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带出4届冬奥冠军,“中国速滑背后的女人”有多厉害?
原创 谢必安 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谢必安 编辑:贾方方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2022年冬奥会收官,中国队获得了9金4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
犹记得2月5日,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武大靖第一个冲到终点线,王濛“我的眼睛就是尺”的解说:中国队首金诞生!
更难忘2月12日,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高亭宇滑出34秒32,打破奥运纪录,赢得中国历史上首枚冬奥会男子速度滑冰金牌!
武大靖、王濛、高亭宇,这些世界冠军背后都站着同一个女人——曾经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总教练、现任中国速滑队总教练李琰。
今年是李琰带领中国队的第4个奥运周期,4战奥运4斩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王濛夺冠,跪谢李琰;
2014年索契冬奥会,李坚柔无悬念夺冠;
2018年平昌冬奥会,武大靖一骑绝尘夺冠;
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亭宇破奥运纪录夺金。
李琰不仅带出了众多世界冠军,自己更是拿下了中国短道速滑第一枚奥运奖牌。
一心守护中国荣耀,这个女人到底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呢?
01
上世纪70年代,10万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李琰那位身为职业军人的父亲,正是其中之一。当他拖家带口抵达黑龙江宝泉岭农场时,李琰才刚满两岁。在那个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农场,李琰开始了自己的滑冰之路。
一个开口就能够哈出白气的清晨,李琰脚踩着镶满铁丝的滑冰鞋在雪地里滑起来。几个来回之后,她的鞋带就被冻得解不开了。
对当时的李琰来说,滑冰只是一种伙伴们都在玩的游戏,她从来不敢想,有一天自己可以站到世界舞台上去。
就这样,她踩着简易的冰鞋滑着冰,和小伙伴们一天天长大。
人一长大,性格特征也凸显了出来。
李琰是家里头脾气最倔的那一个。每次父亲打骂,她都梗着脖子不肯认错,然后毫无悬念地被打一顿。可是,即便挨了打,她也不认错,咱就这脾气!
八九岁的一天,李琰在校道上滑冰,刚好被老师看见了。老师丢给她一双滑冰鞋,让她“跟着练练看”。李琰接过冰鞋,一看冰刀镶嵌在鞋底,有点儿高,跟自己以往穿的镶钢丝的“土冰鞋”很不一样。
她开心得不行。
进入校队后,李琰进步很快,尤其是一上冰那种灵活自如的劲头儿,老师看了,觉得这孩子不得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也正是在这一年,李琰被推荐进入合江少年体校。
进入体校后,李琰的目标很明确:体校往上就是省队,省队往上就是专业队。
然而,6年后的一次伤病差点儿葬送了她的运动生涯。
一次比赛中,李琰在全力过弯道时摔倒,失去重心后,巨大的离心力把她狠狠地甩出去,撞在挡板上。
瞬间,一阵激痛袭来,她低头才发现,自己的左膝关节肌肉全部撕裂,白色的骨头露在了外头。很快,医务人员用担架把她抬到了医务室。那一次,缝了47针。
但令人惊讶的是,她很快就从伤病中恢复了过来,3年后被调入国家队。
那时,中国奥委会刚刚恢复了合法席位,在各大冰雪项目上与传统的欧美强国有着巨大的差距。
1980年,第十三届美国莱西德湖冬奥会,中国共派出28名选手,参加了滑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等18个单项的比赛。最终,无一人进入前六。当时西方媒体戏称,中国这次冬奥会拿了两个第一:“第一次参加”和“成绩倒数第一”。
4年后的萨拉热窝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共派出37名选手参加,最好成绩是金雪飞在高山滑雪比赛中斩获的第19名。离摘金夺银,依旧差距很大。
这样的局面在下一届冬奥会上终于迎来了扭转,因为李琰来了。
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李琰随队参加了女子短道速滑1000米表演赛(当时这个项目并非正式的比赛项目)。这次表演赛中,李琰化身冰上精灵,肆意翱翔,很快就将一众对手甩在了身后。
“我听教练喊还有两圈的时候,我想我怎么还是第一位?怎么还没有人超过我?那种感觉的确是不一样。但是我马上就想,不要想那么多了,就是拼着命地咬牙加频率,直到竭尽全力冲过终点的时候,我才相信我是奥运会冠军。”
那天比赛结束后,加拿大奥委会给李琰制作了一张海报,海报以中国国旗和李琰为主角,中间是四个大字——神龙腾飞。
虽然4年后的阿尔贝维尔冬奥会,李琰没能如愿拿下金牌(那一年她摘得银牌),但她已经为中国短道速滑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今年冬奥会的开幕式上,李琰作为内场火炬手之一传递了圣火。想想多年来正是她开山引路,才有了中国队长久以来的辉煌和活力。
02
1994年,李琰退役。
退役后,她并没有马上成为一名职业教练,而是进入东北财经大学就读国际金融专业。在学校里,她追回了早年因为频繁训练而错失的时光,每天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下了课就往食堂去打饭,晚上有自习,期末有考试。
这段时间,她还和曾经的全国滑雪冠军唐国梁走入了婚姻殿堂。生活平静而有规律,那些训练场上的喜悦、痛苦、执念,渐渐远去。
直到有一次,她在公园里看到一群小孩子在滑旱冰,已经离开赛场多年的她顿时就来了兴致,马上穿上旱冰鞋,上场滑了起来,旋转、跳跃、不停歇。
周围的小孩大人都看傻了,只道这是哪路英雄,身手如此不凡。等李琰停下来休息,才有人认出她,原来是世界冠军啊!
