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做题家有哪些特点?

2022-02-19 18: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鹰眼荷鲁斯 历史心发现

概括起来,做题家大概有一些鲜明特点,其中有的特点来自儒家文人的原型心理、来自科举时代的遗毒,还有的来自现代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综合来看,所谓的做题家其实和出身城市、家庭层次没有必然的挂钩关系,但确实和城市等级和家庭背景存在大概率的重合。

那么到底有哪些特点呢?首先是思维路径单一,觉得只要精通一条路和解决方式,就可以解决所谓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90后成长的时候还有一句令人耳熟到厌烦的话“学号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这种单一思维的体现。

这涉及到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做题家的核心问题是盲目进行重复训练,只要战斗模式不变,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只要战斗方式一变,就非常容易吃瘪,等于说一个将领熟悉了使用固定阵型迎击固定的对手,但是只要敌军战斗风格一变,就很容易大败而归。

接下来就是第三个问题,那就是将重复训练+吃苦=注定有回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老子都做了这么多题,为什么收入还没戏子高,为什么有的同龄低学历男女靠着卖脸子能落户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老子苦读这么多年没有婊子和经商贱户赚的多(事实就是如此,没有被社会教育才会有这些幼稚的愤懑)。除了那些只关注自己教学业绩的老师会给做题家们这种许诺之外,真实的社会可不会这样教育任何人,有本事有一技之长(包括人际关系,包括眼界和知识面,包括家庭储备)就能鹤立鸡群,以前一个大陆博士生通过报销坐上了列车的高级软卧,但发现同车厢的是养猪大户和农村土豪,顿时在内心里受到暴击、感到无比屈辱。

因为很多做题家,特别是从学校到学校的青椒,因为种种原因(收入、在庞大书本海洋面前的迷失自我和谦虚、缺乏和学校外人群的接触)有些人维持着一份和年龄不相称的过分谦卑、怯懦或者一厢情愿的天真,让人不禁联想这些人一旦进入社会、失去了学校这个培养皿,会遭遇什么。

然后的问题,就是将自己绝无仅有的苦练多年的“绝技”当作可以大杀四方的杀招,可以一举功成名就封妻荫子,但问题是学校培养出来的杀招-----考试技巧和知识在多数时候是屠龙之技,做题家是能指望自己的考试技巧变成嫪毐的大车轴、亚历山大斩断戈尔迪乌斯之结的利剑,还是弥达斯的黄金之手?考试技巧、被做题家读死的死知识,和武德、财富、性魅力根本就没有必然关系。关在书斋和学校里的巨婴怎么可能拥有真正的胆识、武德和魅力?

最后,做题家的大部分训练是靠苦功和奴隶式努力维持的,如果没有持续的热爱和物质财富的支持,奴隶式训练(乃至头悬梁、锥刺股的自残式、表演式训练)维持的优势很难敌得过天赋、热爱加上物质基础的组合。纵然大多数人没有万贯家财和天赋,但是找对赛道、发掘热爱,也会比浑浑噩噩的做题家僵尸强得多。

而且按照这种模式训练出来的人就算能够通过高考、考研和公务员考试获得头衔和名望,但如果还想像古代那样通过考试光宗耀祖、换取田宅,那这样的人只会越来越刻薄、越来越投机,所有的自残式训练没有稳固的物质财富积累,“民无恒产,因无恒心”的判断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帮助他们维持所谓优势的教育体系非常脆弱,导致这些单向度的人面对挑战和战斗很容易一蹶不振,一旦发现现实将他们迷信的那一套彻底打碎打垮,就很难重新站起来,他们很难承认自己的失败和无能,所以很难重新构建新的技能树,然后把大把时间用于自怨自艾,活在往日辉煌中,然后高考分数或者考研分数就成了他们一辈子的人生股票走势的高峰。最后,这个群体内部还互相看不起,但问题是在丰富的社会面前,所有这样的纸片人(身体素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纸片人)注定只能成为被淘汰的旧时代的送葬纸钱。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诞生于明代,投机的费拉游士有什么资格嘲笑有产业、有丰富蛋白摄入量、能战斗的屠夫?帮助信陵君锤杀晋鄙、拯救赵魏的朱亥、大杀韩国相府的聂政、汉初功臣樊哙都是屠户出身,做题家既没有恒产,也没有恒心,当然不具备这样的武德,所以并没有资格歧视其他什么人。

最后,本文说的做题家是一种或多或少存在的、被教育模式打压出的心态,而不是具体的几线城市养出来的小孩子,大城市考上985211的照样有做题家废物,小地方出来的人可能是上天”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结果。

著名的拱白菜理论的演讲者其实不算典型的做题家,真正的做题家是他那些更加默默无闻、没有舞台的同学。

原标题:《做题家有哪些特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