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派京戏纵横谈 | 戏剧人生:沪上百年戏苑逸闻1

2022-02-23 12: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1年出版的《上海滩》丛书的第六种是《戏剧人生—沪上百年戏苑逸闻》。这是因为去年我们编辑出版了反映上海电影界历史的《影坛春秋—上海百年电影故事》后,有些读者提出,几十年来《上海滩》杂志发表了许多戏剧界的故事,其中有对各剧种的介绍,也有对一出戏盛衰的讲述,更有不少戏剧表演艺术家和著名演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以各种方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当局的统治的感人故事,如果能择其精彩内容编成一册,颇有意义。

海派京戏,又称南派京戏,是发端于清末民初上海的改良京剧。它以真刀真枪(武功)、剧场先进技术(灯光布景)和时装新戏相号召,盛极一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戏剧与十里洋场欧风美雨相结合的产物。虽然海派京戏的商业气息较浓,早期几出戏的构思也显得粗糙,但它勇于革新创造,不少剧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抨击封建专制统治,在民主革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898年12月《申报》刊登的《湘军平逆传》和《铁公鸡》演出广告

《点石斋画报》中的老丹桂戏园

《湘军平逆传》:被诬“淫戏”而遭禁

张乙庐《老副末谈剧》一文称:“平曲初无京、海之分……自潘月樵创《湘军平逆传》,夏月润之《左公平西传》继之,争奇斗胜,延江湖卖解之流,授以刀剑刺击之术,名之曰特别武打,而上海派之名,乃渐闻于耳。”这里所述与事实略有出入,应该是《左公平西传》在先(1895年),《湘军平逆传》在后(1898年)。这两部剧都是海派京戏发轫之作,都曾轰动清末海上戏苑。

夏月恒、夏月珊、夏月润等夏氏兄弟,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夏奎章是著名京剧老生,最早来沪的京剧演员之一。夏氏兄弟致力于京剧改革,编演过许多新戏,后来又创办新舞台,在海派京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潘月樵艺名小连生,初习梆子,后改京剧老生,9岁登台,16岁入天仙茶园,蜚声剧坛,后加入夏家班,合作编演新戏。他也是海派京戏的代表人物。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冬,潘月樵与夏氏兄弟根据杜文澜《平定粤匪纪略》一书,编了部连台本戏《湘军平逆传》,说的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故事。这年12月4日在湖北路丹桂茶园上演,卖座情况不错。观众对这部时事新戏感到挺新鲜,不但文戏相当精彩,武打场面更是宏大,惊险刺激,引人入胜。

一天,有人持一西文名片来园,称巡捕房英国捕头密司蓝(人称蓝捕头)请客,要订正厅二排。那时二、三排均已预订一空,只有头排尚余一桌(旧时戏园正厅均用方桌)。管事的心想反正头排、二排差不多,于是没多考虑就答应了预订。当晚,戏已开场多时,方见蓝捕头醉步踉跄地带着几个朋友姗姗来迟,闹嚷嚷进入戏园。蓝某见二排未留空位,大发雷霆,让管事的命令前客让座,闹得台上戏也演不下去了。二排有客怕惹出事来,就给这蛮不讲理的外国巡捕让了座位,风波才算平息。不料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呢。

台上正演到这样一段戏:一巡夜清兵一边蹲坑“方便”,一边吸旱烟,火星溅下引发火药库爆炸,全营付之一炬。蓝捕头看到这里,突然起身走了。第二天会审公廨发来传票,传唤丹桂园主到案质讯。园主何家声赶紧到庭,方知自己犯了“演唱淫戏”的指控。何老板感到莫名其妙:《湘军平逆传》既无女角登场,又无淫词艳曲,哪里犯禁了?他回戏园找到潘月樵等演员,如此一说,大伙不服,要老板去法庭申诉。翌日,何老板持戏单来到会审公廨,传证人出庭,一看竟是那个蓝捕头。蓝某说,戏里有人当众脱裤拉屎,岂非宣淫?中西谳员居然拿出法律条文,审得何老板哭笑不得。最后判罚丹桂戏园200元大洋结案,《湘军平逆传》也成了“禁戏”。至于《左公平西传》,演出当年就被租界当局颁布禁令而停演,连潘月樵主演的《铁公鸡》也一度“陪绑”遭禁。

《铁公鸡》:真刀真枪出“彩头”

