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雷冬竹代表:加快精神卫生教育,中医智慧赋能人类生命科学

澎湃新闻记者 谭君
2022-03-02 12:1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近年来,精神疾病越来越被关注,我国精神卫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雷冬竹将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关于加快高校精神卫生学科专业教育、促进身心医学发展建议》。

雷冬竹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估计,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会出现精神或行为障碍;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五分之一有发育、情感或行为方面的问题,八分之一会出现精神疾病。根据我国浙江、河北两省的流行病学调查,推算全国15岁以上成人精神疾病的总患病率在15%左右。

现代医学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不少医学专家(如钟南山、胡大一)等都曾在不同场合称70%以上的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各种肿瘤、外伤、感染等各种疾病,尤其像“高血压病”等心身疾病更是如此。

雷冬竹指出,目前我国精神心理学方面的医学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高校医学专业未将心身医学纳入与内外妇儿和公共卫生同列的主课之一,导致培养出来的大部分临床医生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病人当成纯生物体来治疗,忽略了心理因素,不能正确及时地处理病人的精神健康问题。

尤其是,我国现有“精神卫生专业”的医学院校有28所左右,但招生量很少,没有一所医学院校开设“精神卫生护理专业”。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仅5万余人,缺口超十万。精神卫生护理相对其他专业的临床护理有很大差异,需要专业学习。

对此,雷冬竹建议:

(一)加快精神卫生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绝大多数省保证有一所医学院校开设“精神卫生专业”的临床医疗及临床护理专业。

(二)调整精神卫生学科专业层次结构,扩大研究生招生,扩大研究生层次比例。抓住高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机遇,创造条件扩大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并将其纳入规模基数,实现今后稳定发展。 

(三)高校积极加强心身医学学科建设。

一是鼓励全国双一流大学积极开设心身医学学科“5+3”人才培养体系。即“5年制本科”和“3年制硕士”一贯制教学,合格的本科生直接进入硕士阶段。

二是引导中医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身医学学科。通过富含东方智慧的中医医学理论精髓和实践以及太极、禅学功法,以西方早已认可的心身医学模式传播高维的东方智慧,让中医等东方高维智慧赋能人类的生命科学,促进人类整体健康和和谐。

三是高校医学专业普及心身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学、中医学等课程。

    责任编辑:汤宇兵
    图片编辑:金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