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月译著联合书单|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

译著联合书单
2022-02-23 15:13
翻书党 >
字号

《肖邦:生平与时代》

[英]艾伦·沃克著,胡韵迪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基于长达十年的研究和来自华沙、巴黎、伦敦、纽约和华盛顿特区档案馆的大量一手资料,艾伦·沃克的《肖邦:生平与时代》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对这位伟大的波兰作曲家论述得极为全面的英语著作。本书对作曲家戏剧性的一生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特别关注了肖邦在波兰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以及他和乔治·桑共同度过的九年感情生活。

《日本车站史:作为公共空间的近代铁路》

[日]原田胜正著,叶晓瑶译,方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铁路是近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它为人们带来了不受限制的、平等的移动自由。作为铁路与城市的“接口”,铁路车站也成为近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明治初年,响彻新桥站的一声汽笛,拉开了日本近代化的帷幕。以横滨站和东京新桥站的出现为开端,车站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往来车站的每一天”成为新时代的象征之一。同时,作为城市枢纽和住宅区中的重要公共空间,车站不仅影响着城市的面貌,还控制着人群和信息的集散。正是在这种集散中,近代社会的“公共意识”得以逐步确立。本书从选址、城市规划、建设等多个角度,佐以文学著作、纪实作品和调查报告,追溯日本近代关于铁路车站的共同记忆。

《美国的分裂》

[美]小阿瑟·M.施莱辛格著,王聪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小阿瑟·M.施莱辛格是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获得过两次普利策奖、两次美国国家图书奖和一次美国历史学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奖,还是肯尼迪的白宫特别助理,是一位将学者与公职人员的身份很好地统一起来的典范。本书聚焦美国移民史和种族、族裔问题,从历史和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聚焦分析“‘大熔炉’和‘巴别塔’哪一个才是美国”、“为什么种族主义是美国实验的巨大失败”、“美利坚何以分裂至此”、“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为何如此激烈”等问题,探讨身份认同和政治正确之间的矛盾。

《与狼共度》

[加]法利·莫厄特著,刘捷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由大地丛书

《与狼共度》是加拿大作家法利·莫厄特的代表作之一,以写实的手法讲述了一段人与狼之间的传奇故事。带着官方委派的任务和对狼的认知偏见,作者来到了北极荒原对狼进行考察。通过与荒原狼“乔治”一家长达两年的亲密接触,莫厄特发现,在真实的野狼世界,狼不再是阴险凶残、无情无义的形象,狼群所有成员团结、忠诚、重感情,夫妻之间浪漫温情,它们的社会性和共情能力毫不亚于人类。同时,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在被挤压。而关于狼的诸多事实也使他不断地反思自身和人类社会。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

[英]格雷厄姆·默多克、[美]珍妮特·瓦斯科、[葡]海伦娜·索萨编,传播驿站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集中呈现了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政治经济学分会长期关注的主要研究议题,汇集二十余位中外学者的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了媒介与传播研究领域不同的政治经济学传统;第二部分讨论了与媒介和传播休戚相关的权力机制问题;第三部分剖析了传媒业的生产与劳动机制,通过对美国电影及唱片业的个案分析,丰富了媒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第四部分关注的是与媒体消费密切相关的议题;第五部分回应了具体历史语境下的新兴议题和研究方向。

《清帝国之乱: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之役》

[美]明恩溥著,郭大松、刘本森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近代来华西人文献是了解、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资料。美国近代传教士、“中国通”明恩溥所写的这部《清帝国之乱》即是一例。本书完成于1901年,记录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朝野上下一系列重大事件。明恩溥曾深入山东地区传教长达二十余年,在1900年北京外国公使馆区被围攻期间亲身参与了防卫活动,这些经历使本书具有独特的价值。作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明恩溥披露了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发展和北京公使馆区被围攻的大量细节。作为眼光独到的观察者,明恩溥分析了义和团运动和中西冲突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根源,揭露了清政府的反复无常和侵华军队的丑恶罪行,并从自己的视角展望了中国的未来。

《绘画文化》

[美]弗雷德·R.迈尔斯著,卢文超、窦笑智译,译林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澳大利亚中部的丙烯绘画如何走出当地土著社群,并经过其他社会组织的宣传与流通,最终发展成为高雅艺术的复杂故事。

