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击败慢性肾脏病?你需要了解这些

2022-02-25 16: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且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脏病理损伤、血液指标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即为慢性肾脏病。

今天,温州新闻综合广播《健康导医》栏目邀请温州市中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主治中医师项方家,走进直播室,和您讲述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疑问的话题。

-点击收听-

图左:斯骞 图右:项方家

项方家

温州市中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主治中医师

“程锦国浙江省名中医工作室”学术传承人及工作室秘书

温州市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秘书

温州市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秘书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与方剂分会脉学研究学组成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慢性肾脏病及慢性疾病的中医调理,如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等。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14:00-17:00 温州市中医院六虹桥院区门诊二楼209诊室

1、慢性肾脏病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慢性肾脏病的原因包括各种原发的、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的病变等。这个继发的意思是全身性的疾病累及肾脏,造成的肾脏损害,比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顾名思义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因造成的肾脏损害。而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特发性膜性肾病、IgA肾病等,还有其他像遗传、感染、免疫异常、滥用药物等都有可能引起慢性的肾脏损害。

2、慢性肾脏病有些症状?

早、中期可能有泡沫尿、血尿、水肿,随着疾病发展可能出现有夜尿增多、乏力、恶心想吐、头晕等症状。

为什么说可能呢,因为有些肾病甚至会一直无症状。

为什么有些病友会水肿,有些不会呢?比如一些肾炎没有出现肾病综合症,以IgA肾病为例,可能仅表现为体检时查出的尿蛋白阳性、尿红细胞阳性。又如高血压性肾病早期的表现同样也是少量蛋白尿,并不会出现水肿。如果有肾病综合征的或者在肾病后期有明显低蛋白血症的,会出现明显水肿,常见的病因有“糖尿病肾病后期、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尿毒症终末期尿量减少的,等等”。所以肾脏病会不会有水肿的表现,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肾不好为什么会有胃口不好、恶心呕吐的症状?

我们都知道肾脏是人体产生尿液并排毒的地方,可以将体内毒素浓缩并随尿液排出,肾脏不好以后体内的毒素排出减少,代谢废物会累积增多,这部分毒素里含有尿素氮、尿酸、胍类、酚类、胺类等。肾病患者随着疾病不断进展,排泄功能不断减弱,身体的代谢废物不断累积增加,引起酸中毒、消化道水肿、消化道糜烂等,从而出现胃口不好、恶心、呕吐等症状。

4、平常除了看症状外,还能从什么指标看出肾不好了呢?

尿检指标:尿蛋白、尿隐血,尿微量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

血检指标: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等。

其中最普遍的筛查指标就是尿常规里看有没有尿蛋白和红细胞,看肾功能里的肌酐有没有升高。如果这些指标真的异常,要再进一步排查,进一步化验,看看肾损害是急性还是慢性,是原发还是继发,并发症重不重,有没有必要做肾脏穿刺病理活检。

5、中医的肾虚和慢性肾脏病一样吗?

不一样。

西医的慢性肾脏病就如刚刚讲的,属于人体“泌尿系统”疾病。而肾虚是中医里的一个名词概念,这个中医指的“肾”和现代解剖学上的肾有差异,中医里讲“肾为先天之本”,主水,主藏精,主骨生髓,主生殖,等,它是包括生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骨骼肌肉等系统功能上的一个体现。而肾虚一般指中医里的肾脏精气不足,包括有肾气不足、肾精不足、肾阴虚、肾阳虚等。它有一系列症候群,通俗的肾虚症状有成人的腰酸、乏力、耳鸣、性欲减退,青少年儿童的发育迟缓。偏肾阳虚的症状有额外的四肢发冷、畏寒、水肿;偏肾阴虚的症状为有额外的燥热、虚汗等。临床上需要辨证论治,对症下药。

6、慢性肾脏病里的“肾”到底有没虚吗?

中医里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里“邪”的意思是中医里“风、寒、湿、热”等邪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正气不足,邪气容易侵犯人体而导致生病。就跟每个人的高矮胖瘦以及样貌不同一样,每个人的体质、免疫力也不同,脏腑功能也会不同。比如有些人是过敏体质,有些人容易感冒,有些人有先天性的疾病和缺陷。人体的内脏功能和遗传也有一定关系,肾脏病也是同样道理,是否会患上肾脏病,和先天不足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慢性肾脏病的病程中,中医辨证方面,“肾”是有虚的。

7、得了肾病需要怎么治疗?

