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行论文:应高度重视非银机构、股份制银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在金融冲击的传递中,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5年的股灾中,银行、券商、保险公司中,谁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题为《全球视角下的中国金融机构间金融冲击传递》的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4号工作论文,在控制四个主要国际金融市场(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金融部门的影响下,通过对2008-2015 年间 25 家上市金融机构间的金融冲击传递结构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而非通常认为的四大国有银行,在金融冲击传递网络中扮演着更为显著的角色,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中国金融体系已显示出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25家金融机构中,14家银行,3家保险公司,7家券商以及1家信托公司。
上述论文的作者共有四位,其中,杨坚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终身教授、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余子良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贾彦东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人员;马骏则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央行工作论文发表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的研究成果,以利于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
上述工作论文认为,尽管中国的银行机构仍然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性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中国金融体系已显示出不容忽视的影响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近年来各方面对中国金融体系中影子银行问题的关注。
数据显示,银行机构受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平均影响程度超过 30%。证券行业的金融机构受到信托、保险、银行业的平均影响程度分别约为 4.5%、11%和 38%;保险行业的金融机构受到信托、证券、银行业的平均影响程度分别约为 3%、23%和 52%;而银行机构受到信托、证券、保险业的平均影响程度分别约为 2.5%、17%和 11%。
不同于既往印象,上述研究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冲击的传递中,扮演着更为显著的角色。
相较于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是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在金融冲击传递网络中的 to(对其他金融机构有着较高影响) 与 net (在金融冲击传递结构网络中净影响)值较高。
论文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可能在“大而不倒”的理念下受到了更为严格的监管,从而导致大型金融机构的商业活动更为保守、抑制了它们的风险溢出。
因此,从审慎性监管的角度来说,上述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可能也应考虑被识别为国内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SIFIs)。此外,三家上市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在金融冲击传递网络中,也表现出与这些应被识别为 SIFIs 的商业银行类似的影响力。
“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四大国有银行不再重要,而是反映出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最新发展。”论文称。
而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制定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国共有四家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即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工、农、中、建)。
上述研究同时发现,金融机构在金融冲击传递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而非一成不变的。中国金融部门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金融部门,尤其是对日本金融部门,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影响力。
上述论文最后建议,中国金融部门与主要国际经济体金融部门间存在金融冲击的相互影响,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增强,部分大国对金融部门的政策干预需要更多考虑外溢效应以及国际协作的必要性。另外,为了提高中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不仅要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更要关注在金融体系中影响力不断增加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