清末潘月樵主演的戏中,要数《铁公鸡》最早,卖座最好。这部十二本连台本戏,源于太平军英王陈玉成军中“同春班”艺人创作的昆剧连台本戏《洪杨传》。据说它长达四十几本,从金田起义始,到天京失陷止,十三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历史浓缩于此剧。台上服装与生活中一致,扮相不勾脸,不挂髯口。武打十分精彩,全部武术套数,砍刀、藤牌、九节鞭、匕首等一应俱全。《铁公鸡》采用《洪杨传》的部分情节,不过主旨已变,成了美化太平天国叛徒、歌颂清王朝的说教戏。旧戏舞台上有种叫“彩头”的道具,即用红布包成一个小圆包袱,当作被砍下的人头。后来引申为新奇的道具和布景,以声、光、电等多种变幻形式来吸引观众,称之为“彩头戏”。潘月樵最初在天仙茶园演出《巧刺铁公鸡》一出戏时,当场出彩,有“断头”“折颈”等血腥场面,火爆逼真,让人大开眼界。

1915年4月,由二马路醒舞台改造成的迎仙舞台的老板周咏裳,从天津请来一位文武须生何月山。他登台没几天,就大红特红起来,从200块钱的包银,涨到一千以上。他演的《金钱豹》《塔子沟》等武戏,花样百出,令喜欢新鲜玩意儿的上海观众叫奇不绝。《铁公鸡》一剧,尤为出名。剧中张嘉祥一角原由做工老生扮演,何月山首创武生扮张嘉祥。他专演第三本,而且都用真家伙上台,雪亮的刀枪戈矛,都是开口的,持刀、扎枪、摔跤等套路一一登场,集武术之大成。何月山被称为真刀真枪演武戏的创始人。

潘月樵后来参加辛亥革命,人称“革命艺人”。他的反清思想孕育于当年演的太平天国戏。宣统二年(1910年),潘月樵主演《明末遗恨》中的崇祯,令观众泪湿衣襟,称誉一时。20世纪30年代周信芳重演此剧,成为“国防戏剧”代表作之一,足见潘月樵的影响之大。当然这是后话了。

《党人碑》:长歌当哭万众动容

说到京剧改良,不能不提其代表人物汪笑侬。

汪笑侬,原名德克金,满族旗人。他出身于官宦家庭,中过举,当过县令,却无意仕途,醉心于戏曲,最后下海从伶,成为首开风气的京剧改革家、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临刑长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汪笑侬痛呼:“他自仰天而笑,我却长歌当哭。”他借古喻今,编演《党人碑》一剧,以北宋书生谢琼仙的故事来影射谭嗣同等六君子被害一事。1901年4月,《党人碑》首演于上海天仙茶园,轰动一时,久演不衰。汪笑侬借谢生醉后碎碑一节痛斥权奸:“何人如此胆包天,毁谤忠良为哪般?权臣乱政无人管,反把贤良当奸谗。”他甚至指斥执政者“只知衣锦食肥,大好神州将无噍类”!每当汪笑侬声泪俱下、慷慨悲歌至这几句时,如同身历其境,忘了自己是在演戏,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当时评论界有人赞赏汪编演此剧的勇气,说:“当此天荆地棘、箝制清议之时,独能借往事以刺当世,演悲剧以泄公愤,道人之所不能道,优孟直胜于衣冠也!”汪笑侬以“高台教化,移风易俗”为己任,相继编写《李陵碑》《哭祖庙》《煤山恨》《刀劈三关》《桃花扇》等剧,鞭挞昏庸帝后及卖国权奸;《骂阎罗》《骂安禄山》《骂王朗》《纪母骂刘邦》等“骂剧”,更是直指当局,引起清廷的不安。

1904年8月,汪笑侬还把波兰亡于土耳其的惨痛历史编成新戏《瓜种兰因》(又名《波兰亡国惨》),影射庚子事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峻局势,警示国人当以波兰为前车之鉴。该剧开京剧演外国故事之先河。剧本先在革命报纸《警钟日报》上刊登,后又在陈独秀主编的《安徽俗话报》上连载。陈独秀评价说:“暗切中国时事,做得非常悲壮淋漓,看这戏的人无不感动!

