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风波不止 ,二线企业强势冲击 ,“宁王”的帝国在松动?
原创 每日财报 每财网
谣言与事实之间就是博弈。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张京
在年后开盘的第一个交易周里,A股迎来“红包行情”——汽车板块、锂电池板块,分别有超过70%、75%的个股上涨,但在这波行情中,创业板唯一一只市值超万亿元的上市公司——宁德时代股价出现大幅“反常”波动。
从2月7日到2月11日,宁德时代(300750.SZ)股价累计跌幅17.32%,市值蒸发超过2300亿元人民币,带动创业板指数周内累跌5.59%。伴随着股价的下跌,关于宁德时代的谣言逐渐四起。
2月13日,宁德时代发布声明称已经报警,这才给一直跌跌不休的股价打了一剂“强心针”。同一天,特斯拉还发声为其站台:和特斯拉谈崩,确实不属实。由此,宁德时代的股价也一改颓势,应声而起。
可报警之后又有消息称,宁德时代对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蜂巢能源)提起了诉讼,案由为不正当竞争,将于本月开庭。
说到底,不论一连串谣言还是真实事件的背后,都算作是宁德时代的“危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宁德时代在全球的电池业务也水涨船高,成为了行业龙头。就发展而言,“人红是非多”,产业市场蛋糕愈发“香味扑鼻”,一群老饕也蜂拥而至,不少企业是不太愿意将“生杀大权”交给宁德时代的,由此也衍生出了外界对宁德时代危机延续的担忧。
01
一波舆论危机
资本市场的谣言一直以来就很多,但像宁德时代最近这样有层次的谣言还是首次出现,回顾一下在宁德时代大跌的一周里,市场到底传播了哪些谣言:
2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其“未经核实清单”,随后一些机构提出,宁德时代也可能进入负面清单。
2月10日,市场传闻由于宁德时代在创业板权重过高,深度绑架了创业板,可能将被“剔除”出创业板权重指数。
2月11日,有媒体爆料,宁德时代和特斯拉谈崩,同时特斯拉与比亚迪谈妥了刀片电池采购订单。
2月12日,尽管是周末,但市场传言有大户大额融券集中放假消息做空宁德时代。
2月13日,宁德时代发表声明:近期,网络平台相继出现关于宁德时代被美国制裁、被剔除创业板权重指数、与特斯拉谈崩等一系列恶意谣言,引发市场误解曲解,影响企业声誉,谣言无事生非、毫无根据,性质恶劣,宁德时代已经报案。
事情到此还没完,2月14日宁德时代对蜂巢能源提起了诉讼,案由为不正当竞争,将于本月开庭。
据多份法院判决书显示,2018年至2019年间,九位宁德时代员工在离职后,分别加入无锡天宏和保定亿新,为宁德时代的竞争对手蜂巢能源提供服务。宁德时代认为,这九人违反了与其签订的《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下称“竞业协议”),因此要求他们赔偿违约金100万元。
据悉,宁德时代和蜂巢能源的主营业务均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蜂巢能源的前身为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年,蜂巢能源从长城汽车中剥离出去,转到上市公司大股东魏建军名下。企查查APP显示,蜂巢能源目前已经历7轮融资,最近一次发生在1月17日,公司估值已达460亿元。日前,蜂巢能源已经在江苏证监局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拟登陆科创板。
事实上,被宁德时代起诉的电池企业不在少数。从2017年至今,宁德时代作为原告的司法案件则有30起,较多涉及的除竞业限制纠纷外,还有与竞争对手塔菲尔和中航锂电的专利纠纷等。
但另一面,正如业内所了解的,诉讼程序非常严格复杂,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会给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带去较大影响;增加了企业的运营和投入成本;诉讼还具有被动性、滞后性的缺点,其结果往往是不大理想。
02
巅峰的另一面
回顾宁德时代过往的发展,于2018年上市,短短三年时间,就已成长为拥有万亿市值的“宁王”。这背后离不开资本的“加持”,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宁德时代取代贵州茅台,成为基金重仓第一股,被1171只基金重仓持有。
而将宁德时代推向王位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充。在2015年3月,相关部门发布“白名单”,国内市场的外资们就此“暗淡”,所建之厂要么抛售要么关停,国内电池企业则搭乘新能源东风,从外企手中夺回了蛋糕。
期间,宁德时代凭借三元锂动力电池获得大量订单,市场份额超越松下成为第一,并逐渐拿下了各动力电池产业链条,建立产能、价格双重优势。
据宁德时代在1月28日披露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中显示,公司预计在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到140亿元-165亿元,同比增长150.75%-195.52%,如果预测能够实现的话,这将是宁德时代自2018年上市以来能够达到的最高利润水平。
巅峰之际,隐忧也逐渐显现。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占山为王时,车企愈发担忧起自己会被宁德时代所困。
因为宁德时代曾公开表示,用两种方式给车企分配电池:一是中长期的“买产线或者包产线”,即车企直接拿真金白银包下生产线;二是“锁量”,即如果车企的需求量在上下15%之间浮动,但是如果需求量低于约定幅度,那么就要花钱把不足的量补上。
可见,无论是哪个方式,车企都必须拿出一大笔钱。换句话说,车企想买宁德时代的电池,首先就要做好将一大笔钱变成无法使用的沉淀资金的准备。这种做法对车企而言,似乎无异于“店大欺客”。
03
“卡脖子”难长久
根据SNE Research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中,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4.6%提高到32.6%。在国内,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50%提高至52.1%。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宁德时代紧握核心资源,很多新造车企业在创立之初,都需先想办法稳固与宁德时代之间的供应关系。但“新造车”站稳脚跟后,部分车企也开始寻找新的电池供应商,以此来减弱被宁德时代“卡脖子”的困境。据悉,电池成本占到一辆纯电车成本的近40%,正因如此,车企更希望自己能掌握话语权。
车企为了供应链安全需要开辟第二、第三供应商,比如包括中航锂电、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公司在内,都是能够代替宁德时代的第二梯队。事实上,自2019年开始,中航锂电就逐渐取代宁德时代成为广汽乘用车动力电池第一供应商,还有小鹏汽车也与中航锂电敲定合作。
此外,蔚来等车企也在加大力气投入到电池设计中去,而吉利与欣旺达、孚能等电池公司合资,共同生产电池;比亚迪则一直自研电池,自建工厂。
除了国内企业的“围猎”,国外企业也积蓄能量、准备在战场上“拼刺刀”。今年1月27日,韩国股史上规模最大的IPO诞生,LG新能源在韩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资12.75万亿韩元(约670亿人民币)。LG新能源首席执行官权英寿更是在一场线上媒体发布会上表示:“在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全球竞赛中,LG新能源将很快击败中国竞争对手宁德时代。”
就当下的形势看,各界似乎都或多或少的惦记着宁德时代的蛋糕,车企肯定不会愿意长久忍受被宁德时代钳制的格局,而其他势力也一定会逐渐地对宁德时代呈现挤压。至此,也就可以部分理解宁德时代有必要动用更多诉讼来维护自身利益,其实不乏是担忧的写照。
声明:本文基于已经公开的资料或者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联系我们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联系电话:010-64607577 / 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
原标题:《风波不止 ,二线企业强势冲击 ,“宁王”的帝国在松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