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江省代偿大学生创业贷款?等等,这里有点误会先搞清楚
原创 巴九灵 吴晓波频道
代偿绝不等于等于政府免费帮创业者兜底。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昨天,有一则新闻在朋友圈刷屏了。
准确地说,都已经不限于朋友圈了,估计很多浙江人都收到了外地朋友发来的这条新闻: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学生想创业,浙江省将提供10万元到50万元的创业贷款,若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元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
新闻广为传播后,有媒体向浙江省人社厅进行咨询,相关负责人提供了专门负责此事的电话,但同时表示,目前这个电话已经被打爆了,可能无法接通,结果就真的一直无法接通。
有朋友来跟我说:你们浙江政府是真富啊,做年轻人的天使投资人。
我回复说:浙江政府家底殷实不假,但你是不是对贷款和代偿有什么误解?
政策优厚但绝不等于送钱
单独看那则新闻,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错觉:创业成了,我功成名就;创业失败,政府替我还贷款。
真的会有这等好事?这里先递一杯冷水给大家。
昨天新闻发生后,有媒体咨询了浙江省人社厅的相关人士,情况得到了澄清: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创业帮扶政策并非新产物,而是出自《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就业的意见》(浙政发[2015]21号),目前略有迭代。
在2015年的这份《意见》中,明确提到了:“由创业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贷款被认定为不良的,贷款10万元以下的,由创业担保基金全额代偿;贷款超过10万元的,由创业担保基金代偿80%。”而这个创业担保基金,其出资方便是浙江省政府。因此,由创业担保基金代偿,也可以说是由政府代偿,看来陈副厅长所言非虚。
但是,代偿却绝不等于等于政府免费帮创业者兜底。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浙江省财政厅又联合印发了《浙江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其中第十七条明文规定:
发生风险的一类贷款(即由创业担保基金担保的贷款),经创业担保基金代偿后,经办银行仍应积极追偿贷款……在规定期限内确实无法追偿的,可按规定程序从担保基金中核销。
简单来说,当创业者还不上钱之后,创业担保基金会先替创业者把钱还给银行,防止银行呆坏账增多。创业者等于从欠银行钱,变成了欠创业担保基金钱,银行还是会负责追债的。只有银行确认创业者实在还不起了,这笔账才会一笔勾销。
虽然目前官方尚未确认政策是否有新的重大迭代,但理应不会偏离原有方案太多。
如果有人骗补、骗贷怎么办?
自己借的钱最后还是要自己还,但政府兜底的可能毕竟是存在的,肯定会有人担心国家的钱被浪费。
有人会问,如果担保基金先行代偿,银行便已经收到钱了,还有动力追债吗?
这一点政府考虑到了。《办法》第二十条和二十四条规定,当经办银行创业担保贷款代偿率(当年累计代偿金额/当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达到10%时,就暂停发放新的创业担保贷款,并取消该银行的财政补助资格;达到20%时,则彻底取消该银行办理创业担保贷款业务资格。
个中逻辑其实和其他商业贷款是一样的:你们银行呆坏账多,证明你们的风控能力有问题,那放贷的生意也就别做了。这对银行来说是生死线,是万万不敢懈怠的。
所以,在这个政策体系中,创业担保基金既帮助创业者降低了贷款难度,又给银行加了一道缓冲,是个名副其实的担保者,而非无条件兜底的天使投资人。
还有人会问,如果有人钻政策空子骗贷款怎么办?
有人想到了这种可能,编出了这样的段子:高价求购高校毕业生,代定制方案,包创业失败,10万利润四六开。
假设真的有法外狂徒敢照着这则段子行动,那么他很快就会发现“计划很完美,实现起来很困难”。因为想拿到这笔贷款,还有很多门槛,包括但不限于: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必须有切实的经营活动;贷款只能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不能用于购买股票、期货等……
此外,《办法》第十六条还规定,经办银行可视情况要求一类贷款借款人提供一定形式、一定比例的反担保。简单来说,虽然创业担保基金已经为创业者担保了,但银行还是可以要求创业者再质押点什么。
现在,你还觉得有人能从政府手里薅到羊毛吗?