那天,李琰在旱冰场上教小队员们滑旱冰,瞬间,当年的那些激情全都回到了胸口。孩子们也非常热情地请她给指点。
那天之后,李琰发现自己非常享受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相处的时光,于是一个念头开始涌进脑海,那就是——办“滑冰俱乐部”。
一来,李琰发现东北的孩子们身体素质非常好,很适合做冰上运动;二来,以俱乐部的模式培养苗子,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模式。
“这在上海、广东能搞,我就不信我搞不成。”李琰的倔脾气一上来,谁也拉不住。很快,大连当地的滑冰俱乐部就办了起来。
李琰一边上课、学习、写论文,一边带孩子们在西山水库训练,俱乐部的经费全都是她自己掏腰包。比赛之前,她还会亲自给孩子们磨冰刀。
有一回,一个孩子摔倒,伤到了膝盖,哇哇大哭起来。李琰见到后马上跑过去安慰,但不管怎么讲,女孩还是哭得很厉害。
这时,李琰灵机一动,翻开自己的裤腿,露出了多年前那个缝了47针的伤口:“你看阿姨的腿,滑冰时摔(裂)开了。手术缝了很多针,刚拆线我就下地锻炼,结果顺着针眼往外渗血。当时教练都以为我不能滑了,但阿姨那时就想,只要能站起来,就能重新回到冰上。”
越是教小孩,李琰越觉得自己适合当教练。
1999年,捷克体育代表团访华,提出希望中国指派一名运动员到捷克去训练他们的短道速滑,官方找到了李琰。
当时,李琰已经大学毕业,分配到大连地税局任副处级干部,工作安稳,收入很好。但接到消息,李琰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很快,她就拉着行李箱远赴欧洲。
90年代末的捷克,在短道速滑方面完全是从零开始,李琰过去之后,仅用了一年时间,捷克就在欧洲锦标赛上取得两个单项第四,一项全能第六,并且拥有了第一位有资格参加冬奥会的短道速滑选手。
捷克总统因此接见了李琰,李琰也在这次执教经历中认知到了自己的水平。之后,她又赴奥地利执教,10个月帮助奥地利国家队走出低谷。
有了两次亮眼的欧洲执教战绩后,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向李琰抛出了橄榄枝。2003年,李琰成为美国青年队主教练,两个月后升为美国国家队教练,35岁的她即将迎来新的人生阶段。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提醒自己要理性,要安定,要为自己的未来去打算,却很少意识到:其实,唯有做我们喜欢的事情,才能够毫不费力地坚持下来,并且取得佳绩。
2003年是李琰执教欧美强队的第一年,队中有名将阿波罗。初到美国,人生地不熟,英语也不熟练,李琰跟队员们沟通的时候讲不了太多细节,只是不断地训练、训练、训练。
因为练得太狠,阿波罗亲切地称呼她为“疯女人”。然而,到了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阿波罗成功地摘下男子500米短道速滑桂冠。夺冠之后,他迅速冲向李琰,给了她一个大大的熊抱。
“那个拥抱包含了一切,我觉得那是对我那些年执教经历的最大肯定。”李琰说。经过李琰两年多的训练,阿波罗各项成绩都达到了职业生涯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都灵冬奥会上滑冰的8枚金牌,韩国队包揽了6枚,没有拿到的两枚,一枚被阿波罗拿走,另一枚得主正是李琰日后的弟子王濛。
带领阿波罗夺冠后,李琰被美国冰协授予“最佳教练”的头衔。
彼时,科罗拉多的房子已落户好,丈夫唐国梁也抵达美国并拿到了运动医学的毕业证书,女儿贝拉出生,将满两岁。到了周末,好朋友郎平就到家里来吃饭,吃完豆沙包、大馅儿饺子后,俩人躺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别提多快活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李琰都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但此时,来自祖国的征召却让李琰再一次选择义无反顾。
03
“我怎么老追不上你的步伐啊。我好不容易到了欧洲,你又来了美国。我刚到美国稳定下来,你又回国了。”2006年5月,李琰回国前夕,丈夫唐国梁这么说道。
从接到国家队的邀请到接受,李琰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在递交辞职报告30秒后,美国队每个队员都给她打来了电话,挽留她说:“你不用去中国。”(他们用的不是“回”)
