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向“贝爷”学习?英国科学家:多吃虫子少吃肉,营养又环保
从德国的大闸蟹到丹麦的生蚝,最近中国“吃货”们一直心痛外国人暴殄天物。但其实,有一类随处可见的高蛋白食材一直被我们忽视,只偶尔在食堂的饭菜中不期而遇——没错,它们就是“鸡肉味、嘎嘣脆”的虫子。
近日,来自“贝爷”故乡英国的一个研究团队,量化模拟了好几种饮食方案对宏观环境的影响。譬如,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跟美国人一样吃很多的肉,或者如果全世界人民都和印度人一样吃很少的肉,地球的生态环境会变成什么样?最终,他们找到了最环保、最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饮食方案:将肉类大量替换为豆腐或面包虫。相关文章发表在《全球食品安全》(Global Food Security)期刊上。
吃肉有压力
全球肉类消费量一直在稳健增长,这一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目前,畜牧业占用了全球60%的农业用地,此外,粮食产出的三分之一也是作为动物饲料的。如果肉类的需求量继续增长,显然会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在比较了几种肉类的替代品,如可食用昆虫、实验室培养肉和豆制品后,这个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如果把饮食中一半的动物肉产品替换为昆虫或豆腐,人类农业用地面积就能节省三分之一,与之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沙漠化、物种濒危等现象也会有所缓解。
“昆虫的经济效益很高,还能把农业副产品和泔水转化为食品,未来我们应加强对昆虫养殖的研究。”论文写道。
该研究还指出,实验室培养肉在技术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在现阶段来看,既不经济,也不营养,生产占用的面积和鸡肉差不多,需要的能量还更高,并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好食材。
营养又环保的虫子
其实,科学家们早就瞄上虫子这种食材了。为全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操碎了心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就一直号召大家吃虫子。在官网上,FAO写道,“可食用昆虫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氨基酸。在同样的时间段内,蟋蟀生成的蛋白质是牛的6倍,羊的4倍,猪和肉鸡的2倍。此外,昆虫的二氧化碳和氨氮排放量比传统牲畜要少。”
目前,世界上有大约20亿人口会食用昆虫,涉及119个国家和500多种昆虫。食用昆虫的主力军在非洲。在这片物种丰富的大陆上,人们食用超过500种昆虫,包括毛毛虫、白蚁、蚱蜢、蟋蟀、蚂蚁、蜜蜂和甲壳虫等。
领衔该研究课题的彼得·亚历山大(Peter Alexander)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指出,“(吃虫子)很普遍,尤其是在亚洲。在这些文化中,吃虫子并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而西方人普遍不能像“贝爷”一样站在食物链顶端,听到吃虫子,往往胃部一阵抽搐。这与文化也有很大关系。非洲土著语言通常用昆虫活跃的季节和其相关联的植物来命名昆虫,不像西方语境里的苍蝇、蟑螂、臭虫等名称,早已附带了一层令人不快的文化涵义。在非洲文化里,昆虫并不是一个有害或者恶心的符号。
因此,有些学者倡议,若要将昆虫纳入西方饮食,先得转变观念。在历史上,人类对一些食物的感观是会发生转变的。譬如著名的波士顿龙虾在17世纪曾是非常“低贱”的食物,在美国东海岸边堆积如山,一般是由农场主买给黑奴吃的。
不过,亚历山大强调,他们不是在号召大家别吃肉了,全都改吃虫子去。这项报告类似于“吃虫子”这个方案的前瞻性评估。“我们不是建议甚至强制大家每天吃虫子,但我们的工作表明这么做是有好处的”。他说道。
其实,为了给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而改变饮食结果,不一定要去吃虫子这么极端。像鸡的蛋白质转化率就比牛肉要高。亚历山大说道:“用鸡肉代替牛肉,少剩饭剩菜,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试试可食用昆虫,这些消费者行为中的微小改变也有助于节约土地,构建可持续的食品系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