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山市第一法院法官人均一年结案四百件:繁简分流,购买服务
109名入额法官,2016年审结案件48522件,同比上一年度增长28.75%,一线法官人均结案达到405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提升至99.82%,生效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降至0.13%;2017年第一季度结案11445件,同比又增33.67%。
在案多人少矛盾尤为突出的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用这组数据为司法改革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5年以来,中山第一法院通过繁简分流实现专业化审判,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剥离审判辅助事务,以智能化建设拓展司法资源等改革举措,让全院上下高效运行,审判质量与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一改革理念在实践中得以验证。
近5年来,中山第一法院收案数一直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持续上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大数据平台信息显示,2016年该院新收案58118件,在全国3177个基层法院中排名第五。法官数量的员额控制和案件剧增对审判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这一矛盾,倒逼着改革势在必行。
中山第一法院院长罗嘉浩介绍,经过调研并综合分析法院的实际,他们把目光聚焦在了法院的专业化建设,探索专业背景下的繁简分流机制。
为了在消化案件的同时打造审判精英化,中山第一法院以案由相近为原则,在民商事审判领域组建了25个普通审判单元,还另设金融、家事、民间借贷等5个单元,专门审理案由相同、受理案件数较多、法律适用相似等类型化案件;在刑事审判方面,组建1个简易速裁审判单元和5个案由相对固定的普通程序审判单元。审判单元内,根据案件难易程度实行“1法官+N法官助理”制度。
“通过此项改革,我们实现了以50%的审判力量审理80%的简易类型案件,50%的审判力量审理20%疑难复杂案件,效果非常明显。”罗嘉浩告诉记者,以“6名法官+12名法官助理”组成的金融审判单元为例, 2016年结案3832件,法官人均结案639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高达99.77%,服判率高达98.86%。
该院专业化建设的另一举措是将耗时耗力的辅助事务彻底剥离,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完成,让法官及其助理发挥专业优势专注审案。
“为了放心让社会机构去做,针对委托事务中各诉讼程序的节点,我们建立了26个操作规范,以此确保办理结果的可控、唯一、合格。”该院副院长廖志良介绍,目前,已有58项审判辅助工作实现社会购买,有审判服务、执行服务、直接送达、速录、司法委托、信息录入、诉讼材料收转、档案管理等十多个小组为法院提供服务。
记者在该院审判服务中心看到,几十名第三方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从新收案件材料的整理到法律文书的发送,从案件的排期到法庭的安排等审判辅助事务的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的人员专门负责。在档案管理中心,近2万件案件的卷宗堆积如山,淹没其中的十几名第三方工作人员按不同的流程,分别负责卷宗的整理、电子扫描、装订归档等工作。
“由于第三方机构对委托事项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注重对各岗位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些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和效率越来越高。”廖志良说。
改革后,法官只做审判中最核心的“审、判、写” (审是开庭,判是签发文书,写是撰写部分判决书),负责主持庭审、案件评议、实体审查案件、撰写部分裁判文书及签发。而法官助理则专门协助法官“管、核、写”(管理法官案件事务,审核审判服务结果,撰写大部分法律文书),负责审查诉讼材料、组织证据交换、召集庭前会议、主持调解等工作。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该院的每个案件的卷宗袋上,都有一个二维码,在每个流转环节,接收人都要扫一扫这个二维码。
廖志良介绍说:“这是我院研发的卷宗管理系统,每本卷宗都有独一无二的二维码和编号,在立案时生成。通过手机软件APP扫码,不仅能快捷的签收和记录案件信息,了解其流转情况,还因为节点管理的强化而大大缩短办案周期。”
为了实现管理模式与工作手段的创新,该院制定了智慧法院建设三年规划,自主开发事务管理、移动端APP和自助服务三大系统,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开庭排期、诉讼保全、司法报表引擎、司法公开、法院移动端平台、庭审签到APP、卷宗流转节点扫描APP、统一立案平台等16个项目。
罗嘉浩告诉记者,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有法庭资源管理、卷宗签收流转签收等13个项目。借助信息化,司法资源得以优化重组,最大限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到今年5月底6月初,他们研发的法律文书辅助生成系统有望投入运行,到时可实现金融借款合同等纠纷案件裁判文书的一键生成,庭审结束即可宣判。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改革建设一个专业化、智能化、高效率的新型法院。”罗嘉浩说。
(原题为《法治中国行·司改新成效中山第一法院: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