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哈利评城|特色小镇的“特色”从何而来
特色小镇是目前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领域里的流行词。2016年,政府下发通知,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重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这个政策备受关注。它要求各省自行推荐小镇并提交发展方案,同时有关部门也会为它们提供专项基金,旨在帮助现有或新建小镇进行产业升级,对当地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进行商业开发。
过去几十年,大批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安家,导致城乡发展越发不平衡。原则上,建设特色小镇是为了鼓励产业创新,增加现有或新建小镇的吸引力,使它们有能力和繁荣的大都市进行竞争。
此政策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其中有一些已建成。
特色小镇的定位是“一镇一业”,也就是一个小镇主攻一项特色产业。希望通过此政策增加经济活力,为小镇居民创造新工作。这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下的“新常态”。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培育特色小镇的主要是为了给小镇创造条件来参与到市场化竞争中。
到底什么叫“特色”?网上提到各种关键词,比如美丽、迷人、独特、多样化、有活力、和谐、宜居。特色小镇要产业升级,创建创新平台来发展新型经济,变得有竞争力。除了强调新兴产业,教育、科技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目标。同时此政策也是为了促进传统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根据政策要求,发展特色小镇要“尊重当地地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比如绍兴的越城黄酒小镇,台州的路桥沃尔沃小镇,平阳的宠物小镇,湖州的美妆小镇,庆元的香菇小镇。在浙江,甚至还有以无人机和巧克力生产为特色的小镇。总之产业类型十分丰富。尽管大多数小镇坐落于城郊或农村地区,当然也有城中村。以上这些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都是通过创建鲜明的品牌形象来吸引投资者。
平阳宠物小镇其实城镇专注发展某项产业在中国并不是新概念。“一镇一业”的特色小镇发展战略至少有和单位系统一样长久的历史。从事同行业的一群人聚居到一个社区,彼此关联其实就是一种形式的单位。过去几十年来,浙江和江苏一大特色就是拥有数不清的专注于某一产业的村庄和乡镇。
那特色小镇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官方媒体的报道,理想的特色小镇应该是小型的,有相匹配的适宜步行的街道,没有高楼大厦,不刻意建成旅游景点,与当地地貌和生态环境相协调。这听起来挺像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开展的反郊区蔓延的“新城市主义运动”。许多杰出建筑师都参与了这场运动,包括安杜勒斯·杜安尼(Andres Duany),伊丽莎白·普拉特赞伯克(Elizabeth Plater-Zyberk)和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然而,这两者间的主要区别是,特色小镇运动主要关心经济功能,而不是建筑表达或城市生活品质。尽管第一阶段的“特色小镇”成果创造了某种完美生活的典范,但主要满足的是观光客和少部分幸运者,而不是大多数的本地居民。
我目前看到的一些案例都建起了仿古建筑,可是与当地自身地貌和建筑风貌没什么关系。这只是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游客,却忽略了当地的空间布局,及现有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这也印证了特色小镇的“特色”取决于经济功能,而不是空间形态。当然,这些都是我对特色小镇目前留下的印象。甚至一位同事拿特色小镇和购物综合体、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相比,它们都像天外来物一样,与脚下的土地没有什么历史和空间的联系。
像其他流行词,比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一样,特色小镇听起来很令人激动,但人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诠释它。通过对多个进行中的项目的观察,我发现这个词似乎主要用来给新开发立名目,吸引投资。这样的目的当然无可厚非,但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没什么帮助,也无法给当地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增值。当然农村地区的新开发能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刺激当地经济,但是也需要尊重当地的自身地貌、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想办法为它们增值。
目前看来特色小镇吸引的主要目标人群是一小部分高收入群体。这些人才能负担得起生活在绿化优美的环境中(尽管是人造的)。这些地方周围有便利的生活设施,但离核心都市区仍然驱车可达。还有一个问题,这些新型小镇的开发是否能真正释放拥挤都市的压力,因为在大城市控制生活成本和维持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不容易。目前为止,特色小镇似乎更像是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工具,而不能使当地资源增值、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
那么,怎样才能让特色小镇更可持续地发展呢?也许需要从当地深入的调研为起点,尊重当地文化和生态系统,并把本地价值自然地融入特色小镇未来的新开发中。相比引进外来的主题或生造奇怪的品牌,每个小镇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量身定做自己的发展方案,才能更好地促进多样性,增强竞争力。
(作者系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讲师、独立城市设计师,著有《上海新城:追寻蔓延都市里社区和身份》。本文编译自sixth tone)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