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西南昌市6名县级干部“不合格”被调整岗位,5人为主官

“江西政读”微信公众号
2017-05-24 13:22
中国政库 >
字号

“年度考核优秀也能获嘉奖、能记三等功?”“他们怎么突然就改非(改任非领导职务)了?”近段时间,南昌市公布的市管领导干部2016年度考核结果引发了全市党员干部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信息日报“江西政读”记者了解到,5月中旬,南昌市委以嘉奖通报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公布了一批考核等次优秀的干部名单,128名县级干部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其中更有20名县级干部因连续三年考核优秀被记三等功一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名县级干部因考核“不过关”,被组织调整了工作岗位。南昌市委的这一褒一贬,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关注

128名领导被通报表扬 6名县级干部被调整

信息日报“江西政读”小编拿到的一份通报显示,在2016年南昌市直单位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128名领导干部被评为“优秀”,其中,对当年度(2016年度)考核“优秀”的108名干部予以嘉奖,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朱斌等20名干部记三等功。

通报中的名单排列方式引起了信息日报“江西政读”小编注意,嘉奖的108名干部名单有意地用“空白”隔为五类,经记者梳理,分别是单位主要领导、单位副职、副县级内设机构正职、县级非领导职务、下属县级单位主要领导。

对此,信息日报“江西政读”小编查阅往年的考核结果,发现以前评为“优秀”的更多是单位班子成员,非领导职务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评为“优秀”的较少。

南昌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卢亮昊表示,这就是此次年度考核的创新之一。考核的目的是发现各个层面的优秀干部,为此2016年的年度考核采取了“分类评优推优”的方式,让更多不是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的优秀县级干部进入组织视野,既增强了考核结果的公信力,又充分调动了各个层面县级干部干事的积极性。

南昌市此次考核不仅通报表扬了先进,更对一些不适应岗位的干部“动了真格”。此次考核,有6名县级干部被改任非领导职务或调离工作岗位,其中有4名正县级干部(3人被改非、1人被调岗),2名副县级干部(1人改非,1人被调岗)。

南昌市直机关一位知情的干部告诉信息日报“江西政读”小编:“6名干部中有5名是单位的主要领导,市委这次‘亮剑’对干部触动很大。”据悉,此次年度考核还对考核中反映较差的2名县级干部进行了诫勉或提醒谈话,同时还运用了联动问责结果,3个班子32名领导干部因为问责,在年度考核中被扣分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调查

这6名干部为啥被“下”?

近年来,中央高度关注畅通干部“下”的渠道,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探索哪些干部必须“下”、怎么“下”。

此次南昌市6名干部因考核“不过关”被调整,显然是推动干部“下”的一次实践。那么这些干部为啥被“下”呢?通过深入采访,信息日报“江西政读”小编了解到其中的缘由。

据南昌市委组织部一名具体经办的干部介绍,这6名“下”的干部有的因为长期生病,上班也是断断续续,身体状态难以胜任工作需要;有的干部是因为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作为单位主要领导,个人的消极状态使得整个单位的精神风貌低迷、涣散,工作拖沓;有的干部则是因为领导能力与工作岗位不相适应,驾驭不了复杂工作局面,处理不好复杂问题;还有的干部则是因为推进改革不力,执行力尤其是攻坚破难的能力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

“哪些干部该‘下’,中央和省委规定了明确的情形,南昌市也正在形成制度性的规范。以前一些干部‘下’是因为有违法违纪的‘硬伤’,现在不仅违法违纪的干部要‘下’,不积极作为、不敢于担当、不适应岗位的干部也要‘下’。”

卢亮昊还告诉信息日报“江西政读”小编:“这次因考核被‘下’的干部还有个共同点,就是考核民主测评优秀率在所有县级干部中靠后。我们不唯票,但通过与干部群众口碑相印证,测评票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追问

这134名干部怎么产生的?

“干部考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两头’(优秀和不适应岗位)的干部考出来,考准来。评为优秀的干部要能服众,评为基本称职甚至不称职的干部也要服气。这就需要我们在考核方式上完善创新。”南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晓波说。

据信息日报“江西政读”小编了解,以前的干部年度考核等次评定,都是综合测评优秀率、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度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同时通过听取分管市领导、干部所在社区、干部服务对象的意见等渠道来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

今年,南昌市做好这些“规定动作”的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创新了“五字诀”,即问、点、引、抓、挖。

杨晓波介绍,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殷美根书记对这次年度考核非常重视,“市委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这次考核‘激浊扬清,奖优罚劣’。这就倒逼组织部门要改进、完善和创新考核的方式方法。”据了解,南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江晓斌主导了此次年度考核方式方法的创新。“问、点、引、抓、挖”就是他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与思考提出的。

“我们针对以往考核谈话对象不愿谈、不想谈、不能谈、不敢谈、不实谈的问题,要求考核组在谈话时围绕考核对象现实表现积极‘问’,对模棱两可、含含糊糊的评价要敢于‘点’,对只有定性没有事实依据的评价要善于‘引’,对欲言又止、遮遮掩掩的‘弦外音’、‘话中话’要敏锐‘抓’,对正面或反面的典型要深入‘挖’。”

杨晓波告诉信息日报“江西政读”小编,这种考核谈话方式,使组织部能在谈的过程中捕捉到敏感信息,抓住转瞬即逝的“潜台词”和重要线索抽丝剥茧,不论好的方面还是差的方面,都刨根问底挖出来。这次考核反映不好的几名干部,都是通过深入细致地谈话发现问题、掌握情况的。

专家

此举胜过千万遍思政教育

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明向信息日报“江西政读”小编表示,南昌市这种做法非常值得点赞。此举不仅传递了“干好干坏不一样”的用人导向,而且也凸显了“以实干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看业绩给奖惩”的用人选人思路。

曾明说,严厉的反腐败和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腐败问题和一些不正之风等现象。但是对于长期存在的干部能上不能下,政府的不作为,慢作为和懒作为,还得有更积极和更有操作性的办法才行。“南昌市的动真格,胜过千万遍的思想政治教育,我相信会对南昌市的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然要使它产生长效机制,还得制度化、长期化和更可操作性,持之以恒常态化地抓作风建设才能有更有实效。同时充分地依靠群众,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让服务管理对象成为领导干部作风的监督者,才是更根本性的办法。”曾明建议说。 

(原题为《南昌市6名县级干部“不合格”被调整岗位,5人为主官》)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