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数治|包容性城市转型如何衔接数字和气候议程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娜
2022-02-22 18:0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伴随现代商业文明的发展,经济资源和人口持续向城市汇聚。根据联合国有关报告,目前全球已有近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到2050年,预计城市常住人口将再增加25亿,占到全球总人口的68%。迈入数字时代,新兴数字技术不断打破地域空间边界,颠覆传统商业模式,数实混合的生活模式日益构建,城市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已势不可当,而其核心目的在于改善市民生活品质、发展高质量数字经济、提升城市治理成效,同时增强城市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IDOB)去年秋季发布的研究报告《宏大而包容的城市转型:衔接绿色和数字议程》Ambitious and inclusive transitions in cities: bridging green and digital agendas)中,CIDOB高级政策顾问乔安娜·利恩(Johanna Lehne)和研究员埃利诺拉·莫罗(Eleonora Moro)就如何在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合理衔接绿色和数字议程,利用数字技术力量,以包容性方式实现城市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报告认为,就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和提高抵御灾害风险能力而言,数字化转型与气候变化治理是两项紧密相关的举措。为了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城市可以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绿色交通、建筑节能、防灾减灾、韧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0,500个城市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减碳计划,覆盖近9.74亿人口,其中大约800个城市还承诺实现净零排放。它们纷纷采用各种数字化战略,尝试将气候治理和数字化转型这两项议程有效衔接起来。例如,新加坡就一直在探索使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平台等多种数字技术来优化能源使用,并提高公共交通系统效率,以实现城市绿色转型。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气候治理和数字化转型中的某些问题在技术上非常具有挑战性,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而不少城市受到新冠大流行影响,财政资源较为紧张,有可能会限制城市对气候治理和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把控,转而将眼光局限在相对容易实现的短期单个目标上。由于未来的智慧城市是一个创新型的循环经济和生态系统,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数据驱动来提高城市运作和服务效率及竞争力,同时满足当前和今后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需求,因此数字化转型和气候治理应当是智慧城市体系中高度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不可割裂实施,而是要确定一个相对清晰的行动路线图及两者融合开展的标准模式。例如,比利时的鲁汶市就制定了一个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其中还包括2025年和2035年的阶段性路线图,而伦敦、巴黎等城市也在使用“数字孪生”技术来分析其建筑存量和节能改造策略。

为了更加精准地确定行动路线和实施模式,报告认为,城市政府当局需要将广大市民作为数字化转型和气候治理议程的核心,以提高社会福祉为宗旨,而不是要求市民改变自身行为来应对未来的气候挑战。在此过程中,城市政府需要重点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找到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市民获得和参与一系列新的零碳排放产品和服务的方法。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正在收集该市消耗的原材料数量以及垃圾和废物产生的数据,以判断城市运行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推动城市向循环经济过渡。德国汉堡市也开发了一个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为包括可持续交通在内的各相关部门提供实时反馈和场景模拟,并推行自动驾驶和智能最后一英里物流等解决方案,从而减少交通系统的碳排放;第二,开展包容性治理,让市民普遍参与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决策过程,以实现更大的透明度,并解决网络连接和访问、费用可负担性、数字技能培训等数字包容问题。例如,印尼的雅加达市广泛邀请市民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参与讨论和制定全市范围内的气候倡议,涵盖能源、绿色建筑、交通、清洁水源和灾害管理等多项议题,并尤为重视那些在社会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人群的意见和诉求。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城市政府当局应当积极建设数字化转型和气候治理议程的交付能力。有效的交付过程必须将需要完成的相关工作提炼成一系列可行的项目。这些项目需要与城市整体转型计划相一致,能够提供所需的数字基础设施,形成可持续的融资方案,并确保有效的项目监督和管理,以便按时保质地实现最终项目交付。当然,鉴于城市政府所拥有的资源相对有限,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国家和地区政府有必要向其提供基础设施、财政支援及监管监督等方面的支持。

报告建议,当前国家和城市有必要协作建立以下四个关键交付支持功能,以释放城市潜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气候治理的有效衔接,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第一,确保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提供专业的财务和投融资建议,确保城市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财政资源,并从相关的私人机构、多边开发银行和国际组织等处获得资金。

第二,建立知识与信息中心。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不能指望单个城市能跟上所有的技术变化。因此,一个汇聚各方咨询的技术知识中心将有助于向城市提供对未来技术机会的最新洞察,及时了解和获取尖端技术。

第三,建设包容性的基础设施系统架构。城市一级的基础设施必须与更广泛的国家和国际网络无缝结合,协调一致,因此需要相关机构做出整体性规划,进而确定城市实现绿色发展的优先事项。

第四,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可以由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为有需要的城市提供共享技术支持服务,以方便城市获取转型所涉各领域的顶级专家意见,并形成相对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能力。

理想的智慧城市不单单是一个先进数字科技的代名词,它实际上还代表着高度连接、低碳绿色、以人为本,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并改善民众福祉的发展趋势。城市的转型升级亦没有统一模板,而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包容性的发展道路。有机衔接数字化转型与气候治理议程,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城市宜居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充分回应人的体验、尊重人的创造、彰显人的价值,成就城市生机勃勃的未来。

    责任编辑:吴英燕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