受得到酣畅淋漓的生命之力。
《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创作的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由曾经执导过《人民的名义》的导演李路担任导演兼总制片人,创作过《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被誉为“中国家庭婚姻小说第一人”的作家王海鸰担任编剧,更有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一众优秀演员领衔主演。自开播以来,创下央视近5年电视剧平均收视新高,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1分。
人世间中的岁月总让人成长,却又不指明方向,你看这烟火人间,事事很值得,事事也很遗憾,谁还在为生命热泪盈眶,这是一部好的作品留给我们的意义与启发。
人世间里说不尽的人间事
这个世界,总有与你共情的世间人
足足115万字的小说,成就了大火的58集连续剧《人世间》,它从20世纪60年代末讲起,通过北方城市里一个平民社区“光字片“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延伸至周围十几位平民子弟,职业涵盖领导干部、知识分子、退休工人、下海商人、学生等;地域跨越东北、贵州、北京、海外;更是囊括了50年间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山下乡、三线建设、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热潮、工业转型、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等历史背景,建构起恢弘的时空视野,潺潺叙述了激荡的时代对每个普通人的深刻影响。
时代的巨变之下,有人能像剧中的骆士宾、水自流一样敏锐地抓住时代的机会,但大部分人都是像周秉昆、郑娟一样勤勤恳恳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全力以赴过着平凡的一生。
面对社会的政策,周家一家长期分离,时隔50年重新拍不好一张全家福;经济体制改革,酱油厂被迫倒闭,周秉昆和他的朋友们面临失业的危机;恢复高考,周秉义和周楠得到仅有的机会考上了大学,改变了人生的走向……
时隔今天,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无数的“周家”,每一个人都能在周家的三代人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50后和60后能感受第一代当年的艰苦,70后和80后能在第二代的故事里,回忆起当年的风云变幻,而90后和00后能体会到光怪陆离的繁华下,个人的自由与迷茫。
细节处的真诚与动容
是流动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符号
东北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生炭火的热炕头、带绒毛的军绿大衣、下雨后泥泞的“光字片”道路、国营友谊商店、凭票入场的大众浴池,还有大冷天里哈出来的热气……
导演李路为了真实感,坚持实景拍摄,剧组辗转长春、哈尔滨、辽宁、北京、深圳、贵阳多省,很多场戏尽管地点是虚拟的,但场景都是真实的。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长春54和55路有轨电车、伪满皇宫博物馆、净月潭公园等地点都有出现。
剧中周家居住的“光字片”是在摄影棚内搭建的内景,外景部分取景自真实的棚户区,营造除了一个真实且富有年代的“光字片”。
无论是场景还是对白,《人世间》带给观众一种朴实但却精致的感受,时代的细节,无处不在地体现在影像呈现出来的东北质感里。
也许年轻人觉得这样生活,看着陌生,但对于我们的祖辈、父辈们,它足够真实,而对于我们来讲,它也足够真诚,因为无论是哪个年代,情感是永远相通的。
在时间线上,春节是整部剧的文化符号,贯穿始终,在每一次周家老宅里话团圆、道离别,交织着思念与期待时,我们的眼泪总会不自觉得留下来,大家在感同深受时代变迁的同时,更能理解对于亲情、团圆的民族情怀。
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那些真实的样子,有多少是不卑不亢,又有多少是身不由己
从《人世间》开播起,话题就一直热度不断。有网友觉得周楠是自私的,抛下父母追寻爱情,留下孩子去圆梦大学;惋惜乔春燕从率真可爱变得斤斤计较;欣赏周秉昆身上的“轴劲”和“务实”;赞扬周秉义的“奉献”与“大义”……
剧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是复杂、饱满的且真实的,他们就像现实生活中你周围的人,大家无论做何选择,都是一个平凡的人想要好好努力生活而已。
随着时间、身份、阶层的改变,相知相亲的周家一家有了隐晦的距离感,守望相助的朋友,好像也有走远的人。就像导演李路在采访中说的一样,“过去物质贫乏,但‘情’字承担了社会的串联,现在富裕了,人也忙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反而有些淡漠了”。
但变化背后的底色其实是“善”,我们希望亲人健康幸福、希望朋友万事顺遂,每个人的路上有太多的不容易,无法顾及其他,无力承担所有,但那份对生命的倔强和韧性,会支撑所有人走过难走的路。
《人世间》也是通过人物的变化与坚守,表现出中国的人物群像,勤劳、隐忍、坚强还有善良,还有那守着流年,抚慰人心的人间烟火。
我们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在这片土壤,随万物生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