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爱耳日】警惕儿童听力下降不容忽视的潜在杀手——分泌性中耳炎
有些孩子在入学的常规体检中被发现听力不好,或有些孩子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老师的提问答非所问,老师建议带孩子来医院检查,家长还将信将疑。通过我们耳科医师用特殊的仪器设备检查后,发现造成听力不好的原因是分泌性中耳炎,需要药物治疗,有的严重甚至要手术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是由于咽鼓管(是一个使鼻咽腔和中耳腔相通的管子,起着调节中耳气压的作用)不通畅或阻塞后等引起的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的病理改变,并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物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分泌性中耳炎如何影响听力?
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中耳鼓室能够接收、传导和放大从外界传入的声音。如果中耳的鼓室内充满了液体,就会影响声音的传导,导致听力下降。因为孩子的主动表达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开始家长往往不容易发现,只有在体检或是日常生活的言语交流时发现孩子反应比较迟钝时才能发现。当中耳积液状态越来越粘稠,甚至胶耳,若放任不管直至病情严重的话可能导致听力无法恢复。
孩子为啥会得分泌性中耳炎?
部分家长会有经验,孩子一得中耳炎就会影响听力,而且反反复复多次发生。这是由于中耳鼓室并不是密闭的腔隙,它通过一个管道与鼻腔相通,我们称之为咽鼓管。在感冒,鼻炎,鼻窦炎发作,腺样体肥大时,导致咽鼓管咽口周围粘膜肿胀、鼻腔分泌物堵塞咽鼓管咽口导致咽鼓管机械性阻塞,中耳鼓室腔逐渐形成负压。咽鼓管黏膜发生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漏出的血清集于中耳,形成积液。而孩子中,上述发病的原因非常普遍常见,所以孩子很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而且容易复发。
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表现?
鼓膜完整,但呈现琥珀色,部分可以看到液平。
【听力专科检查】
声导抗:双侧平坦,B型。
纯音测听:传导性耳聋。
耳声发射:不通过。
【乳突CT】可见中耳鼓室,乳突腔可见低密度阴影。
中耳炎没啥大问题?
不治疗自己也会好?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周期比较长,二周一次复诊,部分家长不能坚持,会嫌烦,觉得医生小题大做,不就个中耳炎,耳朵不痛,也没有流脓,不复查也无所谓。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一旦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一定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和复查。不然可能形成胶耳,鼓膜会萎缩变薄,或是钙化,或将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虽然在发现分泌性中耳炎后的观察等待期间,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存在分歧,但是根据国内文献,抗生素、鼻腔冲洗、口服糖皮质激素、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减充血剂、粘液促排剂均有使用。我们科室依据多个指南和一些文献报道,目前我们的治疗规范是在明确有过敏性证据时可考虑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粘液促排剂、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而抗生素则在有明确的感染症状时使用。每二周复诊一次。
手术治疗:我国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草案)指出外科治疗的指征为:病程持续2-3个月以上;伴有高危因素(腭裂,永久性听力下降,言语发育迟缓或障碍,自闭症,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颅面发育异常等所引起认知和言语表达障碍等)的患儿宜尽早手术;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
鼓室穿刺或置管,如伴有腺样体肥大,则行腺样体切除术。
术后注意要点
全麻术后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麻醉完全苏醒后6小时,饮水无呕吐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忌食刺激性食物。
卧床休息,耳道分泌物较多时及时拭去,局部保持干燥。
观察有无耳鸣、耳痛、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通过咀嚼使咽鼓管开放。
禁止洗头、洗澡,禁止游泳,洗头时采取仰卧位,用干棉球堵塞外耳道,避免水进入术耳,不用力擤鼻涕。
原标题:《【爱耳日】警惕儿童听力下降不容忽视的潜在杀手——分泌性中耳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