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鲁菜去哪儿了?

2022-03-07 14: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题图来源:節氣風物(ID:jieqifengwu)

郑重其事的告别至少让人感到安慰,真正令人唏嘘的退场总是哑然无声。

比如按键手机,比如路边报刊亭,比如小众手艺人,或许,曾辉煌至极的鲁菜也算得上一个。

提到鲁菜,别说南方人了,就连山东人自己或许也会一懵,“什么九转大肠葱烧海参红烧甲鱼一品豆腐我都没吃过,还算是山东人吗我?”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作为某一种菜系的鲁菜已经日渐式微,而仍有一些人认为,鲁菜自有其生命力。

那今日我们不如找两位持相反观点的“嘉宾”好好聊聊,作为四大菜系中唯一一个“自发型菜系”,辐射旷遠,底蕴深厚的鲁菜,如今在何处?“尚能饭否”?

鲁菜去哪儿了?

来源 | 誰最中國(shuizuizhongguo1)

正方:

你说鲁菜很远,其实鲁菜与你天天见

不好意思,恕我直言,“鲁菜去哪儿了”压根就是个伪命题。你以为鲁菜离你很遠,其实鲁菜与你天天见。

要知道,鲁菜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悠久的菜系,没有之一。

与川、粤、淮扬不同,鲁菜是唯一一个自发型菜系,属于自然生长出来的“纯血贵族”。

中式烹调技法的框架“煎、炒、烹、炸”以及发散出来的“蒸煮烤酿腊盐豉椒......”种种基本技法,皆由鲁菜奠定。

饮食文化沿着黄河从中原向四周蔓延,在岁月与土地的滋养下逐渐长出自己的风貌,也就有了如今所说的四大菜系、八大菜系。

要是追根溯源,各位就算不管鲁菜叫“爸爸”,叫声“伯父”也是不过分的。

我就不提皇家顶级菜品“满汉全席”了,也不提那相声贯口的“报菜名”里有多少都是鲁菜,更不说淮扬菜究竟受鲁菜影响多深——咱就单拎出华北、东北看;

虽然那大大小小的餐馆牌匾上一般不会特意标识出“鲁菜”大名,但大多数家常菜馆都是以鲁菜做底的。

民国时作家张友鸾曾撰文说,“五、六十年前,在北京的大饭庄,什么楼、堂、春之类,从掌柜到伙计,十之八九是山东人,厨房里的大师傅,更是一片胶东口音。”

北京如此,东北更无需多说,清代闯关东最多就是山东人,说到鲁菜,北方哪儿有人是全然陌生的呢?

图 | @是桃桃吖

像是油焖大虾、拔丝地瓜、四喜丸子、葱爆羊肉,这都是标准的鲁菜底子。

炝炒土豆丝吃过没?把子肉吃过没?烧茄子木须肉、辣子鸡酱爆鸡......总有吃过的吧?这些可都算得上鲁菜呢!

就算以上这些都没吃过,黄焖鸡米饭这些年火遍大街小巷,你在店里啃着鸡块的时候;

有没有注意到墙上还贴着黄焖鸡的渊源——山东传统名吃,起源于济南府鲁菜名店“吉玲园”?

甚至,广义地说,只要您炒菜的时候拿大葱炝了锅,那也算得上是道“鲁菜”了!

反方:

鲁菜之中和正统,岂容小吃放肆

把黄焖鸡米饭端出来说这算鲁菜?正方辩友,我看你是在逗我。

这就像拿沙县小吃当做闽菜代表,用冒菜来赞美川菜“善用三椒”,把茶餐厅与粤菜划等号一样——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真正的鲁菜,兼具包罗万象与精雕细琢。论火候,有济南派系坐镇,论海鲜烹制,有胶东菜出马,论底蕴与豪华,孔府菜当仁不让。

正统鲁菜,“五味均善、唯中唯和”,有齐鲁大地“中和正统”之文化品格作为背书,是饱含厨师十年苦工,从选材到摆盘都极尽精致之能事的讲究活儿。

如哲学家张起均所说,“大方高贵而不小家子气,堂堂正正而不走偏峰,它是普遍的水准高,而不是一两样或偏颇之味来号召,这可以说是中国菜的典型了。”

拿大明湖畔的“九转大肠”来举例。九转大肠,济南名菜,系光绪年间大明湖畔九华酒楼店主首创,算得上“以俗物之身登大雅之堂”的典范。

选上好猪大肠,沸水汆汤,用面粉或白矾反复搓洗后煮熟,宽油炸之,静置。

再取一锅熬酱汁,老抽、醋、糖、料酒不说,还有各种香料前赴后继添香增色,大火颠翻均匀,装盘。

这九转大肠搛一块入口,是怎样的的神仙享受呢?鄙人找来师从鲁菜泰斗王义均先生的大董先生的一段话来描述其味——

“大肠入得口来,轻合双齿,顿觉汁液汨汨沁出,酸溜溜,甜沙沙,咸滋滋,柔和香醇。食之快意,嗅之美妙,与味之神奇糅于一体,满口幽香。

嚼至过半,有胡椒丝丝辣味,从舌底涌出。砂仁、肉桂面的香苦也不甘示弱,此时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却又逐次递出,妙趣横生。”

这样的九转大肠,才配得上鲁菜之一席。

图 | @Parisxu

鲁菜功夫之绝妙精细,往往在看不见的地方。

老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济南菜中有道“奶汤蒲菜”,端上桌是一瓮奶白色的高汤,盈盈然飘着淡色的蒲菜,点点火腿茸作为缀饰;

入口之前,万万想不到这高汤是用干贝、火腿、母鸡、猪肘、肥鸭等等主料反复煮沸,撇去雜质,狠狠吊出鲜味来的。

看似貌不惊人,实则“内功深厚”,入口鲜而不腻,又饱含着蒲菜的清香。

那可是号称“宫廷菜”的鲁菜啊,这等菜肴,在如今的时代里,又去哪里找寻自己的位置?