1904年,柳亚子、陈去病与汪笑侬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本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汪笔侬在题辞中写道:

隐操教化权,借作兴亡表。

世界一戏场,犹嫌舞台小。

他始终把戏剧改良当作社会改良的手段。一首《自题肖像》诗再次道出了他的心声:

手挽颓风大改良,靡音曼调变洋洋。

化身千万倘如愿,一处歌台一老汪。

《黑籍冤魂》:鸦片贩子嫉恨如仇

1907年1月,上海《月月小说》杂志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黑籍冤魂》,作者是清末著名小说家吴趼人。该小说随即由许复民改编成京戏。故事大意为:开当铺的父亲为保存家产,误信传言,让公子吸食鸦片,待其染上恶习后,父亲懊悔不已而亡。不久那富家公子的小儿误吞戒烟药而死,老母亲因悲伤过度又接着去世。妻子劝夫戒烟,不听,吞烟自尽。仅留一女,也被骗卖入妓院。当铺伙计放火毁店,卷财逃跑。那人家产荡尽,流落街头,以拉洋车为生。一次他在妓院门口候客,发现从里面走出来的一个年轻妓女竟是自己亲生女儿!他羞愧不已,悲愤至极。小说和戏剧对鸦片危害的揭露,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震撼力。

新舞台演出《黑籍冤魂》(第二十场)剧照

《黑籍冤魂》:鸦片贩子嫉恨如仇

1907年1月,上海《月月小说》杂志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黑籍冤魂》,作者是清末著名小说家吴趼人。该小说随即由许复民改编成京戏。故事大意为:开当铺的父亲为保存家产,误信传言,让公子吸食鸦片,待其染上恶习后,父亲懊悔不已而亡。不久那富家公子的小儿误吞戒烟药而死,老母亲因悲伤过度又接着去世。妻子劝夫戒烟,不听,吞烟自尽。仅留一女,也被骗卖入妓院。当铺伙计放火毁店,卷财逃跑。那人家产荡尽,流落街头,以拉洋车为生。一次他在妓院门口候客,发现从里面走出来的一个年轻妓女竟是自己亲生女儿!他羞愧不已,悲愤至极。小说和戏剧对鸦片危害的揭露,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震撼力。

1908年6月24日,四本二十三场时装京戏《黑籍冤魂》首演于丹桂茶园,主要演员有夏月珊、潘月樵、毛韵珂、冯子和等。当时《申报》刊登的广告很有意思,是夏月珊署名的一篇启事,说明编演《黑籍冤魂》的宗旨:“本园改良时事戏剧,颇承各界称赏。前排《潘烈士投海》全本,有鉴于国弱民贫,皆由鸦片烟之流毒,若不将烟氛扫除,东方病夫夥贻讥于西国……特排《黑籍冤魂》一出演出,吃烟人种种苦况,现身说法,……吃烟人见之,可以发愤戒除,力争人格,于社会上不无裨益。”夏月珊扮演堕落的富家子,特地化妆拍摄了三幅照片:其一,“不吸烟的好国民”;其二,“吸烟入了黑籍的废民”;其三,“黑籍中到后来的冤魂”。随后他将照片制成《现身说法图》,并题图说:“咳!好了!现在我们中国人,都说鸦片是大大的一害了!……”这不仅是新戏广告,更是戒烟宣传品呀!

该剧首演不久,夏、潘、毛、冯等人与沪南绅商发起开明公司,于十六铺南里马路建成新舞台。这是一家新式剧团和剧场的联合体。他们继续上演《黑籍冤魂》,大受观众欢迎,成为新舞台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之一。原小说主人公富家子无名无姓,改编者则冠以有警示意义的名字曾伯稼(真不戒)。该剧初演之际,正是王钟声春阳社和通鉴学校新剧蜚声沪上的时候。受其影响,《黑籍冤魂》采用写实手法,以念白为主(实际上就是话剧加唱),并配有新式布景,已摆脱了京剧旧有程式,开创了海派京戏新景观。新舞台演出该剧时还当场出售戒烟药,社会反响热烈。爱国人士拍手称快,鸦片贩子嫉恨如仇,给夏月珊等寄恐吓信,说要扔炸弹以示警告。夏月珊等无所畏惧,照演不误。

《黑籍冤魂》一剧还产生过一定的国际影响。1910年9月,南北两市商务总会各商董邀请来华访问的美国实业团到新舞台观摩该剧。因法国吸毒者很多,法国领事看戏后居然要求剧团去法国演出……后来小说家孙玉声写长篇小说《海上繁华梦》,还特意穿插一段主人翁观看《黑籍冤魂》的情节,可见此剧当时影响之大。

