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正午阳光为何走“偏”了?
刚播出不久的《相逢时节》,砸了“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招牌。
该剧由雷佳音、袁泉、张艺兴、贾乃亮等主演,简川訸执导(《都挺好》《欢乐颂》),阿耐担任编剧(《大江大河》《都挺好》),改编自阿耐的小说《落花时节》。整个主创班底不可谓不强大,但做出来的《相逢时节》确实让人大跌眼镜。
就目前已经播出的十几集内容来说,从剧情走向、人物设定到价值内核,几乎全盘崩坏,给人“全员疯批”之感,似乎除了制造槽点和噱头,找不到《相逢时节》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让人难免疑惑,被称为“国剧门脸”的正午阳光,为何走到了这一步?
群像崩坏
表面上看,《相逢时节》的整体情节架构是俗套的,让仇人的儿女相爱,让男性变“渣”,女性变得“神经质”,最终演绎一出大型中年狗血闹剧。但归根结底,造成这种观感的源头是剧本没有合理性。
《相逢时节》有两条主线,其中一条是简家与崔家的“杀父之仇”,这条线也是造成所有剧情矛盾的一个起始点,但是,这个“仇”站不住脚。
崔父因工作问题捅了简父一刀,然后崔父自杀。崔父的儿子崔启明(张艺兴饰,后改名宁恕)由此将“杀父之仇”归因于简家,并决定为父报仇。崔启真(袁泉饰,后改名宁宥)也由此结束了与简宏成(雷佳音饰)的恋爱关系。抛开事件本身的“狗血”不谈,崔家杀人在先,后又以此复仇,本身没有合理性。
另一条是简宏成与宁宥爱而不得,后来各自组建家庭,进而引发一系列中年婚姻问题。这条线涉及到大量的两性关系,并衍生出群像戏。
“群像”本是正午阳光非常擅长的一个创作模式,其爆火的多部剧集几乎都离不开“群像”的支撑。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正午阳光更擅长的是对男性群像的构建,比如《琅琊榜》《伪装者》《大江大河》,男性群像的个体差异化和人物饱满度都非常强。
但在其持续的创作以及当下的市场风向引导中,“全体渣男”似乎逐渐成为一种“即时正确”,婚内出轨、育儿缺位、甚至要求女性在婚姻中向家庭牺牲,向自我牺牲越来越普遍,而这些全部都出现在《相逢时节》中。可以说,男性“变渣”成为中年婚姻的一个标签,让原本差异化的男性形象变得愈发扁平,这也是《相逢时节》全盘崩坏一个关键所在。
相比之下,女性群像本就不是正午阳光特别擅长的领域,早先《欢乐颂》的口碑就不及同阶段的《琅琊榜》《伪装者》等,后来《大江大河》中的程开颜、《乔家的儿女》中的乔四美等女性形象都有争议。如今,这种男性凝视下的女性群像集中在了《相逢时节》中,使得全体女性在剧中各有各的“神经质”。
职场女强人宁宥对婚姻不断忍让,显得过于“圣母”;在已经离婚的前提下,简宏成的前妻陈昕儿虽然没有任何立场,却三番五次打扰自己臆想中的小三的生活,甚至以死相逼让其离开扎根已久的城市;为了保住公司,简家大姐被父亲牺牲了学业、婚姻,最后却只分到10%的股权,随后大姐使手段得到公司,却被剧中定义为“白眼狼”……
合理性的缺失,使得剧中每一个女性身上都有许多扭曲和矛盾之处,以至于她们的行为没有逻辑,加之“渣男集合”的男性群像,《相逢时节》成了“全员疯批”的“相逢”,没有合理性的剧情也随之成为一盘散沙。
偏向流量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说,在人设、情节、价值观多方面出现问题的前提下,一些人简单地将《相逢时节》的口碑失利归结于剧中启用流量艺人,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但从正午阳光整体的发展上来说,在聚集品质与市场话题度之间的犹疑,一直是困扰着正午阳光的内容创作,而今出现这样的滑落,似乎是其在两者间的探索中,倒向了后者。
正午阳光的创作班底脱胎于早前的山影,相较于创作出《闯关东》《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等诸多高品质内容的影视公司,独立发展的正午阳光在内容创作上更鲜明的特点是年轻化。从内容IP的受众群、剧集题材到演员阵容,都在尝试向更年轻的群体靠拢,这也是《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等剧共同呈现出的特点,也确实帮助正午阳光在年轻群体中打响了知名度。
