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武训被搬上舞台,淮剧《武训先生》将沿着京杭运河万里巡演
武训,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之人,一个清末民国备受推崇的平民教育家。目不识丁,穷困潦倒,却行乞38年,建起三处义学,教育无数穷家子弟,成为近代中国民间办学的先驱。生前死后受清朝皇帝两次旌表,被称“千古奇丐”。
因为一部电影,武训也掀起了新中国文艺的第一场波澜。2005年底,在上海影城举办的纪念赵丹诞辰90周年电影回顾展上,《武训传》在时隔半个世纪后重见天日。在武训的家乡山东聊城冠县柳林镇,武训先生的雕像肃立,他依然为乡人骄傲、受世人感动。
这位“行乞兴学”,曾经影响了陶行知、晏阳初等教育家的千古义丐,也让编剧罗怀臻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在经过十年的酝酿之后,他用了一个春节的时间写下了《武训先生》。剧本是为上海的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度身打造的。这部作品,也是两人继《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之后,20年间探索都市新淮剧的第三部作品。
5月22日、23日,《武训先生》在东方艺术中心正式首演。演出结束后的第二天,来自全国12个剧场的经营管理者和上海淮剧团签下了合作意向。这部作品将沿着京杭运河,在中国大地进行一场历时60天的万里巡演。这也是上海淮剧前所未有的一次手笔。因江淮运河文化孕育的淮剧,将由此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都市新淮剧的2.0时代上海淮剧团首演于1993年的《金龙与蜉蝣》,在当时的中国剧坛可谓“石破天惊”之作,被誉为“十几年探索性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囊括了所有的荣誉,也成就了所有主创。
《武训先生》是罗怀臻和梁伟平合作的都市新淮剧三部曲的收官之作。20年间,罗怀臻一直在思考淮剧这样起源于农村、成长于大都市的地方剧种的未来,致力于“传统戏曲现代化”和“地方戏曲都市化”的探索实践。
相隔20年,他称《武训先生》进入到了“都市新淮剧的2.0时代”。“都市新淮剧将淮剧的传统形式通过都市化的融入感再次提炼,更加注重舞台的质感。淮剧的探索创新之路走了很久,但还远远不够,一个剧种需要有生命力地活着,必须不断地在发展中实践和进步。”
而选择《武训先生》这个题材,是因为罗怀臻觉得,武训的故事对当代人有着很深刻的启示——对知识有崇高的敬畏、对人生有执着的信念,“一个清末的农民,仅凭一个人生信条,用一辈子的时间践行一件事。”
不过,用淮剧排演《武训先生》并非易事,除编剧罗怀臻、主演梁伟平、舞美设计韩生等当年《金龙与蜉蝣》的原班人马外,还请来了强大的主创班底团队。40多位演员几乎囊括了上海淮剧团全部主力。
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武训先生》,无疑实现了“都市新淮剧”的诉求。精致大气的舞台呈现之下,依然是充满淮剧传统的表演和韵味。
“眼中本来没泪水,不知何故涌两行”《武训先生》是罗怀臻十年前就想为梁伟平度身创作的角色,十年后终于完成心愿。而在最后的演出中,梁伟平塑造的武训确实成为全剧最大亮点。从20岁演到59岁,今年已经60岁的梁伟平在舞台上丝毫看不出年龄。年轻时的憨态和可怜,年老时的沧桑与可敬,舞台上的武训被刻画得层次分明、入木三分。
剧中很多段落颇为感人,尤其是剧中武训独处时的核心唱段,淮剧特有的大悲调凄怆悲凉,让观众动容。而全剧结尾时,武训不发一言老迈倒地,更是引发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在我的舞台实践中,我更愿意接受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挑战自己。武训题材无疑又一次给我提供了机遇。”自从20年前的《金龙与蜉蝣》之后,武训也是最触发梁伟平创作冲动的人物。
五年前,梁伟平和罗怀臻一起去武训家乡采风。在武训纪念堂,看到了武训矢志行乞三十九年,吃蜈蚣吃蝎子风风雨雨的苦行和执着,见到了武训忍受欺凌挨打挨骂一拳一脚换一个铜钱一枚小钱的辛酸足迹。梁伟平说,“看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的心在颤抖,血脉冲加速不能自制。眼前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千百年来办学故事很多,但讨饭办学堪称奇人奇乞奇事,可谓人类旷世奇闻 。面对碑林、面对季羡林手书‘高山仰止,千古奇人’,我肃然起敬。武训,是一则奇特的生命故事。”
“眼中本来没泪水,不知何故涌两行”,梁伟平在创作手记中写道:“武训是我创作中最受感动的戏,因为他最平凡、最真实、最卑微、最高尚、最传奇,是最富有色彩性的历史人物。所以,我对塑造武训艺术形象的付出也最多,离武训情感也最近,我真爱武训,真诚接受。武训自创的乞讨叫卖声是最美的韵律,武训走过的乞讨之路是最美的曲弯弧线,它是生命触发通往崇高的人生轨迹。”
《武训先生》将走向全国更多地区《武训先生》的两场首演引发了广泛的好评,被不少观众认为是近年难得的原创好剧。上海淮剧团请来了全国各地四十几位剧场经理前来看戏,他们也都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喜欢。在演出结束第二天的签约活动上,上海淮剧团和杭州建德、金华、东阳,镇江、扬州、盐城、建湖、射阳、淮安、涟水、济南、北京等城市的剧院负责人签署了“淮剧京杭运河行意向演出协议”。
这一演出活动准备从9月13日出发,11月底完成,以长三角为起点,历时60天,在五个省市14个城市演出26场淮剧。除了这出具有时代感的都市新淮剧《武训先生》,上海淮剧团还将带去一出最传统的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代表作《女审》。
“一新一旧两台剧目,表明我们上海淮剧不忘传统的同时,也在开拓新的戏剧领域。”策划了这一万里巡演的上海淮剧团团长龚孝雄表示:上海淮剧这几年一直守在上海,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巡演,开拓更多的淮剧观众,除了拓展本土新观众,立足苏北这样的阵地,也能走向浙江、山东和北京这样的新地区。
而龚孝雄也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一部剧的创作是首要的,但营销也很重要。好戏排出来还是要多演,给不同区域的人看,出人出戏也要出影响。在这方面,我们其实也是学习电影的发行模式,请来各地的演出发行渠道,让我们的作品能走得更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