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农场厨房的隐秘与伟大

2022-02-21 12: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我们为什么要做食物?

我的朋友的回答是:“那是一段只用向自己交代的时间。”

她在北京乡下开了一个带农场的咖啡馆,也是自己住的地方。每天下班开车到家需要一个半小时,但她发现,这一个半小时,因为有了农场厨房的召唤,变成了她一天中最期待的时间。

准备晚饭的愉悦会让她从瘫坐变成直立,在等待米饭变熟的时间里,她尽量不处理工作,不看任何电子产品。淀粉的香味慢慢散发到空中,屋里因为火焰而温暖,空气中的水分开始变多。揭开锅盖之后五分钟,她会把自己的脸凑到锅上空,感觉自己在办公室里干枯的脸部和心灵都慢慢地恢复了弹性。 

“我生待白日,夏梦悠悠长。”夏天的乡间虽然有蚊子,但白日悠长,即便七点到家,她依然可以把桌子搬到户外,好好地吃一片在自家火炉里烤好的披萨,配一杯霞多丽酒,看着天边晚霞,感叹人生还是有美好的部分的。

 

另外一个女生Rita在上海金山区做了一个更大的农场“日脚农场”,她大学在英国学习艺术。回上海做了农场之后,早上六点开车去农场,下午四点回市里,虽然不用跟办公室的人际关系搏斗,但要学会跟自然界相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大自然是活的。她说有时虽然觉得天气还不够暖,但必须要在某个节气前种下蔬菜和稻米,一旦过了那一天,植物就容易坏,这让她觉得非常神奇。

她种了二十亩蟠桃,桃树的生命力惊人,一棵树上可以结三百多颗桃子。她跟工人还需要去掉很多,才能够保证每颗桃子的养分充足。真实的“桃李满天下”。

我的北京朋友,在更微小的层面上感知到了大自然的活力,最开始的起因是她种了豆子,但根本吃不完,她试着自己做豆豉。看看网上的视频,保持温度合适,然后将豆子放到适合发酵的环境几天,揭开上面的棉布,就能看见一层白毛,原来一粒粒的豆子也听话地结起了块儿。

她又使用同样的方法做了味缯、酱油和面包,满屋子都是食物的气息,植物的香气,有时还有面包发酵时那种微微的酸气。

每天回到屋子,她都觉得,虽然只有自己一个人,但整个屋子都是活的。

  

一个农场,就是一处小小的植物剧场。Rita的农场不建大棚,都是露天种上海本地的菜,按照二十四节气,不停地上演出各种各样的小型戏剧——开春有鸡毛菜和生菜,到了五六月,就是各种瓜豆,番茄到七月份收获,到了中秋前后,就有茭白和芋艿。

稍微了解了农学的知识,她也开始感叹自然造物的神奇,夏天在田野里疯长的毛豆,摘下来煮好,能让一天劳作的烦闷很快消失。农人告诉她:毛豆养人,后来才知道,是毛豆中含有大量的钾,正好能将人体随着汗水流失的营养成分弥补回来。

秋天干燥,农场的水沟里又正好长出了茭白,用来炒肉丝和魔芋,味道虽淡,但带有一股清气,吃下去觉得体内的躁郁都消失了。逢到肠胃不舒服的时候,把生板栗剥出来,跟秋天的菊花一起焖在自家产的大米里,当那粉糯的圆粒随着白粥滑进喉管,微微作痛的胃也得到了安抚。

最好的时候是冬天,正是身体最需要水份的季节,经霜打过的青菜、花菜、西兰花、白萝卜、红萝卜,水份都格外充足。大棚种植的根本不能比:“白萝卜自然清甜,胡萝卜蔬菜的味道特别浓郁”。炖一锅萝卜肉汤,再放几只蛋饺,喝一口清甜下去,仿佛每个毛孔都打开了,干燥的皮肤也变得更加滋润和透亮。

跟自然相处,人的想法都变得不一样。爱下厨的Rita以前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现在她说吃到一样美味的食物,第一反应是“赶紧种一点。”

 

我到这两位朋友的农场去过好几次,都会感觉到自然界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活力,帮她们在厨房处理土豆、山药、青菜,几天下来,自己手上的皮肤好像也变得更加滋润、柔软。

受到他们的影响,我每个月都会从他们的农场购买应季的蔬菜,这一年多下来,我和家人越来越喜欢天然食物。

看完聊一聊

你有没有过开一个农场的想法?

如何在城市中吃到更天然的食物?

你有没有自己的办法?

在留言里跟大家交流交流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悦食Epicure © 2022版权所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