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文字的“密林中”,走向影像的“罗生门”
1922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文学杂志《新潮》的新年特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密林中》。此后,黑泽明以此为蓝本拍摄的电影《罗生门》,使此文在芥川龙之介创作的150多篇短篇小说中脱颖而出,广为大众所熟知。今年是《密林中》诞生100周年,从文字到电影的这个“复调”故事依然焕发着生命力。
在短暂的35年人生中,芥川龙之介创作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它们篇幅短小,情节离奇,氛围诡异而冷峻。
芥川龙之介在书斋中
《地狱变》里为了追求极致造诣而将女儿惨死化为灵感的画师;《鼻子》里因为面容而被欺凌却心生出奇特牵绊的和尚;《罗生门》中身处乱世在道德边界挣扎却最终屈服于人吃人的底层武士……
芥川龙之介以短篇小说著名
相比之下,《密林中》的情节显得平静很多,用不长的篇幅,讲述了一个多视角的故事:武士带着妻子在密林中遭遇强盗,武士被杀、妻子被辱、强盗被抓。但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在妻子、强盗、武士亡魂的叙述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版本……究竟哪一个是真相?小说没有答案。
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讲述了小说《密林中》的故事
暴力、斗争、情欲、扑朔迷离的案情、迷雾重重的人性……在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中,《密林中》并不是最出挑的一部,但却是最适合影像化的一部。1950年,黑泽明将之搬上银幕,并略加改编,以芥川龙之介另一部小说的名称将之命名为《罗生门》。影片问世即横扫各大奖项,并且对此后多位中西方重量级导演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此,“罗生门式”成了一种不同视角阐述同一事件的代名词。而“密林中”的这个经典的罗生门式故事深得电影创作者之心,一次又一次被搬上银幕。
电影《罗生门》剧照
1964年,美国导演马丁·里特邀请了包括保罗·纽曼、劳伦斯·哈维在内的当时一众好莱坞当红明星翻拍了黑泽明的同名影片《暴行》。甚至连拍摄手法也和《罗生门》类似:运用大量闪回镜头讲述杀人案始末。里特将故事背景放在19世纪末美利坚西部一个荒凉的小火车站,小说中的武士、强盗、女巫等人物,也根据时代背景变成了传教士、探矿家和骗子。
电影《暴行》剧照
可惜的是,影片并不算成功。有评论将之归结于舞台剧式的呈现;也有人认为女主角过于用力的表演方式;总之,影片上映后反响平平,完全不似黑泽明的《罗生门》那般横扫各大电影奖项。
到了1997年,日本导演三枝健起决定重拍这个故事《迷雾》,启用的几乎也都是当时的“顶流”——刚从宝冢男役转投大银幕的天海祐希、在东南亚地区如日中天的金城武、以及当红明星丰川悦司。
电影《迷雾》剧照
这一次,“罗生门”的故事被放在远离尘嚣的原始森林里。与《暴行》的全面复刻不同,同样是在密林中,《罗生门》中阴森吊诡的枝叶与光线,在《迷雾》中则呈现出闪烁的美。溪流、古木、薄雾、瀑布裹挟着几个人物身在其中的情欲流动,《迷雾》更像是带着实验风格的舞台剧,甚至有些中国武侠片的意味在里面。
电影《迷雾》剧照
《迷雾》讲了《密林中》的故事,但似乎讲的又不是这个故事。就像2014年大热的美剧《婚外情事》中令人称道的男女主角各自视角的“罗生门式”叙述手法,尽管已经过去了100年,小说《密林中》仍然激发着电影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原标题:《从文字的“密林中”,走向影像的“罗生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