1912年初,夏月珊、潘月樵向南京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申请创办上海伶界联合会。3月11日,孙中山批复并题赠“现身说法”匾额,无疑是对夏、潘排演《黑籍冤魂》等新戏的肯定和勉励。

《新茶花》:中国特色的洋装戏

当年王钟声春阳社所演的新剧中,有一部叫《缘外缘》的戏,根据林纾译法国小仲马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的部分情节改编而成。1909年6月,新舞台的冯子和、潘月樵、夏月珊等人把它编成改良京剧,易名《新茶花》,又名《二十世纪新茶花》,轰动上海滩。故事讲述少女辛瑶琴母亲死后,姐弟失散,瑶琴被卖入妓院,改名新茶花。她结识留学生陈少美,并彼此相爱。陈少美在辛瑶琴的鼓励下投笔从戎。陈父暗访新茶花,逼其与少美断绝往来。新茶新茶花假意伴俄国元帅出游,激怒少美,使其绝交而走。后来中俄开战,新茶花智盗俄帅地图,送少美军中,乃大败俄军。少美请罪,有情人破镜重圆,瑶琴姐弟也得以重逢。小仲马《茶花女》的故事只是该剧的开头而已,其后的情节发展则完全中国化了,在才子佳人的传统框架内融进了许多新的东西,居然敷衍成二十本、三十六幕的连台大戏。虽有人批评《新茶花》窃取了汪笑侬《武士魂》的部分情节,“改头换面”“牵强成之”,更有人称它“支离繁琐”,但该剧充溢着男女平等思想及强烈的爱国热情,何况又是时装戏中的洋装戏,表演形式颇为新颖,因此还是轰动申城剧坛。剧中主角辛瑶琴由毛韵珂(七盏灯)饰,陈少美由夏月润饰,俄国元帅由夏月珊饰,少美弟成美由潘月樵饰,阵容整齐,布景奇幻。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在《新茶花》上演不久,就以“世界新剧”名义连载其图画故事30余幅,还出版单行本,风行一时。

1910年新舞台演出《新茶花》时主要演员合影

从清末到民国初,上海好几家新剧剧社也相继移植《新茶花》,一演再演。1915年新舞台重排《新茶花》,广告称:“剧中有英雄,有儿女,有家庭琐事,有军国重情,有科学技术,有兵舰火车,能令阅者惊魂动魄。不论男女各界,几乎有口皆碑。虽别家刻意摹仿,终觉望尘弗及。”

《血泪碑》:戏剧与文学“联姻”

清末名旦冯子和,原名春航,扮相秀美端庄,风度悠闲淡雅。他12岁入丹桂茶园夏家科班,师从夏月珊,也推崇京剧革新,以一出时装连台本戏《血泪碑》蜚声沪上。

冯子和在《血泪碑》中饰梁如珍

《血泪碑》是一部爱情悲剧。故事讲述官宦子弟石如玉与女学生梁如珍相爱订婚,遭恶少陆文卿妒忌。陆文卿扮女佣混入梁宅,先与如珍之姐梁如宝私通,设计杀害梁母,嫁祸于石如玉,使其蒙冤入狱。如玉在其父营救下获释,却又险遭陆贼杀害。陆文卿继而勾结胡匪,谋害梁父,劫走梁如珍。后如珍逃出魔掌,却又落入风尘。石如玉闻讯,救如珍出火坑,不幸如珍已历尽苦难,奄奄一息,临终嘱咐未婚夫为其报仇。最后,石如玉终于手诛陆文卿、梁如宝,剜两人之心祭奠爱人后,撞死在墓碑前。全剧八本,情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为宽广。1910年4月,法租界新剧场首演《血泪碑》,主要演员有冯子和、赵君玉、王鸿寿、孙菊仙、林步青、赵小廉等,观众蜂拥而来。时评称:“《血泪碑》一出,激昂哀艳,真是令人坠泪。演至割股一节,足令人油然生其孝思;大狱一节,足令人慨然增其志气。此外如女学生家庭不幸,男学生慷慨赴义,地痞设谋之可恶,剧盗天良之忽发,监狱之黑暗,官吏之颟顸,莫不随处指点,有声有色,诚妙剧也。”

