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欧洲到中国:画珐琅装饰中的西风东渐

湖南省博物馆
2022-02-23 19:00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欧洲盛宴——英国V&A博物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正在湖南省博物馆对外展出,在特展的90件展品中,有多件采用了画珐琅工艺,见于梳妆套装、袖珍肖像画、鼻烟盒等多种器类之上。

珐琅是一种特殊的装饰材料,是以石英、瓷土、长石、硼砂以及金属矿物为原料,低温烧炼成固态后,再经研磨成为粉末状的玻璃态物质。珐琅不能单独成器,必须依附于金、银、铜等金属物质或陶瓷、玻璃器上。画珐琅是珐琅工艺之一,是一种以透明珐琅釉料在金属或其他材料上,以绘画为装饰形式的技法,颜色通常鲜艳透明,如油画般效果。在欧洲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清康熙时期传入我国以后,经过本土化的创新与发展,凝结出了灿烂的珐琅彩装饰艺术。

展览海报

欧洲的画珐琅

画珐琅起源于15世纪中叶,目前有今荷兰、法国、比利时三国交界处的弗兰德斯地区和意大利的威尼斯两种说法。

15世纪晚期,法国利摩日(Limoges)出现了专门生产以铜为载体、在金属表面直接彩绘的画珐琅装饰板,以黑白两色为多。珐琅工匠不断进行工艺革新,利摩日在内填珐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欧洲画珐琅重镇。该地区出产16-17世纪最精美的彩色珐琅,早期作品种类主要有圣遗物箱、十字架、圣书函、头盔及教堂使用的相关器皿等,为宗教艺术服务。利摩日的画珐琅大部分由佩尼科德、利莫赞和雷蒙等画家制作,这批肖像画家带动了画珐琅的发展,成为其走向全球的基础。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除了教会用品,画珐琅工艺也开始运用于世俗用品中。

耶稣诞生画珐琅铜饰板 法国,利摩日 约1480-1490年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

 

画珐琅作品 法国,利摩日 约1558年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

 

画珐琅铜饰板 法国,利摩日 约1560年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

 

铜胎画珐琅执壶 法国,利摩日 约1560年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

17-18世纪,利摩日地区的小型珐琅工艺品或画珐琅的袖珍肖像在欧洲广为流行,尤其是英国和法国。画珐琅工艺品不再局限在宗教和皇室,也运用到了日常器物中,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之后利摩日的画珐琅工艺逐渐衰落,同时欧洲其他画珐琅制作中心开始兴起,如巴黎布洛瓦,以类油画的多彩珐琅风格著名,南德的奥古斯堡的画珐琅也在18世纪初达到发展高峰。从19世纪开始,艺术家探索新的画珐琅工艺和使用材料,装饰于酒杯、水壶、餐盘等日用器中。

“欧洲盛宴——英国V&A博物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中,画珐琅展品多集中于18世纪后期,以鼻烟盒数量最多,运用于瓷胎、金属胎和玻璃胎之上。

信封式鼻烟盒 德国,德累斯顿 约1755年 英国V&A博物馆藏(“欧洲盛宴”展厅展出)

信封样式的瓷胎珐琅鼻烟盒通常是送给爱人的,盒盖内多描绘求爱的场景。盖面采用珐琅技法,绘信封样式的花卉框,内书法语,意为“献给最忠实的人,无论她在哪里”。这件鼻烟盒产自梅森瓷器工厂,该厂位于德国德累斯顿附近,从1735-1765年生产了大量的瓷胎鼻烟盒。

人物纹鼻烟盒 瑞典,斯德哥尔摩 1759年 英国V&A博物馆藏 (“欧洲盛宴”展厅展出)

这件人物纹鼻烟盒采用浅浮雕刻花工艺制作基础纹饰,然后在人物纹和动物花草纹表面施加一层蓝色透明珐琅釉,呈现出黄与蓝强烈的色彩对比。

宠物狗鼻烟盒 法国,巴黎 1763-1764年 英国V&A博物馆藏 (“欧洲盛宴”展厅展出)

18世纪中期,巴黎掀起了一场将宠物狗形象装饰于各类工艺品上的潮流。这件鼻烟盒封面上以珐琅彩绘四只西班牙猎犬,盒底绘水果与葡萄酒等静物,侧面绘坐在梳妆台上的猫。这个时期鼻烟盒上的珐琅彩绘画,从突显局部细节发展到描绘场面较大的写生景观,描绘的主题通常为花卉纹,或效仿法国画家弗朗索瓦·布彻(1703-1770)的田园场景以及小大卫·特尼尔斯(1610-1690)的农民生活场景。

蝴蝶蜻蜓纹鼻烟盒 德国,德累斯顿 约1770年 英国V&A博物馆藏 (“欧洲盛宴”展厅展出)

蝴蝶蜻蜓纹鼻烟盒的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独具风格,器物上的蝴蝶和蜻蜓先以黄金制成,施以半透明珐琅,并在其上雕刻绘画,最后镶嵌于水晶之上,营造出一种栩栩如生、轻盈灵动的效果。

丘比特纹鼻烟盒 奥地利,维也纳 约1780年 英国V&A博物馆藏 (“欧洲盛宴”展厅展出)

这件以丘比特为主题纹饰的鼻烟盒,代表了18世纪60-80年代欧洲新古典主义时尚的典范。这一时期珐琅彩技术有了极大的改进,每年都有新的色彩得以研发,珐琅彩甚至可呈现出珍珠贝母和光滑美石等天然材料的效果,比如在这件鼻烟盒上,工匠用绿色珐琅模仿大理石,用蓝色珐琅模仿带条纹的玛瑙。

画珐琅传入中国

从明早期到清前期,即15-17世纪,中国已经形成了颇有自身特色、非常深厚的珐琅器工艺基础。17世纪后期,清宫利用原有的掐丝珐琅釉料、瓷器上彩的传统、玻璃厂炼制颜料和西方进口颜料,探索画珐琅器的生产。18世纪初,欧洲画珐琅器随着西洋传教士和外交使节作为礼物进入清代皇室,或由广东地方馆员向外国商人购买作为珍品进贡。

清宫旧藏欧洲画珐琅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欧洲画珐琅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欧洲画珐琅花卉纹盒 18世纪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欧洲画珐琅嵌珠怀表 18世纪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西方传教士以及广东工匠的加入,加之康熙皇帝亲自指导,使得清宫廷画珐琅器烧制技术逐渐成熟,建立起独树一帜的画珐琅风格。康熙时期清宫廷画珐琅,融合各种不同工艺技巧,装饰于铜胎、玻璃胎和瓷胎等不同材质之上,为后世画珐琅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康熙 铜胎画珐琅莲花纹盖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瓷胎红地开光珐琅牡丹图杯 故宫博物院藏

以清宫瓷胎画珐琅为例。瓷胎画珐琅又称珐琅彩瓷,指的是在景德镇制作的白瓷胎上,由清宫造办处珐琅作加彩,二次烧制而成的釉上彩瓷,康熙末年创烧,雍正时期迅速发展,乾隆时期达到顶峰。自创烧以来一直被视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其绘画多出于清宫画师之手,精妙绝伦,形成了融诗、书、画为一体的本土化艺术风格,极具观赏性。

清康熙 瓷胎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图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瓷胎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瓷胎珐琅彩双环瓶 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原标题为《欧洲盛宴 | 从欧洲到中国:画珐琅装饰中的西风东渐》,全文原刊于湖南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李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