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进非遗】国家级非遗——东乡擀毡技艺
东乡是一个能工巧匠荟萃之地,有众多独特技艺。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乡族擀毡技艺。东乡这块美丽的地方,从古至今,不断勾起人们对这个民族独特文化的思索与遐想。
擀毡作为东乡族的传统技艺,早在元代至元年间,东乡境内已有擀毡工艺,是东乡族先民从中亚带来的技艺。作为东乡族的传统工艺,毛毡在东乡地区使用历史悠久,极其普遍,是东乡族家庭必备的炕上用品。鼎盛时期,东乡族中有不少男人都会擀毡。
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等因素的限制,擀毡始终未能进入当地手工业市场,仅以自给自足为主。民国期间擀毡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南北二岭素享盛名,龙泉,董岭一带的毡匠多达500多人。
擀毡用料主要以羊毛、牛毛为主,而且要求毛丝纤长,所需的豆面和麻油要求纯正,而且要纯手工作业,弹毛、铺毛、喷水、喷油、撒豆面、铺毛、卷毡、捆毡连、擀连子、解连子压边、洗毡、整形、晒毡,13道工序缺一不可,每个细节只用简单的工具,用手工操作完成。其中弹、洗、揉边技术性很强,尤其是最后一道工序揉弄毡边最为讲究。因为参差不齐的毡边不能用剪刀裁齐,只能靠手工揉弄,没有丰富经验和高超手艺的人,是做不出笔直带棱毡边的。擀毡过程中唱着擀毡调,边唱边做,节奏协调,亦劳亦乐。
毛毡的种类有春毛毡、沙毡、秋毛毡和绵毡等,其中以秋毛毡和绵毡为佳;规格通常有四六毡、五七毡、单人毡、双人毡;颜色分为白毡、花毡、红毡、瓦青毡等。用毡还可以制成毡帽、毡鞋等。东乡毛毡以柔软、舒适、匀称、洁净、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而驰誉西北各地,是深受各族人民及牧区群众喜爱的生活用品,也是姑娘出嫁时主要的陪嫁品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制毡工艺品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几近失传,但是,传统手工业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擀毡工艺是东乡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传承和发展东乡族擀毡技艺,目前,在东乡县龙泉乡建有两处擀毡传承基地。
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马舍勒,男,东乡族,生于1944年5月,东乡县北岭乡前进村村民。他在16岁时已从父学艺,两三年后以熟练掌握擀毡技艺成为把式,平常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养羊、养牛等,每年农闲时节,带上三两个帮手,从事擀毡技艺。2003年,马舍勒和弟弟合伙在龙泉乡集市建立了擀毡手工作坊,专营毛毡加工。
2009年,马舍勒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乡族擀毡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擀毡技艺,是东乡族的传统技艺,带有浓厚的民族基因,它是东乡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是东乡民族繁衍生息、自强自立的精神象征,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来 源:东乡文旅
编辑排版:邓彩霞 任 力
审核发布:杨 挚
备 注:临夏文旅内容文章旨在宣传临夏文化旅游,不加原创,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走进非遗】国家级非遗——东乡擀毡技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