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青报:大学校友捐赠不能成为“糊涂账”
中国高校日益重视校友和社会捐赠,这是正确的办学战略,但是校友捐赠和社会捐赠经常引发争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捐赠不公开、不透明,捐赠模式不清楚。学校如何回报捐赠方、如何使用捐赠资金,师生和社会公众都不清楚。
这两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个消息刷屏——“11亿元!浙大获史上最大校友企业捐款,刷新国内最高金额纪录!”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近日与浙江大学签约,宣布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1亿元人民币。媒体报道说,这是浙大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单笔捐款,同时也打破了去年9月由电子科技大学校友熊新翔创造的向母校捐款10.3亿的最高纪录,成为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
“史上最大校友企业捐赠”,让浙江大学接受的这笔捐赠有了很大的看点。不过严格说来,宣传某一笔校友捐款为“史上最大”并无多大意义,对于中国大学获得校友捐赠,不应只关注其中的大笔捐赠,并就此进行渲染或炒作,更重要的是要扩大捐赠基础。国外大学包括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看重的也是校友捐赠率而非单笔捐赠。
根据已公开的信息分析,浙大接受的这笔“史上最大校友企业捐赠”,还有一些地方显得比较模糊,究竟是校友捐赠,还是进行基金合作,外界看得并不十分清楚。这就需要校方向师生公开,接受师生监督,才能确保捐赠到位,同时避免以捐赠为名形成的利益勾连。
据报道,这些捐赠将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遂真教育发展基金”,将持续10年共计捐赠11亿元。捐赠方上海遂真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捐赠目的是通过平台的市场化运作,以有效、可持续的方式反哺母校。本次合作尝试以学校、校友为依托,以金融、产业为助力,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力求实现多方共赢。从该负责人介绍的情况看,遂真公司是分10年共计出资11亿元,而不是一次性出资11亿元,所以,这11亿元不能视为单笔捐赠,也不能算是“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
这种分期捐赠的计划,给10年中11亿资金能否全部到位带来了不确定性。现实中常见的情形是,签约宣布捐赠起到宣传效应之后,后续的捐赠有的就被捐赠方“食言”,签约双方因此产生纠纷,有的甚至对簿公堂。在浙大与上海遂真公司的签约中,不知学校有何机制确保这些捐赠都能到位。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遂真公司于2015年发起成立,其用于捐赠的费用来自于基金收益,预计120亿元投资基金每年收益10%。这应该说是很乐观的预期,万一达不到这个预期收益,该公司该拿什么来履行捐赠协议呢?
另一个问题是,捐赠方负责人所说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与校友把钱捐赠给母校、由校方来使用捐赠经费似有不同,似乎是捐赠方和浙大教育基金会搞合作,进行市场化运作。很有可能的模式是,遂真基金拿一笔钱挂在浙大教育基金下面,然后以浙大教育基金的名义运作。如果所有收益部分全部归属浙大,那就没有什么问题;而如果双方对收益部分进行分成,那就不属于捐赠,而是商业合作了。这一点,也是需要向师生和公众说清楚的。
上述分析并非对校友捐赠的过分苛责,而是希望校友捐赠自始至终依法依规严谨运作,不要由于有意无意的疏漏带来问题和隐患。中国高校日益重视校友和社会捐赠,这是正确的办学战略,但是校友捐赠和社会捐赠经常引发争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捐赠不公开、不透明,捐赠模式不清楚。学校如何回报捐赠方、如何使用捐赠资金,师生和社会公众都不清楚。人们由此担心出现“假捐赠”,担心捐赠方干预学校办学、捐赠资金被浪费,或者把本属于商业合作的项目换上捐赠的外衣。“假捐赠”非但不能积极发挥捐赠的作用,反而只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拓展校友和社会捐赠资源,必须坚决避免。
大学要不断扩大校友捐赠的基础,应当把每一笔捐赠的来源、性质和用途,都向师生和社会交代清楚,树立和维护校友捐赠的公信力,而不能让校友捐赠成为“糊涂账”。
(原题为《大学校友捐赠不能成为“糊涂账”》)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