1914年,京剧《血泪碑》上演后出版的同名小说

冯子和在剧中饰演梁如珍一角,演来凄楚哀婉,缠绵悱恻,充满人情味,时人誉为“悲旦”之冠。柳亚子观后赋诗赞曰:“一曲清歌匝地悲,海愁霞想总参差。吴儿纵有心如铁,忍听樽前血泪碑。”1911年南京劝业会时,全班人马赴金陵演出,“第一登场,座为之满”。1913年4月,冯子和、周信芳等在新新舞台重演此剧,盛况依旧。

当时不论旧剧新剧,大都不用剧本,一张幕表(演出提纲)就算是剧本了。连台本戏每夕只不过演其一节,观众难窥全貌。《血泪碑》深受闺阁小姐们青睐,而她们仅偶尔涉足剧场,很少有人得观其剧始末。于是,一位叫童爱楼的文人写的小说《血泪碑》就应运而生。小说于1914年3月出版,十分畅销,到1935年还有翻印本行世。据说原剧演完,有“如珍灵魂,忽潜自墓后出,掖如玉尸起,挽臂并立,对众陈词”,甚至有“礼拜堂在迩,我侪当举行婚礼去矣”等调侃话语。小说没有采用这画蛇添足之笔,文字也比较好,有些描写可补演剧的不足。

一般戏曲史著作或辞书都记此剧为冯子和的“得意之作”。小说《血泪碑》收有新剧家许啸天致郑正秋的一封信,声明该剧原名《同命鸳鸯》,本是他几年前为上海商学社写的新剧本子,为了加入一些唱句,请来新舞台的人帮忙。不料商学社新剧尚未上演,冯子和他们已将此剧本改成京剧并一炮打响,所以此剧反倒成为冯子和的“得意之作”。那时人们的著作权意识并不很强,许啸天出来声明也不是想与冯子和打著作权官司。不过,若没有这段关涉《血泪碑》“原创者”的趣闻,没有戏剧与文学的“联姻”,那么小说《血泪碑》也许真的会湮没于世哩。

本文摘自《戏剧人生:沪上百年戏苑逸闻》,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目录

     1/ 谭鑫培六到上海滩

     6/ 江南“活武松”盖叫天

  14/ 海派京戏纵横谈

  26/ 连台本戏领军人物“赵老开”

  38/ “倔老头”余叔岩—孙九谈京剧之一

  49/ 说不尽的梅兰芳—孙九谈京剧之二

  59/ 梅兰芳的朋友们—孙九谈京剧之三

  67/ 一代名伶马连良—孙九谈京剧之四

  75/ 谈笑说趣话名角—孙九谈京剧之五

  85/ 闲话俞振飞—孙九谈京剧之六

  95/ 俞振飞下海前后

103/ 程砚秋在上海

109/ 孟小冬曲折的一生

116/ 一代红伶言慧珠

129/ 难忘恩师谭富英

138/ 推动昆剧振兴的知音

151/ 越剧十姐妹大闹上海滩

161/ “越剧黄金”:金采风与黄沙

167/ 安娥与越剧之缘

177/ 越剧《祥林嫂》诞生秘闻

185/ 钱惠丽:一曲红楼惊四海

194/ 沪剧泰斗筱文滨

204/ “申曲皇后”王雅琴

217/ 沪剧名伶石筱英

224/ 沪剧名家“邵老牌”

235/ 王盘声:誉满申江的沪剧“红小生”

248/ 杨飞飞笑谈大世界

257/ 文牧与沪剧《芦荡火种》

265/ 沪剧界义演捐献飞机大炮

268/ 滑稽兄弟—姚慕双与周柏春

275/ 笑谈笑嘻嘻

280/ 滑稽轶事:忆张冶儿和易方朔

286/ 滑稽王汝刚自报家门

299/ “江湖老大”田汉传奇生涯

318/ 演员时代的袁牧之

327/ 救亡演剧一百天

333/ 应云卫和话剧《怒吼吧,中国!》

338/ 谁是《放下你的鞭子》的作者和首演者?

346/ 曹禺在上海

352/ 宗江、石挥还有我

361/ 《霓虹灯下的哨兵》上演内幕

372/ 1978:排演《于无声处》的幕前幕后

385/ 小热昏春秋

389/ 清一色女伶的髦儿戏馆

392/ 评弹名家杨振雄访谈录

400/ 红线女师徒唱红上海滩

403/ 共舞台的如烟往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