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双减”调查报告: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2022-03-02 12:48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3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75.5%的家长认为周一至周五孩子在家阅读、运动、劳动、社会实践总时间增加;68.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睡眠时间明显增加;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

除了“双减”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外,《报告》还具体调查分析了“双减”改革面临的五大方面困难和挑战,并给出了深化“双减”改革的建议。

关于“双减”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报告》提到,91.2%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取得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50%以上的学生认为家长期望太高是学习压力的最大来源。

53.2%学生认为教师能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

关于“双减”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报告》指出,“双减”政策受到普遍赞同,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学校作业设计质量明显提高,课后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

《报告》显示,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表示赞同“双减”政策的比例分别是 96.8%、92.8%、90.5%和 96.0%。“双减”政策得到了普遍赞同,尤其是得到学生和校长高度赞同。

88%以上教师自觉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75.3%的学生感受到作业量比上学期减少,83.4%的学生基本能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或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53.2%学生认为教师“能根据我的学习情况布置针对性的作业”, 47.8%的学生认为 “增加了需要动脑思考的作业”,45.9%的学生认为“增加了科学、体育、艺术类等活动作业”等。

89.0%的学生对课后服务满意,其中 64.2%非常满意;88.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满意,其中 48.3%非常满意。85.8%的学生参与了课后服务,超74%的学生每周参加 5 天课后服务。学校课后服务平均每天 120 分钟。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丰富,超过 91%的学校提供作业辅导和各类兴趣课程。各省学校课后服务均以作业辅导和各类兴趣课程为主。

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

《报告》还提出,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满意度高,居家学习活动内容发生积极改变,睡眠时间增加,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建立。

《报告》显示,86.5%的学生喜欢学校学习生活,其中,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学生喜欢学校学习生活的比例分别为90%、88.1%、79.9%。

75.5%的家长认为周一至周五孩子在家阅读、运动、劳动、社会实践总时间增加,其中28.2%的家长认为增加了2小时以上,增加了1-2 小时的比例为 35.9%,增加了1小时以内的比例为11.4%。

68.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睡眠时间明显增加,小学平均睡眠时间为9.3小时,初中为8.5小时。

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63.3%的学生未参加非学科类培训。参加校外学科培训的学生中,31.5%的家长认为孩子参加学科类培训班的数量减少了。

95.2%的家长认为学校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56.2%的“学校有家庭教育网络平台”,促进了家长科学育人能力提升。

“双减”改革面临五大方面困难和挑战

关于“双减”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报告》重点提到了五个方面,涉及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教师负担加重等方面。

《报告》指出,一是教师高质量作业设计能力亟待提高。74.3%的教师表示,“双减”后“作业设计要求更高了”。近五成教师认为,设计高质量作业面临“作业素材与相关资源不够”和“设计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的能力不强”的困难。

二是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健全。12.7%的学校反映,课后服务教师补贴没有任何经费保障,涉及73 个县(市区),占 34.2%;19.5%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未收到报酬;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的学校,每课时课后服务津贴平均为57元,各省学校之间平均在 24-86 元之间;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经费来源于财政补助的比例不足 20%。

三是校外培训机构仍存在违规行为。一些地方学科类培训仍然存在“提前学学科知识”、“占用法定节假日、周末进行培训”,以及打着非学科培训的名义搞学科培训等问题;还存在非学科培训盲目扩张、变相制造教育焦虑、价格虚高等现象。

四是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加重。47.2%的教师每周纯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60.3%的教师认为课后服务后工作量加大,70.9%的教师呼吁减轻非教学负担。

五是家长对教育期望值较高。91.2%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取得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希望硕士、博士的比例分别为 25.0%、22.5%。50%以上的学生认为家长期望太高是学习压力的最大来源;高收入与低收入两端的家长参加校外培训的占比高,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担心孩子成绩的比例高达93.7%;32.6%的家长为让孩子上好学校常常感到很焦虑,30.2%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

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全面减轻教师负担

面对“双减”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后续落实“双减”工作中要怎么做?《报告》给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报告》建议,全面推进作业体系化改革,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将作业设计纳入地方教研体系和教师教研规划,对教师开展作业设计专项培训;利用各级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汇聚共享优质作业资源;推广智能化作业平台,赋能教师学生学情诊断,提高分层、个性作业设计与评价能力;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实现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等全流程管理;健全作业质量评价机制,教研组定期开展作业设计质量和学生作业达标情况评价。

《报告》认为,课后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后服务吸引力,决定着能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也影响广大家长和学生对校外培训的需求。

因此,《报告》建议,完善课后服务内容和课后服务制度,如出台课后服务课程指南,进一步强化学习困难学生的补习辅导、优秀学生的学科拓展学习和特长学生的创新创造教育,促进“三点半”前课堂教学与“三点半”后课后服务有效衔接;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尽快建立以公共财政分担为主家庭合理分担的课后经费保障机制;健全课后服务资源供给机制,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同时政府应加大体育、文化、科普等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力度,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方式解决课后服务资源不足问题。

《报告》还建议,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缩小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尽快改变老百姓心目中“好学校”为稀缺资源的局面,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

此外,《报告》建议,综合施策全面减轻教师负担,保障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和尊严。具体建议包括:加强省级统筹、市级管理、城乡协同,尽快解决县城和城区学校教师短缺问题;合理安排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任务,全面实施教师弹性上下班;通过购买服务、引进社区资源、强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增加课后服务校外资源供给比例;健全教师课后服务补贴机制;建立健全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长效机制。

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素养,加强学生考后学情沟通

家庭方面,《报告》建议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素养。《报告》显示,87.1%的家长最想“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养”,82.5%的家长家庭教育有困难。《报告》建议各级政府承担起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法定责任,加快建立机构、平台、课程、社会和学校“五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育理念引领、学生生涯教育、学生考后学情和课后服务沟通、家庭教育指导等。

《报告》还建议,实施教育信息技术公共服务赋能战略。《报告》认为,越是需要教育信息技术赋能的地方、学校,越缺乏教育技术赋能的经济和技术保障,各级政府要强化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供给。因此,《报告》建议平台赋能,实现优质资源在平台内流转、共享;数据赋能,依托智能化平台、智能感应终端与智能技术,实现教育教学数据全场景、全流程、伴随式数据采集,全面助力提升教学质量;服务赋能,通过公共在线教育,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个性化、高质量教育服务。

澎湃新闻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双减”成效调查座谈会上获悉,《报告》基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育国情调查中心组建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课题组”,对“双减”改革进行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完成。

《报告》根据科学抽样,问卷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13 个区县、3564 所学校。在线问卷调查涉及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合计有效样本总量168.9 万。一对一个别访谈涉及12 个省份、36 个区县的105位校长、316位家长。

    责任编辑:钟煜豪
    图片编辑:金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