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城市志|长江中游城市群获重磅批复,经济第五极呼之欲出

澎湃特约评论员 熊志
2022-02-26 13:1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2月2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批复》,其中提到,原则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群战略的不断推进,近几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群、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规划出炉,区域经济形成了东南西北四极的格局,唯独长江中游城市群缺少国家级的规划来加持。

这一次的批复,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离上升为国家战略更进一步。更重要的是,它基本确认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双圈之后全国经济第五极的地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位有了明显抬升

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全文还没有公开,不过批复文件已经提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定位:

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给它的战略定位是,“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从“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到“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通过两个“重要”不难看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抬升,这说明它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

按照2015年的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覆盖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多个城市,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

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总人口为1.3亿人左右,GDP达到11.1万亿元。就规模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体量,和粤港澳大湾区不相上下,要高于作为第四极的成渝双圈,这也是它在此前明确提出争夺全国经济第四极的底气所在。

当然,随着成渝双圈规划的获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四极地位被前者抢先占据。

这一次,长江中游城市群领先山东半岛城市群等对手,抢先获批新的发展规划,并收获“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定位,意味着在经济第五极的竞争上已胜券在握。

第五极来了,钻石型地理结构有了心脏

长江中游城市群能够拿下第五极的位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

首先,长江中游城市群所在的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区之一。摊开地图可以发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圈正好形成了一个钻石型地理结构,但如果中部的心脏地带没有一个影响力的城市群作为“重要支撑”,那这个结构就是不够稳固的。

因此,在2004年中部崛起的概念就正式提出了。

而长江中游城市群临江达海,有着良好的区位条件;中心城市武汉是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部第一城,2021年的GDP达到17717亿元,位列全国第九,另一个中心城市长沙也早已迈入了GDP万亿俱乐部。

不管是从区位条件,还是经济人口规模、城市构成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都具备成为担纲重要增长极的潜力。

另一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不仅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一体化的合作进程,打造城市群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早在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就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基础设施、产业、市场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2013年开始,武汉、长沙、南昌,包括合肥在内,先后签订了《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南昌行动》。

随着城市群战略的推进,湖南、湖北、江西三地的协作,近几年变得更加紧密。比如就在去年9月,三省宣布,组建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并签署了《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多份文件,打造2小时互达经济圈等等。

城市群的概念,本身是对行政地理空间的一种突破,是要促进市场资源要素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流通配置。城市群的总体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核心城市,更取决于城市之间的一体化融合程度。也正是因为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长江中游城市群才能脱颖而出。

而批复提到,“在体制机制改革、重大项目建设、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这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长株潭都市圈,有前期基础但还需继续破圈

就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批复的同一天,《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也正式获批。长株潭都市圈规划成为南京、福州、成都之后第四个获批的都市圈,也是今年首个获批的都市圈规划。

都市圈是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单元,而长株潭都市圈拿下第四的“头衔”,并且正好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方案的获批时间重合,其实并不算太意外。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到,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这里可以看出两点信息:其一,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的战略地位较为重要;其二,它是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要注意的是,长株潭都市圈规划获批,赶在了武汉都市圈的前面,一个重要原因或在于,前者有着更成熟的合作基础。

事实上,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座城市,地理上紧密相连,相距都只有几十公里。并且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长株潭经济区的相关方案了,一体化建设的时间久,基础不错。

当然,相对于国内那些更成熟的都市圈,比如上海都市圈、广佛都市圈或者深莞惠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的协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其城市之间的行政边界依然清晰存在,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等层面离同城化还较远,资源要素的流通尚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畅通的大市场。

这不仅是长株潭都市圈的问题,更是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问题。因为是跨省城市群,还涉及到湖南、湖北、江西三个省份,所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内部的互联互通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余地。

接下来,不仅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内部要破圈,都市圈之间同样要加速破圈。正如批复所提到的,要“健全协同机制,细化任务举措,形成工作合力”,只有一体化再上一个台阶,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才能迎来质变。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沈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