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观察|“脚臭盐”乘虚而入,不能让盐改背锅

胡印斌 
2017-05-03 15:0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一种加热或由手搓后,会散发出浓烈的臭脚味的“脚臭盐”,在陕西渭南、安徽阜阳、山东泰安和莱芜、江苏海门、江西新余等地相继曝出。其生产厂家是河南省平顶山神鹰盐业有限责任公司,多地职能部门已要求该品牌食盐下架。

从今年元旦起,《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开始实施,取了持续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涉盐企业可以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有人藉此认为,正是因为这种“放开”,才导致了食盐市场良莠不齐,“脚臭盐”乘虚而入。

这样的论调一点都不新鲜。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以此质疑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认为改革搞乱了既有的秩序,出现种种问题。确实,当既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而新的制度体系、监管格局还没能发挥作用之时,市场上必然会因为权力真空而出现“失灵”现象。这是事实,但“账”却不能记到盐业改革上面,而恰恰表明改革不到位。

一者,此前食盐专卖的时候,类似的食盐短缺、问题食盐等种种危机,也并不鲜见,几乎隔几年就会爆发一次。而每次都会让百姓午夜惊魂,惶惶不安。

再者,此番出现“脚臭盐”乱象,问题并非出在食盐经销放开,而是出在监管没能跟得上改革的步伐。涉事的平顶山神鹰盐业有限责任公司,本来就是“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并不是新放开的企业。

专营也好,放开也罢,政府监管部门都应该依法治盐,确保食盐的质量和供给安全。一个责任明确、运行高效、反应快速的监管体制,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平日里监管不到位,出了事却抱怨改革放开了市场,这是一种典型的倒因为果,也有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精神。

事实上,从“脚臭盐”3月份现形到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有关部门似乎并无太大的作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

根据国务院规划,今明两年属于盐业体制改革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的设置本身,就是希望各地各部门尽快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切实完善监管体制,强化监管能力,并在安全标准更新、电子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重点突破,以应对全国竞争型市场的逐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了问题却无人过问,甚至推诿卸责。

要之,“脚臭盐”在这个时候爆发,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有关方面推进盐改的一个契机。当此之时,有必要真正运用市场思维,以对民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推进改革,构建一个充满活力、优胜劣汰的盐业市场,管好百姓碗里那一撮雪白的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