实际上,确实极少有人曾薅到羊毛。据浙江省人社厅透露,自2015年至今,浙江通过创业担保基金扶持了一大批创业者,但没有赔付多少。
帮助年轻人创业不能光靠“撒钱”
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搜索“创业”,可以看到有很多针对创业者的福利,比如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孵化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足见浙江省对创业的支持力度。
目前,各个地方政府都在拼命开条件吸引人才,杭州等一二线明星城市如此,三四线城市也不甘人后。大家都知道有人才有未来,但大家吸引人才的方法,似乎又都是围绕着“撒钱”二字。
年轻、优秀的人才需要钱吗?需要。但他们更需要在城市里建立自己的事业。
创业是一件风险很高、成功率很低的事情,给钱只能算是提供了一个安全垫,防止还没爬两步就摔倒,或是摔倒了再爬不起来。想要攀登成功,创业者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地方政府能帮的也还有很多。
这个创业补贴政策到底有多大作用?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政府还能为大学生们做些什么?接下来我们采访了一位创业导师和一名律师,他们对于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这个政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年头鼓励大学生创业不靠谱”,我不认同这种看法。评价一个政策,要站在社会整体效益的角度看问题。浙江政府鼓励创业,当在浙江创业的年轻人越多,虽然失败的人越多,但成功的人也越多,而如果大家都不创业,最后能创出来的人就微乎其微。
创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成功的人数只有塔尖这部分,99%的大学生创业都会失败,但政府依然要鼓励年轻人去折腾。当有大量年轻人创业时,最后的总体效应才会呈现出来。
这个政策从表面看,是政府在为大学生创业承担风险,但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如果大学生都不创业,都选择躺平,这对政府来说才是最大的风险。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许多优秀的企业都来自当年的小创业,今天自然也要继续鼓励和激活民间的创业力量。并且,这为浙江吸引人才打了一波广告,为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来浙江创业种了草。
在今天,大学生就业是个难题,导致报考公务员捧铁饭碗、考研究生缓解就业压力的人数增加,但这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终多数大学生要走向社会,无非就是就业和创业两条路,优质就业岗位有限,所以创业也是一个方向。
但从我在大学做创业导师的经历看,发现这两年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不如5-7年前那一波踊跃,有待进一步激发。
在过去那一拨大学生创业中,有一个好的idea或精美的PPT,就有可能获得风险投资。但经过这几年的洗礼,投资人变得更理性,要求创业者已经走完0-1的阶段,证明是可以盈利的,才有可能投钱。进入创业市场的钱少了很多,意味着大学生创业门槛提高,也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放弃创业。
这时候,浙江用政策来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适度为大学生创业兜底,有助于激发一部分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付诸实践。
当然,大学生创业绝大多数都是失败的,这很正常。对于大学生创业,不能以“赚了多少钱”“交了多少税”作为衡量的指标。成长比成功重要,即使失败,大学生至少也从中汲取了经验,心智更成熟,下次创业会更加靠谱和谨慎,即使转向就业也为他们积累了人生经验。
此外,今天的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公司已经搭建好互联网创业的平台,平台加个体的创业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了。在此基础上是可以鼓励更多个体去创业的,哪怕只是做一个自媒体账号输出优质内容,或者直播带货,也是一种小微创业,也可以做成一个小而美的公司,通过公司化的经营,为整个社会产生效益。
虽然目前还没有官方的明确解释,但我想提醒大家,政府代偿贷款一定是有前置条件的,肯定不是针对所有项目,比如可能是企业经营的专项投入——研发性投入才能符合代偿机制。举个例子,大学生创业时是要研发一种新的专利产品,过程中投入了资金,但是创业失败了,这种可能是可以代偿的,但不是所有的创业贷款都可以被代偿。所以我要提醒各位大学生创业者,一定要谨慎选择创业项目。
有政策就难免会有一些不法分子想钻政策的漏洞。2020年,杭州就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某互联网财务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某通过中介购买应届生个人信息,为其代缴社保、制造虚假的在杭工作证明,随后冒领他们的生活补贴,并从中收取高额服务费,从中获利,最后法院审理以诈骗罪判处刑罚。
可以预见,如果不法分子意图钻政策的空子,很有可能利用大学生创业者的身份进行股权代持,通过各种伪造手段骗取国家政策补贴,甚至骗取贷款,最后牺牲大学生信用,让政府基金代偿,骗取国家财产。对于这些负面问题,我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此政策的实施细则要考虑全面,并且进行动态的审查,很多问题持续观察就定会露出端倪。
作者 | 林克|李梦清 | 当值编辑 | 李梦清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 图源 | VCG
原标题:《浙江省代偿大学生创业贷款?等等,这里有点误会先搞清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