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盛韵︱美国文坛的长寿主编
《纽约书评》主编罗伯特·西尔弗斯
《纽约书评》的创刊主编罗伯特·西尔弗斯去世后,欧美各大报刊纷纷悼唁,极尽荣哀。西尔弗斯1963年参与创立《纽约书评》,在任上去世,主编生涯长达五十四年。大家也注意到了美国文坛的一个显著特征:上世纪中期高眉杂志主编的普遍长寿。威廉·肖恩在《纽约客》也正好干了五十四年,1933年开始担任“执行主编”,1952-1987任总编辑。肖恩是从哈罗德·罗斯手上接过《纽约客》,罗斯自1925年创刊起一干就是二十七年。另一位长寿主编是《巴黎评论》的乔治·普林顿,1953年他与几位朋友一同创立刊物,2003年在任上去世,正好五十年。诺曼·波德霍雷茨从1960年开始任《评论》主编,干了三十五年,与无数人翻了脸。
不过就连西尔弗斯和肖恩,也无法击败《党派评论》的威廉·菲利普斯,他与菲利普·拉夫在1934年创办左翼刊物《党派评论》,2002年于任上去世,虽然其时刊物早已风光不再。2003年《党派评论》寿终正寝。主编一份刊物六十八年,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上述大部分人的继任都干不长。《纽约客》接肖恩班的也是一位传奇编辑罗伯特·戈特利布,可惜他似乎更适合在出版社工作,在《纽约客》闷闷不乐地只干了五年。接下来的社交女王蒂娜·布朗也没干多久,六年而已。现任主编大卫·雷姆尼克颇有长寿相,已经做了十九年,依然劲头十足。《巴黎评论》的普林顿去世后,十四年里换了三任主编。
《伦敦书评》主编玛丽-凯·维尔梅斯英国目前有长寿相的是《伦敦书评》的主编玛丽-凯·维尔梅斯,1992 年在创刊主编卡尔·米勒自动离开后,她任主编至今二十五年。1979年《伦敦书评》创立时她是副主编,这样算来已经干了三十八年。有人说,因为她出生在美国芝加哥,所以自带美式毅力。《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布鲁斯·里奇蒙干了三十五年(1902-1937),伍尔夫和艾略特都是他的作者。此外增刊主编任期平均十几年左右。
西尔弗斯和肖恩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没有为继任和刊物的未来做打算。目前《纽约书评》依然没有主编。
最近横扫各大英语书评的小说是乔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的首部长篇《林肯游中阴》(Lincoln in the Bardo)。乔治·桑德斯的短篇小说在文学评论界被誉为天才之作,此次首度尝试长篇,自然引人瞩目。小说设定在1862年2月的一个夜晚,其时美国内战正酣。林肯十一岁的幼子威利因感染伤寒夭折,据当时的记载,林肯半夜独自去地下墓室,抱着孩子的尸体。书名的中阴,来自藏传佛教,是灵魂在死与重生之间的状态。威利以为父母会来接他,不顾墓地里其他鬼魂的劝告,停留在中阴地带等待父母。这些鬼魂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转世,只能永远困在中阴。因为这是一部合唱式作品,出版社同时推出了有声书版,由一百六十六位演艺界人士分角色朗读,包括明星本·斯蒂勒、朱莉安·摩尔等,桑德斯本人也读了一部分。
威利在中阴逗留得时间越长,就越无力抵挡一种藤蔓般邪灵的缠绕,最终这掐人窒息的藤蔓会将他与永世之光彻底分离。在其他知道如何影响活人思维的鬼魂的帮助下,威利占据了墓室中的林肯的头脑,最后父子二人终于接受了死亡的事实。
托马斯·曼和斯蒂芬·茨威格既不是朋友也不是仇人,他俩的通信集Briefwechsel: Dokumente und Schnittpunkte为读者提供了有意思的琢磨素材。通信集中有四十一封曼的信件和明信片,茨威格只有十七封留下。曼写给茨威格的早期信件中,大大赞美了茨威格写的罗曼·罗兰传,以及写荷尔德林、尼采等人的随笔,虽然曼私下里从来没说过茨威格写得好。茨威格也客气地回信,说曼的小说人物菲利克斯·克鲁尔有望成为德语文学中的匹克威克。
他俩在流亡岁月里渐渐表达出了真想法。他们对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看法有大分歧,茨威格为施特劳斯的歌剧《沉默的女人》写了台本,而他的犹太身份导致施特劳斯被纳粹解雇。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误读了弗洛伊德。茨威格自杀后,托马斯·曼的长子克劳斯极为同情茨威格的选择,而托马斯和许多流亡人士都觉得这是一种背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