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那些让外国友人欲罢不能的中华“碳水小吃”

2022-02-19 09: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冬奥间隙,马耳他运动员珍妮斯·斯皮泰里在比赛间隙吃豆包的消息迅速走上了媒体热搜。虽然珍妮斯·斯皮泰里的冬奥之路并不顺利,但她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引发了许多中国网友的关注和共情。

其实近年来,除了豆沙包,煎饺、馒头、小笼包,手抓饼、螺蛳粉也都曾征服过外国友人,甚至跨越国境,火到海外。

武打巨星李小龙最爱的“中国肉面包”

看到“马耳他运动员爱吃豆包”的消息,网友王女士想起了自己大学时期的外教老师David。

David来自美国,虽然中国的大学食堂菜品非常丰富,但David和许多中国学生一样,也喜欢去学校附近的“美食一条街”(俗称“脏摊”)搜刮最便宜最本地的味道。而其中,最让David欲罢不能的美食,就是小笼包。“一盒8个,皮薄肉香,一咬开满满的汤汁流入口,十分鲜美,David天天早上去买。曾经有一段时间,考虑到卫生安全问题,学校禁止外食,但David仍然觉得脏摊的东西最好吃,甚至结束任教回美国前,还买了一份带在路上吃。”

小笼包,皮薄肉香,咬开满满的汤汁,味道鲜美。 视觉中国 图

小笼包,这种来自中国江南的点心在国外的名气的确非常大,外国人很喜欢吃这种包裹着美味馅料的精巧面食。“在美国中餐馆都能吃到小笼包,味道还挺正宗的,纽约的唐人街还有上海南翔小笼。”曾在美国从事汉语教育的王安迪介绍道。

在上海地区,小笼包正确叫法是“小笼馒头”。 南翔小笼馒头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点,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同时驰名海外,在日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设分店,并曾被《纽约时报》推荐“世界十大美食餐厅”之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美国前总统克林、加拿大前总督纳蒂欣等均曾慕名品尝过南翔小笼。

上海南翔馒头店。   维基百科 图

然而有意思的是,小笼包在被西方真正翻译成“Xiaolongbao”之前,有很多有趣的译名。据说早在50多年前,中国移民把小笼包带到了西班牙,在西班牙语菜单上,小笼包的名字是 “中心加肉的中国面包”。由于美味可口,有的西班牙餐馆或酒吧也出售类似中国小笼包的食物,但被叫做“西班牙产中式夹肉面包”。

1990年代后,中国移民大量进入西班牙,中国饭店也开始增多,小笼包成了中餐馆必备的主力食品。在菜单上,小笼包时常被写成“小龙”或“中国小龙”,有的店家为了招揽生意索性将小笼包写成英文名“Bruce Lee”(李小龙),解释成“武打巨星李小龙最喜欢吃的中国肉面包”,让人忍俊不禁。

外国朋友品尝小笼包。    视觉中国 图

日本的“煎饺情结”和“疯狂的馒头”

在日剧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节,深夜,一名上班族走进街边的居酒屋,向老板要了一杯生啤、一份拉面煎饺套餐。没错,拉面配煎饺,听上去有些“奇葩”,但是在日本,饺子通常作为配菜,而不是主食。

中国饺子文化非常丰富,有水饺、蒸饺、锅贴、炸饺子等等,配馅更不要说了,多种多样,但“固执”的日本人最钟情的只有一种——猪肉卷心菜馅煎饺,佐以酱油、醋和辣油。

在日本,饺子通常作为配菜,而不是主食。

据说,日本人吃饺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期,在《舜水朱氏谈绮》中记载,明代儒生朱舜水于1689年将鸭肉制成的饺子(当时被称为“福包”)送给了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由于曾任黄门官,因此也被称为“水户黄门”)。顺便说一句,水户黄门还是第一个吃拉面的日本人。

明治时代,随着肉食禁令的解除,当时的中国餐馆已经开始供应饺子,菜单上用中文发音标注,并添加“猪肉煎馒头”等解释,但并未在一般家庭中普及。二战后,大批归国人员把中国东北的饺子文化带入了日本,据说因为没有锅,于是用铁板代替,日式煎饺开始出现,东京也不久出现了专门的“饺子店”。后来随着冷冻食品技术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促进了饺子的发展。如今,“饺子的王将”与“大阪王将”是日本两大主要的饺子餐饮连锁店。

日本人吃饺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期。    维基百科 图

在静冈县滨松市,饺子还成为了当地著名的乡土料理。而栃木县宇都宫市更是全日本消耗饺子最多的地方,宇都宫车站前竖立了一尊著名的饺子雕像。每年 11 月上旬,宇都宫中心街区还会举办“宇都宫饺子节”。

位于JR宇都宫车站西口的饺子像。  维基百科 图

宇都宫饺子专门店。  

除了煎饺,另外一种“碳水食物”也备受日本人喜爱,那就是馒头。关于起源,有一种说法是,1241年(日本仁治二年)曾在南宋留学的僧人圆尔在福冈博多一带化缘时,向一直对他很亲切的茶馆主人传授了馒头的制作方法,并赠写了一块“御馒头所”的招牌(现存于东京赤坂的虎屋菓子资料室)。当时的馒头多半是加入了砂糖的甜馒头,或者加入了酒糟的清酒馒头,后来又融入日式传统点心的制作技艺,慢慢演化成了日本和菓子的一种。

