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前反对转基因人士为曾经的“无知”道歉,联系崔永元未获回复

澎湃新闻记者 王灿
2017-05-13 20:43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中国有一个著名的反转基因的(人士)叫崔永元,我有一个建议,你能不能和他交流一下,你们都是记者(媒体人),沟通起来会比较方便。”最后一个提问者刚抛出此问题,就引起全场哄堂大笑。当演讲者回答“我联系过他,但他没有回复我”后,现场的笑声更大了,并随之响起了掌声。

上述一幕发生在5月8日下午的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的阳光大厅,演讲者是已“反水”的前反对转基因(下称“反转”)人士英国科普作家、记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联盟的客座研究员马克·林纳斯(Mark Lynas)。上述提问者是前来听林纳斯演讲的观众。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粗略统计,当天正值周一,可容纳近三百人的阳光大厅来了约一半的人。这其中多数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也有外校学生和政府官员以及学者。其中,来参加林纳斯演讲的嘉宾包括中国科学院(下称“中科院”)院士、北大前校长许智宏,中科院院士、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下称“北大生科院”)教授朱作言、北大生科院教授邓兴旺,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副处长张宪法,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春义等人。在北大的演讲中,台下不时会有掌声响起;在提问环节,举手提问者也很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举手等了三人之后才有机会提问。

这也是时隔15年后,林纳斯第二次来到中国。2002年,林纳斯首次到中国关注的是气候变化问题。此次,林纳斯受中国农业科学院(下称“农科院”)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邀请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5月10日)举办了演讲,并于5月9日在北京和媒体进行了互动交流。在这三场交流活动中,林纳斯以其自身从“反转”到“挺转”的经历讲述了The Truth about GMOs(转基因的真相),这也是他的演讲题目。

在北京的媒体交流会上,林纳斯表示,这个转变的过程其实并不简单,甚至是痛苦的。林纳斯称,“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遭到了很多的攻击、诋毁,很多人说我是一个骗子,说我是一个两面派,轻易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但林纳斯称,他通过学习和研究,早已认识到,自己当年发起反转的运动完全是出于“无知”。同时,他呼吁中国科学家在转基因的问题上统一意见,要向公众发出自己明确的声音,来说明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

前“反转”人士为曾经的“无知”道歉,并努力弥补过错

上述提问者提到的崔永元是央视前主持人,同时也是中国“反转”的代表人物。

2014年,崔永元曾自费到美国拍摄了一部68分钟的转基因调查纪录片。因其是转基因的反对者,该片的立场被认为有失偏颇,彼时引发了较大争论。比如,纪录片中采访对象的资格受到质疑,片中的部分实验和结论也被称为不严谨,同时带有倾向性,误导了读者。目前,崔永元仍反对转基因,2016年11月,他还宣布已进入零售业办起了公司,将在3个城市为3万会员“提供非转基因的安全的食品”。

在崔永元反对转基因并开公司提供非转基因食品之际,曾同为“反转”积极人士的林纳斯和崔永元走了一条不同的路,他为自己过去对转基因的诋毁而道歉,并努力弥补自己的过错。

“反转更像是阴谋论,阴谋理论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在其中也有一定的‘功劳’,但是我已经为此进行了公开的道歉,同时我现在的工作也在为解决这种阴谋论努力,希望能够减少我在过去工作中带来的一些破坏,且该工作已开展了有十年之久。”林纳斯以该句话开始了和中国媒体的交流。

林纳斯所提到的公开道歉是2013年1月,他在牛津农业会议上公开发表的演讲。在该论坛上,他为自己过去几年妖魔化转基因作物的行为道歉,并称其认识到转基因作物不仅安全可食,还可以帮助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不过,林纳斯称该转变并不容易,也面临各方面的质疑。林纳斯称,其在公开道歉后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谈话节目采访时,主持人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你在这个问题上改变了看法,那么别人还怎么在其他事情上相信你的看法呢?如果你在这个事情上改变了自己的结论,接下来你说的话还有谁会信呢?”林纳斯称,他当时对BBC主持人的回答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我不改变自己的结论,还有谁会来相信我接下来说的话呢?如果我明知道有证据证明我(此前)的观点、说法是错误的,难道我还要继续坚持这种错误的说法吗?”

林纳斯现年44岁,大约在1996年-2000年期间,也就是林纳斯二十多岁时,他是坚定的“反转”人士,组织并参与了诸多的反转运动。

最著名的,是1996年林纳斯写了被认为是第一篇“揭露转基因食品罪恶”的文章。事实上1996年,正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批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从美国运到欧洲的一年。1997年,他曾组织数十人持园艺工具摧毁了转基因试验田。1998年,林纳斯曾组织人员在转基因种子巨头孟山都位于英国海威科姆的办公室静坐等,来抵抗转基因,此举可谓是英国甚至世界首批反对孟山都转基因的活动。

2000年后,林纳斯决定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再继续当激进的活动分子,而是成为一个作家,其当时工作重点主要是关于气候变化。随后林纳斯创作了部分有关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的书。这些科普书籍包括《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2004年)、《六度的改变:一颗越来越热星球的未来》(2008年)、《上帝的物种:在人类纪拯救地球》(2011年)等。其中,《六度的改变》获英国皇家学会2008年度最佳科学图书奖。

林纳斯在北京的媒体交流会上表示,正是在获得最佳科学图书奖三天后,他为英国《卫报》写了一篇反对转基因的文章。但随后林纳斯发现,外界对该文章的评论多是在说“不科学”,且“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这让林纳斯觉得备受打击。

林纳斯称,自此他决定“闭嘴”反思,并主动去了解和学习更多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信息。事实上,在此前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林纳斯已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并掌握了科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转基因的态度已开始动摇。