早在1970年代,弗雷德·R.迈尔斯就开始了针对平图琵社群的研究,该社群是当地以绘制丙烯绘画而闻名的重要土著群体之一。迈尔斯的研究对象并不仅限于画家及其画作,与画家直接接触的艺术顾问、代表了官方意见的澳大利亚政府和土著艺术委员会、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艺术策展人,所有这些都是澳大利亚中部土著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迈尔斯在书中重新审视了这些绘画所代表的土著人民及其文化,并认为丙烯绘画的地位变化,与画家自身的主动性以及他们对获得更高层次认可的渴望直接相关。

《中国绘画原理》

[美]乔治·罗丽著,马梦莹译,上海书画出版社

为什么漫步在艺术博物馆里,我们只需轻松一瞥,便可知一幅绘画是中国画?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问题的答案似乎是不言自明的,然而这对西方人来说却没那么容易,直到20世纪中期,乔治·罗丽教授在本书中试图解答这个困扰西方人已久的问题。作者梳理了中国文化的内在脉络,熟练运用了中国古代文献特别是画学文献,分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原理。上篇“关键主题及阐释”主要从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切入,讨论中国画主题内容的选择;下篇为“风格”,作者认为不应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套用西方传统和术语概念,强调回归研究对象的“原境”,以画学文献讨论中国画的风格问题。

《萨珊波斯——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伊朗]图拉吉·达利遥义著,吴赟培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相当于中国从汉到唐的历史时期,萨珊波斯是亚洲西部重要的强大力量,与罗马帝国并驾齐驱。其领土盛时西起亚美尼亚,东至印度河流域,北起高加索,南达波斯湾。西欧、非洲、中国都可见其文化流播的遗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系统介绍了萨珊波斯的政治、军事、宗教、经济诸方面,使读者得以一窥湮没已久,但却异彩纷呈的萨珊历史。

《作为哲学家的尼采》

[美]阿瑟·丹托著,郝苑译,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几乎没有哪位哲学家像尼采那样受到广泛的阅读,也几乎没有哪位哲学家像尼采那样受到普遍的误解。当丹托的经典尼采研究在1965年首次出版时,许多人将尼采视为一位才华横溢却又难以捉摸的思想家。然而,丹托呈现了一幅极为不同的画像,他认为,尼采提供了一种系统而又融贯的哲学,这种哲学超前思考了众多界定当代哲学的问题。丹托阐明了尼采作品中的精妙之处,以及他对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的巨大贡献。

《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

[美]施珊珊著,邵长财译,广东人民出版社

在传统认知中,明朝封建专制高度强化,平民基本没有政治话语权,只能保持“绝对臣服”的姿态。本书借由对生祠理论与实践的考察,挑战了这一偏见——在明朝专制集权的土壤中,生长着另一套政治模式:地方官受命于皇帝,并由平民决定其价值,平民借此实现政治参与。而生祠,正是平民获得政治话语权的工具。与“天子受命于天”相对应,作者将这一模式称为“小天命”,其背后是政治生态、神灵信仰、儒家思想之间复杂的互动。平民以立碑立祠的传统“绑架”地方官,用“孝道”掩饰生祠中的利益交换。生祠成为利益杠杆,地方官“多施惠政”以换取晋升的政治资本,百姓立生祠换取官员为当地利益服务,抵抗朝廷的苛政。以生祠为纽带的官员—平民利益体,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平衡。平民对地方官员的认可有助于提升朝廷的声誉,为中央反对结党营私、贪污腐败、滥用皇权的原则立场代言。本书首次将生祠置于明代的政治和信仰之间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碑刻记录、地方方志和文人文集,考察了生祠制度,阐发了对明代政治与思想体系的思考。

《印度经济史》

[印]比马尔·迦兰著,张翎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此书描述了印度自20世纪70年代至当前的经济发展图景,同时介绍了印度各方围绕国家未来发展的经济改革策略和措施正在激烈辩论的热点问题,例如:印度发展政策、科学技术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印度汇率管理机制、印度全球化以及印度其他经济治理等问题。印度央行前行长比马尔·迦兰,基于扎实的研究、详实的数据与丰富经济管理经验,向读者展现印度经济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史诗大陆:欧洲历史的血与火》