现存于东京赤坂的虎屋菓子资料室的“御馒头所”招牌               虎屋菓子资料室 图

用于庆典的日式红白馒头。       

事实上,在日本街头的便利店里,另外一种“馒头”也随处可见,这一类更接近中国的包子,因此也标注为“中华馒”,通常是猪肉馅或豆沙馅,表皮更加松软湿润。如今口味更是花样百出,披萨包、咖喱包、巧克力包、樱花包等等,在挑战人类味蕾的道路上“疯狂”探索。

日本LAWSON超市售卖的肉包、披萨包、牛肉咖喱包、巧克力包、红豆包、黑芝麻包、叉烧包(从左往右)。  日本LAWSON官网 图

螺蛳粉,征服了爱辣的斯里兰卡人

前几年,柳州螺蛳粉凭借独特的气味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味道,一跃成为网络宠儿,在收获了大批国内粉丝之后,也开启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之路,出口至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德国、意大利、荷兰、法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柳州海关完成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出口申报前监管235批、货值约525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约89.5%、79.8%。

2022年1月8日,广西柳州市各大螺蛳粉企业积极生产,全力供应节前市场。 视觉中国 图

海外华人,无疑是螺蛳粉的主要消费群体,但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此也跃跃欲试。

在马尔代夫工作的刘英俊第一次把螺蛳粉带给斯里兰卡的同事吃时,没想到得到一致好评。

“刚开始对于气味是有点抗拒的,但我好几个同事尝过后,都很喜欢螺蛳粉那种酸辣的口味。现在我室友完全免疫了,可以在我吃螺蛳粉的时候,坐在我对面聊天。”刘英俊告诉记者。

螺蛳粉味道让人抗拒,但吃了以后就会上瘾。   视觉中国 图

刘英俊认为螺蛳粉的味道之所以很吸引斯里兰卡人,是因为生活在南亚热带岛国的人民普遍嗜辣,辣椒是菜肴中都离不开的调料。另外他们也爱吃炒面、炒饭等等,尤其喜欢中国的凉面、米线。

“在斯里兰卡,当地也有一种类似米线的食物,名叫‘String Hoppers’,吃的时候直接用手把咖喱拌进去,然后抓一把当主食来吃,而不是当粉来嗦。”刘英俊介绍道。

在斯里兰卡,当地也有一种类似米线的食物。     维基百科 图

当然,像螺蛳粉这样特殊的地方美食,想要被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接受,更离不开网络的传播,在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各国美食达人挑战螺蛳粉的视频,而在“网红效应”的加持下,螺蛳粉为代表的中国美食俨然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的输出。

“现在很方便,螺蛳粉、自热小火锅等等在海外的中国超市都能买到。”刘英俊说。

一张煎饼,成了海外创业新项目

2021年,一位中国大妈摊煎饼的视频在社交媒体TikTok上吸引了1300万外国网友的观看。视频中,大妈将用蔬菜汁染成粉色的面糊在铁板锅上滚过一圈,打上鸡蛋,再放上火腿、蔬菜、鸡蛋、榨菜、薄脆等等,麻利地一卷……外国网友们纷纷好奇“这是什么?”,还有网友留言“看饿了,我手里的黄油火腿吐司顿时不香了”。

近些年,中国煎饼果子铺也开到了国外。不少老外们不仅爱吃,还专门排队去观看这门“神奇的手艺”,甚至还有外国朋友“偷学”了起来,靠卖煎饼果子谋生。美国人布赖恩·戈德堡(Brian Goldberg)就是其中一位。

老金煎饼铺  

据新华社报道,布赖恩中文名叫金伯亮,外号“老金”,他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学习中文,1998年在北京留学时被煎饼深深地吸引。

“我在中国时特别喜欢吃煎饼,又热乎又新鲜,还可以自主选择配料,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但是回到美国之后就吃不到了。”老金说道。

煎饼果子,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小吃之一。 视觉中国 图

于是布赖恩萌生了学习制作煎饼的想法,并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探访了北京、天津、山东的煎饼摊儿,最终在北京拜了师傅。回到美国后,他在纽约中城开了一家“老金煎饼(Mr Bing)”铺,根据美国人的口味,对煎饼配料进行了改良,比如用海鲜酱替换腐乳,炸馄饨皮替换油条,并还创新地开发了烤鸭、醉鸡等几种口味。如果喜欢吃辣的,还可以刷上一层老干妈辣酱。

据了解,一份老金素煎饼要10美金,带肉的煎饼就要15美金,一天能卖出几百份,如今在纽约还开了多家分店。

外国朋友们正拿着刀叉吃煎饼。  新华社 图

网友小G向记者介绍,煎饼果子不仅在美国,在欧洲也很火,比如在意大利米兰就有网友拍到一家煎饼果子店前,许多老外排起了长队,慕名来买煎饼果子。

因此如果有机会前往国外,无意中看到外国朋友们正拿着刀叉吃煎饼,千万不要奇怪,谁能挡得住这迷人的中国诱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