在这一系列的学习后,林纳斯更加坚定了拥护转基因的态度。2010年11月,他在英国电视四台(Channel 4)的纪录片《What the Green Movement Got Wrong》中出镜,并参加了辩论为转基因生物技术辩护。2013年,林纳斯最终决定对转基因反对的态度做出一个公开的道歉。

彼时林纳斯的公开道歉引发舆论热议,随后他被邀请至美国、墨西哥、泰国、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各地演讲,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各地的转基因辩论格局。

此后,林纳斯在与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们一起工作中,也亲眼见证了大量转基因技术造福人类的例子。同时,他也了解到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已经达成了强大的科学共识。

“反转运动是我曾参与过的最成功的运动,但实际上,这是一场反科学的运动。我发起反对转基因的运动完全是出于无知”,马克•林纳斯在北京的媒体交流会上总结称,“反转人士在人们的脑海中为转基因食品贴上‘恶魔食物’的标签,但这仅仅是出于对‘非自然的’科学技术的恐惧,没有任何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就将这一原本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妖魔化,我为此感到深深的抱歉。”

再三呼吁中国科学界发表统一声明,加大转基因科普

从全球范围看,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已进入第22个年头。从1996年到2016年的21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1亿公顷,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两倍多,农民累计获益超1600亿美元。尽管转基因商业化的发展带来诸多好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反转”人士仍大量存在,全球很多地区的转基因商业化的推进仍然缓慢,这其中也包括林纳斯的家乡英国、欧盟以及中国。

欧盟对待转基因的态度一直偏保守。目前,只有抗虫转基因玉米MON810可以在西班牙等几个欧盟国家进行商业化种植,英国也不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

不过,英国和其他欧盟国家相比,对待转基因的态度较为积极。虽暂时还不能商业化发展,但英国科学家一直在转基因方面进行相关研究。比如,世界领先的农业科研中心英国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已研发出可驱赶蚜虫的转基因小麦,其研发出的光合作用效率更高的转基因小麦也已进入田间种植试验阶段。

如今,英国正在进行脱欧,这也代表着很多以往的政策都会发生变化,这其中就有可能包括对待转基因作物种植等方面的态度。2016年10月,英国农业大臣乔治•尤斯蒂斯(George Eustice)曾表示,作为脱离欧盟的一部分准备,政府正在考虑未来可能重新开始审视关于转基因的管制政策。他进一步称,这方面的法规将“基于科学”,并且对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会有所考虑。

5月8日,在北大的演讲活动中,林纳斯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欧盟此前在“挺转”还是“反转”问题上争执了15年之久,但依旧难有新政策来批准新的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发展。而英国政府支持转基因技术,在英国脱欧后,监管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放松。不过,林纳斯也表示,英国“脱欧”是个复杂的过程,英国很多时候还必须和欧盟的法规保持一致,才能维持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林纳斯强调,欧盟不批准应用新的转基因作物,是在违反科学界的意见前提下做出来的,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欧盟的政治和科学是站在了对立面的。“我想这并不是中国应该学习的好榜样。”

对于欧盟的保守态度,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此前曾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这主要是欧盟权衡各方面的利益,面临的各种政治方面的考虑比较多。黄大昉曾强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与否、进口与否,都是各国政府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自己进行决定的,但不种植并不等于不安全。

所以,拿欧盟种植转基因作物偏少的理由来说明转基因技术不安全毫无科学根据。林纳斯也用一句稍显夸张的话表达对转基因安全性的看法,“吃转基因食物有害的几率比你被小行星砸到的几率还要低!在高山地区确实有人曾经被流星给砸到过,但是还从来没有一例事件可以显示出人们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对自己身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虽然欧盟对转基因仍持保守态度,但中国政府已在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中已释放出积极信号。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转基因产业化的推进还比较缓慢。而舆论中“反转”的声音仍不时地影响着民众,比如,“反转”人士宣称转基因产品损害人类健康,会导致不孕不育,甚至会导致民族灭亡等。类似上述的种种言论,很多时候使得部分民众难以从科学层面来思考转基因的问题。

林纳斯在北京和媒体交流时表示,“有很多科学的问题,科学的声音最后反而被淹没了,人们听不到、了解不到科学信息。所以,应该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让更多科学的声音被大众所接受、所听到。”

对于如何进行转基因的大众科普,也是中国科学家近年来所关注的问题。

在此前的采访中,许智宏、朱作言、黄大昉等科学家均表示,目前转基因的舆论环境要比前几年好得多,但转基因的科普仍然不够。林纳斯称,其在北大做演讲时发现,北大学生(基本为北大,也有外校学生)对于转基因的问题了解的信息是非常多、非常全面的,当时没有人站起来说一些反科学、反转基因的言论,也没有学生提出任何极端的看法。林纳斯认为,至少在北大(基本为北大,也有外校学生)学生这一层面,对转基因的认识比较透彻、科学素养也比较高。一位北大生科院大一的学生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他的同学间基本没有反对转基因的。其表示,只要看看相关书籍,基本就能了解转基因是什么。

不过,一些科学家也表示,部分媒体、大众甚至政府官员对转基因的认识都是不够的。5月8日,林纳斯在北大演讲完毕后和现场听众进行交流,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发现约有1/3的提问者的问题是关于如何进行转基因科普。这其中的提问者就有邓兴旺和朱作言。朱作言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媒体的报道更加科学?

彼时,林纳斯并没有给出应该如何对部分媒体、大众甚至部分政府官员进行科普的具体措施。但林纳斯在演讲以及媒体交流时多次呼吁中科院等中国的科研机构能够发表一个明确声明,来说明转基因的安全性,同时也为媒体、决策者、大众提供一个科学指导。“我想只有中国的科学家发出自己的科学的声音,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真正解决之道还在于中国的科学家。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