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石楠与芦笋,臭气熏天却缘何受到欢迎

郑子宁
2017-05-12 14:15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初夏到来,中国从南到北,一种白色的小花在街道边、校园里、小区内开放。平时,这种绿化植物根本无人注意。但是,在开花的两三个礼拜,没有人会忽视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散发出一股特殊的腥臭味。

多数人对城市绿化带的植物到底叫什么名字往往一无所知,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般都有其特殊之处。法国梧桐散发的花粉可以让大群人饱受花粉症的困扰,而这种爱开白花的植物的名字不说家喻户晓,至少许多人也不陌生——石楠。

石楠花是当今常见的绿化植物

无独有偶,每年春天,远在大洋彼岸的纽约市民也饱受一种绿化植物开花的困扰。与石楠不同,美国的这种植物可生长成高大的乔木。自从60年代从亚洲引进以来,这种被称作豆梨的树木一直以生长快,适应性强广受欢迎。然而豆梨树美丽的白花却散发出一种据说介乎于臭鱼和精液之间的味道,以至于在俚语中被称作semen tree。

当然,“花香”中带着怪味道的并不止石楠和豆梨两种,栗子花、女贞花的“花香”都带着一股诡异的腥味。

花香与花臭

大多数人都爱花。一般来说,人往往把花同香味联想到一起。如桂花、玫瑰、玉兰等花种更是因为其香气被制成香囊甚至食品。

但对于植物来说,花的味道人闻起来感觉舒服不舒服无关紧要,作为生殖器官,花的目的在于能够成功授粉以完成生殖使命。主要依靠风力传粉的植物花朵一般根本不起眼自然不必说,就算依靠昆虫传粉的花,也不一定就要靠气味取胜。颜色、花蜜都可以吸引昆虫。就算要靠气味,也不见得就得要是香味——一朵臭花虽然未必让人觉得舒服,但是却可能吸引苍蝇等昆虫作为传粉者。实际上,世界上最高最大的两种花,巨魔芋和大花草开花期间都会散发出难闻的恶臭,以吸引蝇虫为其传粉。

大花草据说刚开花还有点香味,随即转为恶臭

植物花朵能制造很多种类的挥发性物质其中既有芳香扑鼻的β-大马烯酮(玫瑰精油的主要香味成分)、紫罗兰酮等,也有不那么好闻的。人趋香避臭,逐臭之夫毕竟是少数。虽然臭花千百年来都那么臭,但是中国几乎所有的古代作品里面都对臭花避之而不提,难得一次提到臭花还是翻译过来的佛教文献。

由凉州僧人慧觉等翻译的《大藏经》中的《沙弥守戒自杀品》中有:“如瞻卜华并胡麻压油。瞻卜香。若合臭花油亦随臭。”瞻卜是梵语campaka的音译,这是一种开黄花的树,中文名也叫黄兰,是玉兰的近亲,以花香出名。相比而言,臭花就比较可怜,连花名都没有提。

黄兰馥郁芬芳,在佛教中有重要地位

许多花的臭味是胺在作祟,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学化合物,胺对维持生命极为重要。氨基酸就由胺组成。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胺类物质经常带有一些怪味。胺是氨的化学衍生物,化学结构的接近让胺很容易有接近氨的气味。至于氨是什么味道,进过卫生不佳的厕所的人想必都知道。

很多人不喜欢吃鱼,因为不新鲜的鱼经常有股难闻的腥气,鱼的腥气来自于三甲胺。美国版石楠——豆梨的花的味道就很有可能是三甲胺和二甲胺组合产生的,因此有所谓“奇怪的臭鱼腥味”。而人类精液也含有氨、精胺、腐胺、亚精胺、尸胺。这些碱性物质对维持精子非常重要。

很多真核细胞里都有精胺

虽然胺类物质很有可能是石楠花难闻的原因,但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石楠花的挥发物质中胺占比并不高,而且缺乏三甲胺、精胺、腐胺、尸胺、亚精胺。石楠花气味的来源尚待研究。

不过作为一种原产中国的优质绿化树种,石楠生长快,抗病虫,适应力强,叶色红。很早就在中国广泛种植。李白就在《秋浦歌十七首》里就写过“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和石楠一样,女贞花也有怪异腥味,诗人是否是故意把二者并列不得而知。李白还在《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中提及了石楠花:“水舂云母碓,应到碧山家。君寻腾空子,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当时甚至有一种“三色石楠花”,据说产于衡山。《酉阳杂俎》说“衡山石楠花,有紫、碧、白三色,花大如牡丹,亦有无花者。”这种石楠花如果和今天的石楠花气味相似,恐怕并无多少人愿意观赏。