这边归纳三个方面:

第一,原发病的治疗

“治病必求于本”,明确疾病原因,并加以治疗。比如患者是糖尿病肾病的,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并加用降尿蛋白药物,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那糖尿病肾病也会进展较快。如果患者是原发性的肾小球肾炎,那就需要积极治疗原发性肾脏疾病,具体得看看是什么类型的肾脏病,预后好坏与肾脏病理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二,并发症的治疗

若患者是肾病综合征的,存在下肢中重度水肿、胸腔积液等,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利尿药物,将水份排出,以免水钠潴留,导致血压控制不佳或水肿进一步加重。但是利尿剂也不是万能的,长期大量使用利尿剂也会导致肾脏损伤,所以也需要结合疾病具体情况用药。合理使用中药在护肾消肿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长期稳定的保护肾脏。

第三:慢性病的治疗

需长期随访调理:得了慢性肾脏病,需要定期验血、验尿,隔段时间复查肾脏B超。以动态观察疾病变化。

8、慢性肾脏病患者在生活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抽烟对人体血管有一定的损害,肾脏也有许多微血管结构,所以长期抽烟的朋友还是需要减少抽烟量,最好戒烟。

大量饮酒对血压影响比较大,而且在饮酒时不自觉会多摄入口味较咸的菜品,如果存在长期服用降压药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以尝试少喝酒,看看血压有无下降。

控制体重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心脏的负担,改善血管顺应性,对肾脏也有一定的帮助。

合理饮食方面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般建议低优蛋白、低盐饮食,慢性肾脏病患者不适合长期食用大鱼大肉,不适合长期吃咸味重的食物,每日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条淡水鱼或适量的肉作为蛋白补给就差不多了,具体还得看患者体型和每日用量能否满足日常活动所需。

9、慢性肾脏病都会变成尿毒症吗?

我国约有1.4亿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病。慢性肾脏病是否进展为尿毒症和肾脏病类型有一定相关性,也和患者对疾病的管理有一定相关性。有些肾脏病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且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这类往往预后不大好。而有部分肾脏病比较轻,但是疏于管理,而逐渐进展,最终发为尿毒症,这就比较可惜了。

比如痛风性肾病,控制好尿酸,定期复查,病情相对比较稳定。但是有部分患者因痛风发作,反复服用止痛药,却又没控制尿酸,引得肾脏被不断损害,最终引发尿毒症。

10、肾病到哪一步需要血液透析?

一般来说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5mL/min,也就是慢性肾脏病到了5期,就达到了血液透析的标准。

但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慢性肾脏病终末期一般开始透析就是终身透析了,太早透析会增加经济负担,会增加生活上的不便利。太晚透析又会有高钾血症、酸中毒、心力衰竭等等严重并发症。

建议如果是肾脏病5期,并且年龄不是很大,要先做好透析前的准备,如果选择血透的话,要提前建立透析前的血管通路,也就是动静脉内瘘。这是有备无患,免得被尿毒症引发的心力衰竭、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等并发症打个措手不及!同时为了延缓血液透析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在动静脉内瘘已建立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药物继续保护肾脏,延缓疾病进展,中医有中药口服、灌肠、外治法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肾病进展,从而延缓透析到来的时间。

健康导医 播出时间

首播:

温州人民广播电台FM94.9新闻广播

周一至周五中午 10:00-11:00

温州人民广播电台FM93.8调频广播

周一至周五中午 11:00-12:00

重播:温州人民广播电台FM94.9新闻广播

周一至周日晚上 21:00-22:00

《健康导医》

温州广电“十佳广播电视栏目”

《健康导医》是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十佳广播电视”栏目,是由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广播栏目。

作为温州开办历史最悠久的一档广播医疗服务类栏目,2007年11月开播至今,已经邀请一千多位名医作客直播室,为数万名听众预约名医就诊,拥有温州各大公立医院数千位专家组成的名医联盟。

与温州市卫健委联合推出的“院长在线”专栏以及“健康服务”进基层等大型系列公益活动深入人心,栏目听众遍布温州、台州、丽水等周边地区。

《健康导医》实现了音视频同步直播、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呈现的融媒体传播。

《健康导医》栏目合作单位

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温州市中心血站

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温州市健康妇幼指导中心

温州市急救中心

温州市计划生育协会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温州市中心医院

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女儿童医院

温州市中医院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生活温州APP原创稿件

◆作者:斯骞

原标题:《击败慢性肾脏病?你需要了解这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