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军报专访军队理论工作者,谈新形势下如何理解备战打仗思想
军队要随时准备打仗,这是军队根本职能所决定的。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强军征程激荡,备战打仗从新理念、新格局、新活力中获得了新势能。新形势下,如何深入理解备战打仗思想,如何在实践层面让备战打仗思想落地生根?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对几名军队理论工作者进行了专访。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记者:“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深刻揭示了战斗力标准在军事实践活动中的基础性和支配性作用。习主席关于战斗力标准的重要论述,对推动全军形成能打仗、打胜仗的正确导向,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对此应该如何加深理解?
王智华(火箭军指挥学院教授):这一重要论述的关键在于“唯一”和“根本”。所谓“唯一的”,就是说衡量一支军队价值高低、能力强弱,没有其他标准,只有战斗力这一个标准。离开战斗力标准搞军队建设,就如同射击失去准星,必然会偏离目标、达不到目的。所谓“根本的”,就是讲战斗力标准在军事实践活动中起着基础性和支配性作用,是军队建设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它决定着我军的根本职能、第一责任能否实现及实现程度,决定着我军建设质量好坏与效益高低。军队建设的各项工作如果脱离了战斗力这个根本,一切都将是空谈,都是无用之功。
杨洪江(陆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形势下,习主席重申战斗力标准,并突出强调其作为判断军队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根本尺度的唯一性、排他性,体现了对强军兴军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强化官兵战斗队意识,引领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官兵认真学习领会习主席关于战斗力标准的重要论述,广泛深入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向精神懈怠宣战,向和平积弊开刀,部队备战打仗意识显著增强,官兵战斗精神持续高涨。
苗润奇(空军指挥学院教授):是这样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意识,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将战斗力标准贯彻到抓备战、谋打赢各领域全过程,作为党委第一要务、主官第一责任、官兵第一职责,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真正让战斗力标准在官兵心中牢固立起来。
军事斗争准备要牢牢抓在手上,须臾不可放松
记者: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是多重的、复杂的。习主席特别强调,“军事斗争准备要牢牢抓在手上,须臾不可放松”。请问抓紧军事斗争准备有哪些重大现实意义?
杨洪江:兵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备。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大国,所面临的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安全威胁复杂多样。这对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全方位抓好抓实各项备战工作,促进军事斗争准备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保持战略全局平衡和稳定。习主席高度重视军事斗争准备,反复强调必须坚持军事斗争准备龙头地位不动摇,带领全军真抓实备、真谋打赢,部队备战打仗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制定并实施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深化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研究、聚力体系作战能力生成,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准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日常战备工作有效落实,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王智华:近五年来,全军广大官兵遵照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要求,紧紧抓住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坚持备战打仗不放松,强军兴军实践取得长足的进步。可以预见,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我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实施推进,军事斗争准备质量和效益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军打胜仗的能力必将得到全面提高。
加快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记者:军队能不能打仗、打胜仗,指挥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加快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坚强支撑。这既需要掀起“创新潮”,也需要打好攻坚战。请问专家对此应该怎么看?
王智华:未来作战是体系对抗、联合作战,指挥有力才能形成体系、才能保证联合、才能有效对抗。因此,习主席强调,我们必须努力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军委联指中心要把握好职能定位,进一步完善编组、优化程序、明确责任,优化完善运行模式。战区要毫不动摇听党指挥,聚精会神钻研打仗,高效指挥联合作战,随时准备领兵打仗。可以说,这些重要论述,实际体现的就是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要求。
杨洪江:作战指挥能力是指挥员及指挥机关对所属作战力量进行运筹和协调控制的能力,它基于既定指挥体制,集情报侦察能力、筹划组织能力、控制协调能力、指挥对抗能力等为一体,是部队作战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确保有效形成整体作战合力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具有战场空间多维、参战力量多元、体系对抗激烈等特征,更加凸显了指挥能力建设对于战争制胜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我军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坚持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聚力体制创新,着力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为提高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奠定了体制基础。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陆军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更加自觉地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陆军转型建设的根本着眼点和落脚点,牢固确立主建为战理念,坚持以作战研究为牵引,以战法训法创新为突破,注重打牢作战指挥基础,强化各级指挥员基于任务、基于能力的指挥训练,推动作战指挥能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大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
记者:今天,实战化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具体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苗润奇: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要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以真打的决心抓训练,紧盯作战对手抓训练,着眼胜敌制敌抓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磨砺部队。党的十八大以来,空军认真贯彻战训一致原则,大力加强实战化训练,坚持以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推进训练与实战一体化,不断提高训练标准和难度强度,部队实战化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2016年9月下旬,空军出动40多架各型战机,成体系飞越宫古海峡,前出西太平洋实施侦察预警、海上突击、空中加油等训练,同时,出动轰炸机、歼击机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例行性警巡。这些具有实战背景的训练,达成了既定训练目的,检验了空军部队远海实战能力,实现了空军实战化训练的新突破。
王智华:就我所在的火箭军来说,成立一年来,全体官兵自觉践行习主席训词,积极投身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建设,按照“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的标准要求,强力推进实战化训练深化发展。在深山密林、戈壁荒原,一支支神剑劲旅进阵地、入“龙宫”,设困境、布险局,开展全员额全要素实地实案实训实演,用真刀真枪砥砺全天候、全时域实战能力。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大国长剑”,火箭军的战略能力正在跨越升级。
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
记者:人才是事业的支撑。习主席指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坚强人才保证,是我军的一项重要使命。专家对此怎么看?
王智华:强军之道,要在得人。抓军事斗争准备,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习主席指出,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说到底是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不够。因此,抓备战谋打赢,很重要很急迫的一项工作就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出一大批能打仗、打胜仗的优秀人才。其中,重中之重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参谋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深入把握人才培养规律,集中更多资源,创新培养模式,切实解决好这一“短板”问题。要健全三位一体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主渠道作用,真正用好部队训练这个官兵成长成才的基本平台,拓展军事职业教育这一素质教育的实现方式,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跃升。
杨洪江:人,特别是具备一定能力素质的人,是创新军事理论、掌握军事技能、推动军事实践发展的主体性关键因素,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因此,抓住了军事人才这个“活要素”,就占领了当今时代军事竞争的第一高地,掌握了打赢现代战争的第一资源。这要求我们必须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走开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路子,形成宏大的人才方阵。近年来陆军紧贴转型需求,加强人才建设顶层设计,适时启动“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和科技创新人才“百千万”培养计划,配套完善人才队伍建、管、用等政策制度,采取超前预置、专业改训、精准补充等措施,着力抓好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新装备保障人才等四类人才培养集聚,从而为陆军转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原题为《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学习贯彻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系列专家访谈之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