[英]尼古拉斯·朱伯著,马泽民、谭年琼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在欧洲历史中,英雄史诗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在民族国家的认同、历史与现实的联结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书中,作者探寻了五部伟大的史诗:《奥德赛》《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贝奥武甫》和《尼亚尔萨迦》。这些史诗是关于人性的经典故事,也是我们透视欧洲历史文化的窗口。作者从温暖的希腊海岛出发,一路行至寒冷的冰岛,足迹遍布整个欧洲大陆。他深入史诗故事的发生地,深刻感受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时代如何塑造史诗,史诗又是如何影响时代的。

《酷的起源》

[加]乔尔·迪纳斯坦著,王聪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酷”,作为一个最早出现在二战后的新词汇,被几代人都视为一种前卫、新潮、广受年轻人追捧的文化形态。在最近三十年来,酷文化已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即使在中国,追求酷炫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可以说,“酷”已经成为了当今在全世界都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主流文化之一。但这种文化究竟从何而来,其背后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原因?本书便是第一部系统讲述酷文化背景与起源的作品。从“酷”在20世纪上半叶的文化发源入手,以李斯特·杨、亨弗莱·鲍嘉、阿尔贝·加缪、马龙·白兰度等有着强烈偶像色彩的演艺界、文化界名人为例,详尽讲述了酷文化一步步的崛起与风靡,并且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对这个席卷全球的流行文化作了全面的解读。

《纸的文化史》

[德]罗塔尔·穆勒著,何潇伊、宋琼译,广东人民出版社丨创美工厂&万物小史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纸张在全球的发展历程的文化专著。全书以纸张的原材料和技术演变为线索,探究纸张所及的各个领域,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作者详细描绘了人与纸张的关系,思考这些关系背后的关键价值。在电子媒体当道的今日,本书将帮助你重新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文化本质。

《古希腊人: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

[英]伊迪丝·霍尔著,李崇华译,中国画报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古希腊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400年横跨两千年的文明历程。作者霍尔在书中另辟蹊径,以“人”为核心,以时间线索为暗线,以古希腊文明的重心转移为明线,熟练运用考古资料与经典文献,把古希腊人的历史划分为十个阶段,取分布于十个地理区域的社群,展现古希腊人的十大特性。霍尔凭借自身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女性学者特有的敏感细腻,选取代表性强、故事性强的史料,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古希腊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

《策兰传》

[德]沃夫冈·埃梅里希著,梁晶晶译,雅众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

保罗·策兰,二战后影响深远的德语诗人,1920年生于切尔诺维茨的一个犹太家庭,父母于1943年相继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本人于1944年踏上流亡之途。策兰曾辗转于多个城市,最终定居巴黎。他余生都在历史和记忆的阴影下写作。1970年4月的一个夜晚,策兰于巴黎塞纳河投河自尽。策兰的伤痛体验始终伴随着他,这些体验如何见诸于他的诗作?我们又是否应该将策兰的诗歌与生平区别看待?策兰研究专家沃夫冈·埃梅里希教授,以其扎实的学术研究讲述了策兰跌宕的一生,他通过对策兰人生经历、创作历程、情感生活、文学事件的巧妙编织,真切地展现了策兰悲恸的个人史,以及二十世纪的创伤历史。

《动物社群:政治性的动物权利论》

[加]休·唐纳森 威尔·金里卡著,王珀译,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近年来,人类与动物关系持续恶化,而传统的动物权利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着双重困境,不足以回应当下的问题。本书旨在提出全新的思路,从“社群”概念出发,将公民身份的框架应用于动物权利问题,以建构一种拓展性的动物权利论,并由此思考多样性的人类—动物关系所衍生的不同类型的义务,以期弥补现有的动物理论存在的缺陷,重新建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推动动物权利的发展。

《毁灭与重塑:20世纪的欧洲》

[美]罗兰·N.斯特龙伯格著,燕环译,现代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关于20世纪欧洲的简明史。本书在充分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的经济转型、经济大萧条、战后欧洲发展、欧盟的持续变革等重大事件的同时,也从科学、艺术、文学成就的视角观察了20世纪的欧洲历史发展,以及日益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明在文化危机和史无前例的科技进步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强调那些影响人们生活的历史行为和过程,不仅包括对公共事件的记录,还包括更深层次的、通常是无声的思想和新技术的社会变革过程。

    责任编辑:方晓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