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房企投身教育产业 收益仍是“急不来”

澎湃新闻记者顾菁
2017-05-24 11:25
来源:澎湃新闻
城势 >
字号

房企跨界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在行业净利润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房企的必然选择,养老、旅游、金融、文化、互联网几乎处处都能看到房企的身影。如今,众多房企开始涉足教育行业,万科、碧桂园、阳光城等更是成立拥有独立品牌的业务板块发展教育。然而,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与地产行业不同的是,教育产业投入大、周期长,盈利并非易事,显然各大房地产集团做教育的所图非一。

多家房企打造自有教育品牌

伴随着二胎政策的正式落地,教育市场正迎来一波发展机遇。

据联合国测算,中国未来每年将新增100万名幼儿。到2020年,中国婴幼儿数量将达到峰值,即2.61亿左右,相应的婴幼儿商品消费、教育消费、娱乐消费等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4305亿元。

正是看中这块大蛋糕,房企纷纷涉足教育产业并成立独立品牌。

上海万科近日正式推出旗下全新教育品牌——“德英乐”,并首度发布旗下教育业务的战略规划。未来“德英乐”将作为上海万科教育业务的品牌获得更为独立的发展,全面布局华东区域,着眼于未来万科作为城市配套服务商在教育领域的长期发展,打造成包括K-12(从幼儿园到高三)全学龄、全品类的教育服务商。

而就在5月18日,碧桂园旗下的教育集团“博实乐”正式在美国纽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在博实乐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博实乐”计划募集资金2亿美元。

阳光城也于2016年开辟了新的教育业务板块,收购了师汇优创教育,成立阳光幼教,并与深圳新奥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相关协议,合作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并由该基金管理公司募集设立教育产业并购基金,专项用于教育产业并购事项。

此外,保利、万达、金地、世茂、正荣等房地产企业纷纷尝试孵化相关教育板块的项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教育产业一方面能够为住宅和社区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对于房企而言能够整合公司现有资源,增加利益增长点,提高集团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所以备受关注。

目前,万科已经旗下已经成功运营5所民办学校和5所公办学校

教育是急不来的事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产业与传统房地产开发不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铸就,快速复制,而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实现品牌积淀。

以万科的教育板块为例,从1996年为打造万科城市花园的教育配套——万科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创办的上海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算起,万科在教育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二十一年,如今方初具规模,旗下已成功运营5所民办学校和5所公办学校,并建立了民办教育、公办教育、素质教育三大品类的体系。

碧桂园在1994年创办广东碧桂园学校后凭借“名盘+名校”模式,碧桂园开始在房地产市场崭露头角。将一手打造的教育产业做到上市,碧桂园花了二十三年。

而阳光城成立的阳光幼教,也已经拥有近20年的幼教领域运营经验。现旗下拥有北京师范大学新标准体系幼儿园、阳光国际幼儿园等多个品牌。

上海万科副总经理、上海德英乐教育总经理许青川表示:“教育是急不来的事儿。教育是需要时间,需要本地化,需要资源的。未来,整个的中国教育市场一定是一片蓝海,需求很大,但一定不能操之过急,无论上市与否,关键还是要把教育教学做好。”

尚未带来可观收益

然而,漫长的投入周期仍然未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博实乐向美国证监会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2016财年,博实乐营业收入分别为5.88亿元、7.46亿元、10.4亿元(人民币),其中2015财年营收同期增长26.8%;2016财年同期增长39.4%。利润方面,博实乐2014财年、2015财年净亏损分别为3811万元、3991万元(人民币),直至2016财年调整后,才达到净收入9800万元人民币。

而根据阳光城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其2016年教育管理收入约2125万元 , 占其营收比重0.11%。

显然,与房地产开发带来的巨额利润相比,目前教育产业占据房企利润的比重仍微不足道,甚至全年净收入抵不过卖掉一套豪宅,但这并不能抵制房企开拓教育产业的决心。

万科总裁郁亮曾表示,“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盖房子,我们更需要房子里面的内容,我们提供的不只是房子,还有生活方式,甚至为业主、业主孩子的成长提供空间,这是我们明确做城市配套服务商这个战略之下采取的行动。”

相信,这是很多投身于教育+产业的房企们的共同想法。即便尚未带来可观的利润,但在当前优质教育资源既集中又稀缺的情况下,教育和地产相结合,是一种开发趋势,既实现了多方共赢,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也让开发商在转型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与空间。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