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顶层设计的背后隐藏了哪些信息?
2月22日,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对比2021年的18次,2022年一号文件提到“粮食”23次。
而顶层设计规划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信息呢?
【未雨绸缪,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
开门见山的说,当下的中国并不会出现所谓的粮食危机,关注粮食安全是高层未雨绸缪的战略规划。
去年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的全国粮食产量数据,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从往年数据看,正常年份我国每年粮食产量均在6亿吨以上,其中每年消耗掉约4亿多吨,剩下约2亿吨作为储备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即便发生突发状况也有缓冲的余地。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粮食安全呢?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分析。
从外部因素来看,粮食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业问题,而是和金融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国为了维持美元硬通货的属性,将美元和石油与粮食挂钩,而美国又是全球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全球的粮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为救市而疯狂的印制钞票,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流入粮食期货市场将粮价推升。那些主要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因承担不起高粮价而出现大面积饥饿的情况。2020年疫情爆发,美联储再度无底线量化宽松,人们担心历史会重演。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去年的病虫害(蝗灾、草地贪夜蛾)较为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粮食的减产。而三月份,越南、埃及、哈萨克斯坦还曾一度限制粮食的出口。
那中国的粮食依赖进口吗?
答案是否定的,目前中国的主粮是完全可以实现自我供给的,根据《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中国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达到98.75%。正所谓“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但是,中国的大豆却主要来自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进口依赖度超过80%。这是由于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为了融入全球化选择了放开大豆进口。
从内部因素来看,国内农业种植相比之前有所衰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工业。198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15%,但目前这一比重已经达到60%。农村的空心化叠加房地产对于土地的占用,耕地面积不断下滑。如果照此趋势发展下去,耕地面积势必会继续萎缩,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央频繁提及要坚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
众多内外部因素叠加共振,在此背景下提高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恰逢其时。
【攻坚克难,农业“芯片”也需国产替代】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此前的研究报告,国际粮食总产增长只有两成依靠播种面积的增加,八成要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推动单产增加的60%—80%来源于粮种的改良进步。所以对于中国来说,粮食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种子安全。
作为农业“芯片”,种子也存在卡脖子的问题。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种子进口量为6.60万吨,进口额4.35亿美元,进出口赤字约为2.24亿美元。而在三大主粮中,玉米种子质量相对落后,对外依存度也是最高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曾表示,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把大量种子功能基因注册申请专利,如果将来中国需要提高农作物的某方面性能,就需要购买国外的知识产权,否则就是侵权。如果国外拒绝出售,那么就会出现“卡脖子”的问题。
中国种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种业发展起步较晚,大部分跨国种业巨头(如杜邦先锋、孟山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发展。而中国种业的真正市场化发展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彼时跨国种业巨头已经开始进行全球化布局了,因此形成了国内外种企目前在体量和实力上的巨大差距。2019年,中国种企营收前5名分别是大北农、苏垦农发、隆平高科、农发种业和丰乐种业,其营业收入总和约352.78亿元,而同年拜耳和科迪华的种业营收分别高达约630.98亿元和536.16亿元。
其次,本土企业过去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乏力,大部分种企的研发费用率在3%以下。2019年,研发投入水平较高的登海种业的研发费用率也只有9.48%,而且缺乏原始创新,大多是跟随模仿育种产生大量高度近似品种。
相比之下,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大多在10%以上,美国孟山都和德国KWS的年度研发经费占其销售额的比重达到15%,先正达和先锋公司年度研发经费占其销售额的12%左右。
最后,过去国内对于种业发展的立法并不健全,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也不足,很多企业依靠侵权抄袭来维持经营,而且见效快,这就直接打击了企业研发的积极性。
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种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就此形成。
【勇立潮头,转基因迎发展良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过去几年,为了解决芯片的“卡脖子问题”,产业链的头部企业受到了明显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国内种业目前也面临相同的处境,而具有研发实力的龙头公司值得关注。如果从细分领域来看,转基因技术有助于提升粮食单产,转基因种子在产量、抗性等方面要显著优于普通杂交种。在粮食安全重要性提升的背景下,加速转基因政策的推进似乎已经不可逆。
现实也在印证这一逻辑,2019年12月30日和2020年6月23日,农业农村部先后两次公示转基因植物品种命名名单,涵盖了抗虫棉、玉米、大豆等多项农产品。
前文提到过,三大主粮中玉米种子和国际顶尖水平存在差距,急需追赶,而转基因就是重要路径。根据华西证券的测算结果,转基因玉米种子放开后,我国玉米种子市场将扩容至650亿元左右。转基因技术储备丰富、且品种竞争力强劲的公司有机会借行业变革的机会来斩获更多市场的份额。
优质的杂交种和优良的性状是转基因商业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两大条件,作为国内玉米种子的龙头企业,登海种业的优质杂交种储备相当完善。2019年,公司自主选育的26个品种完成引种扩区,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20年登海种业的国审玉米品种数量达到22个,仅次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位居第二。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不仅数量多,登海种业的玉米品种质量也很高。2019年,公司的“登海 605”和“登海 618”的测产产量分别达到1097公斤和936公斤每亩,远高于美国玉米703公斤的平均亩均产量。2019年12月,登海种业的两例转基因玉米性状获得安全证书,如果后期转基因的商用化进程加速,登海种业有望率先受益。
▲图片来源:登海种业官网
同样在转基因领域深耕多年的还有大北农,公司从2010年就开始从事转基因生物育种,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其转基因玉米性状防虫效果可达96%,特别是对草地贪夜蛾有良好的抗性,可以实现10%以上的增产,同时降低 50%以上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公司的转基因大豆也获得了阿根廷的种植许可,并在去年获得了中国的进口许可。
此外,草根调研的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玉米制种面积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同比下滑15%以上。基于此,明年种植季的玉米种子或将面临短缺,这对玉米种业公司也存在客观利好。
科技兴邦迎风起,国产替代正当时。正如国家最高领导人指出的那样,“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工业芯片要实现国产替代,农业芯片也要攻坚克难。政策导向已经非常明显,依靠技术创新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
基于此,有能力实现技术突破的种业公司,便能够从这场关乎14亿人“饭碗”的仗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自然也会受到资本的额外青睐。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