可能最惊人的还是白居易的一首诗,乐天居士的《石楠树》一诗中写到“可怜颜色好阴凉,叶翦笺花扑霜。伞盖低垂金翡翠,熏笼乱搭绣衣裳。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白居易此诗一说是《石榴树》,但是石榴花一般是红色的,红叶白花正是石楠的特征。白居易把石楠花的气味和用多种香料调配的名贵“百和香”对比,可见他对石楠花的钟爱。一千年多年后,到底是石楠花的香气变了还是我们的口味变了呢?

豆梨花

植物影响人体味

所谓石楠花、豆梨花,乃至栗子花、女贞花有怪异腥味,指的是接近人类平均的体液味道。但事实上,人体的气味还与饮食息息相关,尤其是和吃下的植物有很大关系。

如果一个人想要自己的尿液变得特别难闻,有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吃芦笋。

芦笋因为对身体有多种益处被视为健康食品,功用小到利尿,大到抗癌。而且味道好,烹饪容易,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

芦笋是当代都市白领的宠儿

但是芦笋有个诡异的特征,在食用芦笋后,尿液会带上一股奇怪的味道。一般来说,在食用芦笋一刻钟到半小时,尿液的味道就会发生变化。芦笋的这个特征早早就为西人所注意。至迟18世纪初,书中就出现了吃芦笋尿味不佳的记录。

芦笋让体液产生的味道比较接近臭鸡蛋味。臭鸡蛋味来源于蛋白质分解时产生的硫化物。芦笋中的芦笋酸含硫,芦笋酸在经过消化系统处理后分解成几种含硫化合物进入体内,其中尤以甲基硫醇和二甲硫醚气味难闻。他们挥发性很大,在通过尿液或者精液排出体外后很快以气体形式挥发,也就让体液有了臭鸡蛋味。

更加有意思的是,个体对于芦笋体液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有些人在吃了芦笋后很快就能那股奇怪的味道,但是也有人对此大为困惑不解——芦笋对于他们来说和青菜、萝卜一样,食用后并无特殊的感觉。

个体差异主要来自两方面,有些人在吃下芦笋后,并不会排出带硫味的体液。不过这种人在人群中占比并不高。更加常见的原因则是嗅觉系统的不同。虽然食用芦笋后大多数人的尿液中都还有含硫化合物,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鼻子都能将其闻出来。

然而奇怪的是,中国早就有关于芦笋的记录,但中国人似乎一直都没有发现有芦笋尿这种东西。

芦笋在《全唐诗》中即有露脸,诗人张籍的《凉州词》里面写到“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古代芦笋也可以称作芦芽。苏轼的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中国无人不知,但是后面一句暴露他老饕本色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了:“蒌蒿遍地芦芽短,应是河豚欲上时。”

芦苇才是中国芦笋

不过却没有任何一个古中国人闻出不对,莫非是因为中国人的基因决定大家都闻不出芦笋尿?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芦笋和现代的芦笋不是一个东西。

中国古代所谓的芦笋指的是芦苇的嫩芽,可以当作时令蔬菜食用,备受赞誉。晋朝郭璞就曾经说过“今江东人呼芦笋为虇,然则萑苇之类,其初生者皆名虇。”所谓“萑”也是指芦苇类的水生植物。“虇”这个颇难写的字正是当年江东人对芦苇可食用嫩芽的称呼。对芦笋的热爱经久不衰,直在清朝的北京,芦笋都是四月中的时令食品,一般与樱桃一起食用。

现在的芦笋则是由欧洲传入,本来叫石刁柏,只是由于长相类似,也可食用,才鸠占鹊巢了。以至于现在中国人多食用欧洲芦笋,本来的芦笋已经不多见了。

中国到底何时引入百合科天门冬属的欧洲芦笋已经难以考证。就目前来看,中国境内最早采集到的芦笋标本来自1923年的福建闽侯(今福州)。20-30年代江苏、贵州、北京、山东、河北、河南也陆续采集到芦笋标本。芦笋标本进入20世纪后才在中国采集到,就算考虑到首次出现和采集标本的时间差,古代中国人也无法品尝到这种蔬菜,也就不会有人注意到芦笋对人体的奇特影响了。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