你问我鲁菜去哪儿了,我倒要反过来问问你:当各种预先调配好的酱汁走进餐厅后厨,当味精蚝油走进千家万户,谁又舍得花费那么多功夫去吊出一味鲜来;

谁又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酸甜苦辣咸纷次在味蕾舞蹈?更不要说西餐快餐简餐四面夹击,谁又真有识得鲁菜的品味呢?

正统鲁菜,在如今这极速发展的时代,确乎式微矣!

正方:

普通人家吃的菜,何以不算鲁菜

若按照对方辩友这个说法,式微的,又岂止是鲁菜呢?

人们如今都在说,川菜在以鲸吞之势进驻大小城市的美食街,勿管天南海北,几乎没有地方完全不食辣。

即使在浙江、广东,找到川菜馆子也绝非难事,但兴盛的,却也并不是如“开水白菜”一类的正统川菜,照您的说法,那些川菜馆子里的菜皆算不得川菜了?

今时不同往日,关于口味,我们可以有我们自己的选择。而鲁菜,居庙堂之高则为传说,处江湖之遠则为民间风味,又有何不可?

我有个博山同学,其父平日里是很大男子主义的人,但每到过年要做酥锅了,从备料开始,就亲力亲为,绝不假手于人。

从讲究上来说,酥锅绝对担当得起“鲁菜”的名头。锅里要煮的鲅鱼和猪肉要鲜,海带莲藕一类配菜也不能凑活。

材料备好了,要按照顺序铺在锅中,一层一层,满满当当,最后用白菜叶子绕着锅沿围一圈,当做“城墙”。

酥锅要小火慢炖个把小时,得守在锅边看着,尤其当外围的白菜软塌“失守”,就要拿着小碗在旁边一点点把溢出的油水舀回盆里。

在许多博山人儿时的记忆里,酥锅的香气一起,就代表要过年了。这也是属于山东人舌尖上的仪式感啊!

那些平日里不太方便烹制的糖醋鲤鱼,辣子鸡,鲅鱼水饺,炸肉,在进了腊月之后的时间里一点点准备着;

制作着,那些精心烹制的年夜饭,也是萦绕山东家家户户心尖尖上的鲁味啊!

反方:

菜系发展,又怎能单靠百姓厨房

对方辩友,我认为您已经偏题。

菜系发展,向来不可单靠平民百姓的厨房,任何一个菜系,都有其渊源,有其讲究,有其功夫,有其标准。鲁菜更加不仅仅是一种菜系,更是一整套饮食文化。

培养一位合格的鲁菜厨师,需要至少十年,基本功扎实了,才可上灶。

就说一道葱烧海参,不过选两节葱白,一段海参,凭什么长期占据鲁菜餐桌的重要位置?功夫在方方面面。

干海参要先用火燎,在刮掉焦黑一层,再用水泡发数日,每隔四五小时换一次水,再煮,再泡,周折许多次,最后文火浓汁,使表里入味。

上锅的那勺葱油,没几年功夫是拿不住的,那也是一瓢鲁菜的魂。

图 | @suzy

可如今的餐饮业,看重的是翻台率,心思在灯光、餐具、餐厅装饰,又有几分放在后厨?

重油重盐重辣烧出来的菜式,中央厨房统一拼配不出错的酱料,上桌前明油一泼,“出片”效果一流,好不好吃,似乎都不是重点了。

曾经,越大的城市越能兴盛起一种菜系,而如今,却是越大的城市越在消弭美味的存在。

您要是把那些只要海参与大葱一起炖煮就叫葱烧海参,要是把鲤鱼炸一炸浇上酸甜汁就叫糖醋鲤鱼;

把豆腐掏个洞塞上肉就叫八宝豆腐箱,那鲁菜干脆爱去哪儿去哪儿吧!我也不辩了!

主持人:

式微的或许不是鲁菜

而是细嚼慢品生活的心

请双方辩友冷静!或许,您二位的说法并不矛盾。

那些食谱故事里记载的鲁菜,生长于依山傍海、物产丰饶的齐鲁大地,搭乘着儒家文化的列车,故而影响深遠,在物质匮乏的时期,显露着无可替代的勃勃生机。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从某种角度来看,如今鲁菜或可说大隐隐于寻常百姓家,虽变换许多模样,但无处不彰示着鲁菜的风格,这亦是一种传承。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鲁菜,以及包括鲁菜在内的种种属于中国人传统饮食文化与生活仪式感,也确实随着快速发展的节奏逐渐模糊了身影。

有人认为,如今时代发达,制作鲁菜的许多“讲究”已经没有必要了,快餐也让人很快乐。

但这恰恰说明,不管鲁菜在何处,我们的精神文化与细嚼慢品生活的志趣确实有些渐行渐遠了。

人人皆道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可关于传统饮食文化,我们的认知究竟在哪里?又如何谈传承?

或许,当我们讨论“鲁菜去哪儿”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想要叩问的,是究竟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当中保留住生活的仪式感,又如何保留住感知细微滋味的那颗心?

THE END

原标题:《鲁菜去哪儿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