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何看待浙江为大学生创业代偿贷款?

2022-02-24 17: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汪张明 看懂经济

以下内容来自2月18日汪张明老师在看懂小程序一小时会议中分享的内容:

作者|汪张明

资深人力资源服务专家(TA已经入驻)

各位记者、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探讨浙江省出台大学生创业新政!

2月1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共同出席发布会,介绍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有关情况,并就“扩中”“提低”行动方案、就业创业帮扶政策、示范区建设经验成果,回答了记者提问。并介绍了创业新政。

除了杭州市区,全面放开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杭州的落户条件为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工作,可以享受2万到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大学生从事家政、养老和现代农业创业,政府给予10万元的创业补贴,大学生到这些领域工作,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万的就业补贴,连续补贴3年。大学生到浙江实习的,各地提供生活补贴。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发放每人30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欢迎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到浙江来就业创业。

浙江出台这种大力度、托底创业新政,是在共同富裕政策的大背景下,是在去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下的具体措施。

在各方面条件比较好,城乡差距指标、区域发展指标以及富裕程度指标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实施创业的托底模式创新是比较合适的。

经济的本质是有大批有活力的经营者和创业者,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经济活动活跃,经济活动活跃靠的是充分就业和充满活力的经营个体(含成熟性公司和创业者),靠的是先富带动后富,创业者不富,谈不上共同富裕。高校毕业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大学生是最大的资源。大学生群体创业成功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也是共同富裕成功的关键。

近几年各地也出台了很多的创业政策,主要是围绕创业免息贷款10-30万,初创人员补贴(1-15)万元,租金补贴(500-5000),保险补贴(社保减免),税收优惠(免征企业所得税)等,存在申报条件苛刻,申报流程复杂,申报宣传不到位等,对营造创业氛围拉动性不强,难以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

此次宣布的浙江大学生创业失败代偿贷款机制,我认为是创业政策的重大突破,可以解决大学生创业群体初创资金难题及初创风险之忧,让更多的大学生有底气、放心大胆,去闯、去试、去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浙江创业,直接带动就业。

创业成功归纳为二大问题,第一是资金,第二是市场,大学踏出创业第一步的要具备五有,即有资金+“有志、有识、有恒”+有项目及盈利模式,浙江伸出橄榄枝,解决大学生初创业的托底之举,解决了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资金及敢于尝试创业的关键,抓住了牛鼻子。

此项政策的实施将对构建浙江共富型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打响“创业就业在浙江”品牌,帮助重点群体提升就业质量,加快推动实现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带来创业动能,必将促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他有双面性和阶段性,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用的好,全盘皆赢,用不好,浪费财政资金,让组合发挥最大的价值在于政策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力度,对于实施细则我提三点建议,第一,要识别真创业者,让资金扶持真创业者,用在“有志、有识、有恒”+有项目人身上。第二,做好创业指导工作,创业成功的因素很多,面临的困难较多,怎么化解,指导很有必要。第三,资金使用规则及退出机制要明晰,总之让资金发挥更大的价值。

今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主要呈现三大特点,第一,数量大,今年1076万,加上前2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未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第二,机会多,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三支一扶等释放大量岗位,专升本、考研数量在增加,可寻找机会;第三,经济大环境不确定,对就业预期有影响,需要调整心态,找准为准,精准找寻自己的定位。

原标题:《如何看待浙江为大学生创业代偿贷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