但李琰深记祖国的栽培,中国永远是她的“第一选择”。不过,回国执教“出口转内销”,并没有那么容易。
中国的体制和美国不同,中国运动员和教练之间的关系与别国也不同。对于这些,初回国的李琰显然没有太重视。
在冰场上,她给队员们布置任务,没有过多的解释,下了课就各回各家,只管训练不管生活。
队员们觉得,这位教练很有“距离感”,不够关心人,不时脱口就是英语单词,严厉得吓人,于是背地里都管她叫“后妈”,不疼自己孩子的那个“后妈”。
队中实力最强的王濛对李琰尤其不服气,她觉得李琰执教美国队成功了,不代表她也有能力教好中国队,而且,她还“挤走了”自己的恩师(前任教练)。
这样的矛盾,在2007年亚冬会王濛冲击1500米金牌失利后迎来了爆发:
“完全没有给我制定任何战术,完了就一句,你自己知道怎么滑吧?这次比赛后,我会提出申请回地方队训练,国家队不适合我。”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濛“炮轰”教练的新闻开始铺天盖地。之后,王濛被禁赛8个月,李琰也在种种争议声中结束了自己第一年的执教。
返回美国度假时,李琰认真思考了当前的困局,忽然之间醍醐灌顶:不要忘记自己是为什么来的,要改变。
第二年,李琰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执教方式,拉近了和队员之间的距离。一有问题,第一时间找王濛沟通,并且关心王濛的伤势,还给了她很多有用的比赛建议。像王濛这样的天赋型选手,只要稍加指点,就能够惊艳全场。
很快,队伍步入了正轨。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王濛成功卫冕500米短道速滑金牌。比赛结束后,王濛滑到李琰面前,扑通一声跪下了,在冰上磕了个头,把李琰感动得不行。
那一年,中国队拿下短道速滑4枚金牌,实现大满贯,这是中国滑冰队千禧年之后达到的最高峰。
巅峰之后,考验马上就来了。
2014年,在索契冬奥会开赛前夕,王濛在训练中意外骨折。消息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捏了把汗,王濛在500米短道项目上绝对是王者般的存在,没有了她,中国队别说赓续上一届的辉煌,就是拿一枚金牌也难,全队上下也非常紧张。
这时,李琰作为一位出色教练员的素养完全展现了出来。她没有慌乱,而是点了一位28岁老将接替王濛出战。这位老将就是后来夺冠的李坚柔,当时她已经28岁,大赛经验廖廖,但李琰就是看中她沉稳果决的性格,认为她能够成为中国队的一名“奇兵”。
果然,到了索契赛场上,在范可新、刘秋宏两位老将意外出局,外国队员都对金牌虎视眈眈以致人仰马翻之际,李坚柔从容地冲过了终点线,加冕奥运冠军。
除此之外,李琰还特地隐瞒了1500米选手周洋的恢复情况,让韩国队以为金牌唾手就来,结果打乱阵脚,金牌顺利被咱们收入囊中。
这操作,不服不行。
2018年平昌冬奥会,面对大量不公平的判罚,依旧是李琰挺身而出。虽然很难撼动韩国的主场优势,但中国冰雪健儿们没有丢人,武大靖毫无争议地拿到了500米短道速滑金牌。
去年,在北京冬奥开赛的3个月前,李琰重新执起国家队教鞭。
04
从2006到2022,16年时光过去,回国执教那年,李琰的女儿贝拉才两岁,如今已亭亭玉立。
多年里,老师们总怀疑贝拉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谈及女儿,李琰说:
“将来她知道了妈妈在这段时间所做的——带领中国队去夺取冬奥会金牌,会为我骄傲的。”
她说过:“信念是看不见的,你要相信它并为之奋斗,最终才会成功。”
34年前那句“神龙腾飞”不仅是李琰,更代指所有的中国健儿。
他们在冰场上不断续写的传奇,也是中国与冬奥与冰雪绵延不断的故事。
在未来,一切还将继续。
参考资料:
《面对面·奋斗者·李琰》
《短道李琰》周末人物坊
《短道李琰》体育在线专访
《每一天》李琰纪录片
作者简介:谢必安,一条不断奔跑的狗。
编辑、排版:王云峰
二审:李 津
三审:赵海旭
投稿微信:810739902
转载及商务微信:fennyispink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原标题:《这个女人才是中国速滑yyds,被王濛疯狂炮轰过,却带出4届冬奥冠军,听听她的传奇故事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