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红河有“木”(一)守护千年哈尼梯田
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
分布在哀牢山南部的云南省红河州
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
初垦于隋唐
红河哈尼梯田
是一套延续1300多年的生态农耕系统
山顶的森林涵养水源形成涓涓细流
为山腰的村寨提供生活用水
又为村寨下方的梯田灌溉提供水源
流水继续顺流而下
在低地河谷中交汇成河流
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搬运回森林
“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
循环往复 生生不息
这是红河哈尼梯田的生态奇观
哈尼族有句老话叫
“有林才有水 有水才有田 有田才有人”
今天带大家探秘四素同构的“木”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哈尼族祖先/
哈尼族
是崇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族
所以哈尼村寨一般建于半山腰上
寨后山头有茂密的森林资源
1300多年前
哈尼族祖先细心保护着茂密的森林
围绕森林涵养出的丰富水源
在森林之下搭屋建寨
又在村寨周边依山随势挖田引水
开垦出宛如天梯的哈尼梯田
他们修渠灌田
田渠以“木刻分水”制度
保持了梯田的用水公平和谐
而沿梯田而下的水
在河流中又形成水蒸气
进入大气变成降雨
随着人类开展活动
不仅没有破坏自然循环
反而帮助它变得更加良性
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
“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农耕文明奇迹
冬去春来 在千年的轮回中
哈尼人祖祖辈辈稻作为生、生生不息
在这片土地上与自然融为一体
保护和促进了多样的生命世界
让哀牢山区成为
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展示地区
/冬瓜树不盖房 棠梨木不建柱/
在千年的繁衍生息中
哈尼人还把树当作“神”来供奉
并且延续至今
在哈尼村寨
有两种树的影子随处可见
村民从不敢擅动它的一枝一叶
“只要山上有这样一片树林
山下就会流淌出清澈泉水”
他们对此深信不疑
这两种树便是水冬瓜树和棠梨树
据林学教科书介绍
水冬瓜树生长迅速 适应性强 材质较好
其叶为优质绿肥
树皮含单宁可提炼橡胶
......
正因为水冬瓜树有这么多优点
在红河南岸山区
人们把这乡土树种列为生态造林首选树种
而水冬瓜树的天然更新能力又很强
在阳光充足的林中空地、荒地
以及沟谷湿润地带等
会自然长出淡绿色的水冬瓜树
而且迅速长成一片小树林
树生水 水浇田 田养树
这种循环在哈尼人看来
非神灵之力而不能创造
而另一种同样具备水分涵养
超能力的棠梨树
也是因此得到哈尼村寨的庇护
于是在哈尼村寨才有了
“冬瓜树不盖房 棠梨木不建柱”的规矩
一句谚语保护了两个树种
为大山留住永恒的守护
千年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有了这两个树种所提供的水源
哈尼梯田才有了今天的滋润容颜
如今走进哈尼村寨
村寨在森林中、梯田中
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为什么是红河哈尼梯田/
世界上那么多梯田
为什么红河哈尼梯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哈尼梯田”中的哈尼即“哈尼族”
为何一个民族和土地紧紧结合在一起?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
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
哈尼族姑娘登上大会发言席
与全球参会嘉宾分享了
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
它是“人与自然”共生共享的典范
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1300多年来
哈尼人以“自强不息 天人合一”的精神
在复杂多变的地形和独特交错的气候里
在15—75度之间的山坡上
穷尽心力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通过哈尼子孙的接棒“雕刻”
造就了红河哈尼梯田奇观
创造了“山有多高 水有多高 田有多高”的奇迹
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你以为发展是推翻过去
整齐划一建高楼、铺上水泥道路
但红河哈尼梯田从乡愁里
找到了自己的“致富经”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文
红河州文旅局、红河县文旅局、绿春县文旅局、江蕊先、龙俊、李楠、金家茂、徐俊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邱忠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