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可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有哪些?

2022-02-23 07: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低血压,是一种在快速站立时血压明显下降的情况。其为由卧位转为站立位,或直立倾斜试验倾斜角度大于60°,最初3分钟之内收缩压持续下降大于20 mmHg,或舒张压持续下降至少10 mmHg,可伴或不伴有自觉不适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直立性低血压在各年龄阶段均可见,

但老年人常见(15%~20%),

尤其是合并多疾病的虚弱老年人

(在养老院人群可达50%或以上),

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

哪些药物会引发直立性低血压呢?

01

中枢α2受体激动剂

中枢α2受体激动剂具有广泛的降压作用,能使肥大的心机回缩而应用于临床。

常见药物:可乐定、甲基多巴、胍那苄、胍法辛。(他们不仅可作用于中枢也可作用于外周血管的α2受体,其主要降压作用是刺激血管运动中枢的α2受体,抑制交感神经活动。)

服用可乐定期间,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约为3%;胍那苄和胍法辛的副作用与可乐定相似,但程度都轻于可乐定。老年患者对降压作用较敏感,肾功能随年龄增长降低,应考虑减量服用,并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性植物神经损害的患者,此类药物会引发直立性低血压甚至使之恶化。

02

α1受体阻滞剂

α1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

(如皮肤、粘膜血管,以及部分内脏血管),

激动时引起血管收缩。

α1受体阻滞剂全称是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

高血压

通过扩张血管产生降压效应。

常见药物: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阿夫唑嗪等。

哌唑嗪因存在“首剂现象”,服药90分钟内可致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悸等,当直立体位、饥饿、低盐时更易发生;特拉唑嗪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较少;多沙唑嗪服用后常见血管异常的不良反应,即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约为1%~10%;阿夫唑嗪也存在体位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但较为罕见。

2

前列腺肥大

通过抑制分布在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α1受体,松弛平滑肌,达到缓解膀胱出口动力性梗阻的作用,并可改善排尿期症状(包括排尿踌躇、排尿困难以及间断排尿等)和储尿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夜尿增多等)。其不影响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不能减少急性尿潴留的发生。

常用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等。

服用坦索罗辛,存在偶发的循环系统不良反应: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等,以及失神、意识丧失(可能出现与血压下降相随的一过性意识丧失)的严重不良反应且当与降压药物合用的时候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

03

β受体阻断剂

β 受体阻滞剂具有心血管保护效应,

主要机制是对抗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能递质毒性,

尤其是β1受体介导的心脏毒性作用。

其还有抗高血压、抗心肌缺血、

通过抑制肾素释放而发挥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

改善心脏功能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

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常用药物: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α、β受体阻滞药)、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滞药)等。

普萘洛尔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对高血压也有一定疗效,不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美托洛尔作用与阿替洛尔相似,对β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对β2受体阻断作用很弱,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可与利尿药和血管扩张剂合用)及心绞痛,体位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较少见。卡维地洛适用于有症状的心力衰竭,也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对于心血管系统治疗早期偶见心动过缓、直立性低血压等。

药师提醒

针对体位性低血压,日常活动中应注意:

1.避免快速站立或站立不动,变换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2.卧位准备起床时,可先活动下肢肌肉,由卧位转为坐位,几分钟后再转换为站位等。

供稿 / 林城江

原标题:《可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有哪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