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体揭露网上信息贩卖“黑市”,警方迅速侦破抓获26名嫌犯
央视新闻客户端5月23日报道,今年2月,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疯狂的个人信息贩卖“黑市”》节目,记者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揭露了网上窃取贩卖个人信息的买卖链条,节目引起了公安部的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立案侦破。经过北京等地警方近三个月的侦查追踪,案件现已成功告破,共有26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
只需提供一个手机号码,记者就在网上买到了同事的身份信息、名下资产、手机通话记录、滴滴打车记录、实时位置定位等多项个人信息,今年2月16日,本台在《直击信息贩卖乱象》节目中,报道了网上信息黑市公开叫卖、大量个人信息被非法窃取。
警方对节目报道的两名信息贩子“水中取火”和“孤星泪”展开调查, 2月18日办案民警在辽宁大连的一个网吧里将“孤星泪”抓获。王某,网名“孤星泪”,21岁,辽宁省普兰店市人,2月24日,王某被警方从大连押解回北京。
信息贩子“水中取火”是本案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节目播出后,警方发现“水中取火”退出了qq群和微信群,在网上消失了。
北京刑侦总队二支队副支队长 李国庆:首先我们确定这个人,在通州某旅馆居住过,在2月16 、17号,我们调取监控录像发现他在周边经常活动。
2月19日,警方在北京将“水中取火”抓获归案,杨某某,男,38岁,辽宁省锦州市人。 两名在网上出售信息的信息贩子先后落网,那么这些通话记录、打车记录等个人信息是从哪里泄露出来的呢?警方顺藤摸瓜,很快锁定了滴滴公司外包客服人员王某某。
北京刑侦总队二支队副支队长李国庆:我们通过滴滴公司的筛查,发现王某某查过这个信息,我们追踪到湖南,它是一个滴滴公司在湖南的分部(外包公司),我们到湖南以后通过对他电脑的勘察发现他查询过这条信息,最后将嫌疑人抓获。
据警方介绍,作为外包电话客服,王某某可以调取所有使用过滴滴打车的乘客记录和司机信息。从去年十月开始,在利益驱使下,王某某和犯罪嫌疑人曾某一起,利用职务之便,违反公司有关规定,非法在网上倒卖滴滴打车记录。在本台报道的节目中,记者在1月22日向信息贩子购买了滴滴打车记录,而这份打车记录正是王某某从公司内部窃取出来的。
王某某:他给我提供手机号码,我利用职务工作的便利查询结果。如果有我给他提供乘客的打车记录,乘客信息是10块钱一条、司机是15块钱。
记者:最多的时候你一天帮他们查过几个?
王某某:我也没有数过,大概是六七十吧。
记者:你有没有统计这四个月,你赚了多少钱?
王某某:具体没统计,大概7000多。
窃取贩卖个人信息 嫌疑人终落网
在我们新闻直播间2月播出的节目中,记者还尝试从信息贩子手中购买了手机通话记录、实时位置等,警方对这些线索也进行了侦查。
手机通话记录也是热卖品,不但有来电去电号码,而且通话时长精确到秒。记者在2月4日以1500元的价格,从信息贩子手中购买了同事的手机半年通话记录。警方将窃取手机通话记录的犯罪嫌疑人杨某抓获,杨某,男,22岁,湖南省醴陵市人,警方在审讯中查实,杨某利用网络工具,冒充受害人手机号码致电联通公司的语音客服,骗取了受害人手机网上营业厅登录密码,进而查询获取了他人的通话信息。通信客服怎样才能完善身份核实的漏洞,避免泄露客户的密码,需要相关部门及早补漏。
在本台2月16日播出的节目中,记者通过信息贩子分别在北京的西单和西客站购买了同事的即时定位信息,信息贩子发来的信息显示,两次都通过手机定位精确定位了同事的实时位置。经警方调查这些定位信息是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员工陈某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查询获取并转卖给信息贩子的,警方现已依法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抓获。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此案中所有涉案人员彼此之间并不相识,都是通过虚拟的网络身份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的。
警方调查发现,每一份个人信息的买卖都不是只有一个上下家,而是中间经过了多次倒手。
记者在调查中购买一份手机通话记录的价格是1500元,而这份手机通话记录最初的价格是两三百元,经过了几道信息贩子的过手,层层加价,翻了至少5倍。在近三个月的侦破过程中,专案组顺线追查,辗转河北、天津、辽宁、山西、河南、湖南、陕西、广东等多个省市,最终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26名,成功破获了这起案件。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已经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下一步,公安机关将坚持主动出击、深挖彻查,严惩一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活动。(原题为《<疯狂的个人信息贩卖“黑市”>播出后警方已抓获26名嫌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