然而,在这一方向上,像后来的《琅琊榜2》《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山海情》等剧,虽然豆瓣评分都在8.5分以上,但这些内容的讨论度其实远不及公司其他的现象级作品。而口碑相对不及上述作品的《欢乐颂》系列、《都挺好》《我是余欢水》《乔家的儿女》《知否》等,则因剧中争议性的人物、紧贴社会热点的话题而迅速点燃社会舆论,成为“正午剧”的流量密码。
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剧中的人物实际上已经引发了比较大的负面争议,比如《我是余欢水》曾因女权问题被打低分,《都挺好》中的“渣爹”以及一家人对苏明玉的压榨等,乔四美对待感情的态度等……这些细节性的问题虽然没有引发过度的口碑反噬,但能够反映出这一方向的尝试不仅需要剧本结构有基础的合理性,还特别需要主创有对“度”的把控能力。
所以问题就出在这里,《相逢时节》试图用同样的“流量密码”去解题,但忽略了剧集合理性和“度”的问题。
举一个直白的例子,原著《落花时节》中,简宏成与姐姐简敏敏之间的对立虽然是由于股权问题,但简宏成并不知道简敏敏曾被迫牺牲了婚姻。而在剧中并没有这一隐瞒,使得两人矛盾更倾向于重男轻女的性别对立。同时,简敏敏也被塑造成“泼妇”一般的存在,成为两家矛盾被放大的导火索。
和“性别对立”同样容易触发大面积讨论的还有“令人厌恶的小三”,像《我的前半生》中的凌玲、《三十而已》中的林有有等,都在剧集播出后成为爆点。《相逢时节》也设置了这样的女性形象,即宁宥丈夫的出轨对象顾维维。
剧中,顾维维除了“知三当三”、“绿茶”这些基本操作,甚至恬不知耻地要求宁宥为出轨、贪污的丈夫做无罪辩护,还与宁宥以“姐妹”、“自己人”相称。但由于缺少前情铺垫,这些震碎三观的言论显得刻意、魔幻,似乎只是为了制造话题而存在,显然已经“失度”。而从当前的市场反馈来说,观众也并没有为这样堆叠的“噱头”买单。
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对于剧集创作来说,向更易于引发社会讨论的方向倾斜,本身并不难理解。但在这背后,正午阳光为何会持续向这一方向倾斜,甚至在创作中逐渐“失度”似乎更值得关注。
正午阳光成立于2011年,而令其名声大噪的《琅琊榜》则是于2014年开机、2015年首播。这个时期,剧集市场的商业模式正在经历着一次剧烈变化,除了台播版权费,视频平台给出的版权费甚至更高,且伴随着视频平台自制剧的发展,影视公司与视频平台之间的合作也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型。
那么,在这个阶段快速成长的正午阳光也在经历着这一变化,公司不仅需要在内容创作上对接年轻市场,更需要基于商业模式的变化调整内容创作思路。
具体而言,一方面,正午阳光创作的内容所面向的市场环境,持续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迁移,相伴而来的是面对一个更即时互动、涉及范围更大的舆论环境。剧集在这一环境中引发的讨论,也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主创团队对社会热点的认知,进而反馈在后续的内容创作中。
另一方面,正午阳光与视频平台和合作越来越紧密。除了其创作的内容被各大视频平台争抢之外,视频平台也开始参与到正午阳光的剧集创作中。
比如爱奇艺联合出品《我是余欢水》《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腾讯视频则是《清平乐》的出品方之一,企鹅影视也参与出品《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如果蜗牛有爱情》;而此次播出的《相逢时节》则在优酷独播……更紧密的合作必然伴随着资本介入,与之相伴的是视频平台从阵容、题材等更偏向流量的评估标准,以及高热内容对后续合作的带动,这也进一步影响正午阳光的内容创作向市场话题度倾斜。
而今,《相逢时节》正是在这一思路下走向失控,但反过来看,此次口碑失利对正午阳光而言也是一次警醒,其借助多部高品质剧集打响的“国剧门脸”的招牌,还需要更多优质内容延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