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角落丨桥下“长”出咖啡馆,苏州河边的“小确幸”
原创 SUSAS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上海普陀区的武宁路桥,因桥面立柱的欧式装饰而让人印象深刻。
武宁路桥
去年夏天,武宁路桥靠近光复西路的桥下空间突然“长”出一家咖啡馆,常有附近居民把这里当做歇脚的首选,在这里电脑办公或随手翻阅书籍,点一杯咖啡,享受安静的时光。这间不同寻常的桥下咖啡馆登上了年轻人们爱刷的“小红书”,咖啡师也告诉小编这里最近常常有人来拍照片、拍视频。
武宁路桥下咖啡馆(图)和苏河驿(图右)
武宁路桥下咖啡馆
武宁路桥下苏河驿
春节后小编到武宁路桥下咖啡馆打卡,这里人气已经越来越旺,沿着苏州河的漫步道跑步、遛狗的市民,路过了大多会喜欢在这里歇一歇。
武宁路桥下的车流和行人络绎不绝
初春的上海尚有些冷风冷雨,而咖啡馆显眼又温暖的木色和春节的装饰,给行人带来不少的暖意。路过的小朋友好奇地在台阶上玩耍、逗留。小编拉开有些沉重的木门,咖啡馆内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附近的居民已经是咖啡馆的常客
在这间温暖小屋同侧的另一端,是喝手冲咖啡的空间,有时也会接待一些小团体的活动。咖啡师介绍,上个周末,有大学生刚刚在这里开了小型演唱会。两间房子相隔数十米,中间的连接既是长长的走道,也是可供人休憩的室外长椅。
居民经过长长的走道
咖啡馆同侧另一端的小屋
咖啡师还告诉小编,周末和节假日这里已经十分热闹,有音乐爱好者,喜欢在户外开放演奏,他们觉得木地板特别适合打击乐演奏。有个骑行俱乐部也看中了这里,年前俱乐部成员经常在这里碰面,最壮观的一次门口停了20多辆摩托车。有摄影爱好者觉得咖啡馆适合展示摄影作品,于是在这里办了个小小的展览。平时,附近社区有几个小朋友放学后会到咖啡馆做作业,等家长下班。
咖啡店渐渐融入了社区,聚集了人气,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在这里聚集,被这个木质空间的温暖气氛所打动,他们开始主动地为这个空间去填充各种各样的内容。似乎每个来到咖啡馆的人,都找到了自己舒服的姿势。
咖啡馆里的客人留影(左右滑动可见更多)
尽管桥下不如商业街区拥有较多客流,但这家咖啡馆显然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咖啡馆的店员除了负责店内的工作,还会顺带维护户外的公共空间——实际上,营造整洁舒适的户外空间也大大提升了咖啡馆的吸引力。
装饰有春节元素的户外公共空间
武宁路桥下玩耍的居民
武宁路桥下空间的设计出自著名建筑设计师、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张斌之手,他有很多优秀的建筑作品,近年来他又在城市微更新上拿出很多佳作,黄浦江边的“望江驿”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作品。
驿站的概念被张斌延续到桥下空间的更新中,但是在苏州河边做驿站则比望江驿更为棘手:苏州河畔居民区密集,环境复杂多样,可利用空间较少。
从咖啡馆看对面的驿站“苏河驿”
苏河驿的户外空间设计成可翻转的展示空间,居民正在拍照
武宁路桥有张斌儿时的记忆。上世纪80年代初,武宁路桥西侧还是钢铁厂,而张斌的家当时就在距离武宁路不足500米远的小区。
带着这样特殊的记忆和感情,张斌在设计武宁路桥下空间时,更多地是想让居民和行人能亲近这个空间。武宁路桥下空间采用全木质结构,解决了桥下的承重问题;木材表面的温暖质感,又与阴暗的桥洞形成强烈的反差,同时还具有吸音降噪的作用;柔和通透的灯光照明系统,则让整个桥下空间变得通透明亮。
桥下一侧封闭空间是咖啡馆,另一侧驿站可以用来演出,而厕所和预留的自动贩卖机位置,为路过这里的人解决最实际的需求。而如今引入咖啡馆的方式,无疑是一种最能保持桥下空间人气的方法。目前苏河驿已经融合了服务设施、文化展厅、休闲看台、道班房、公厕等多重功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成为苏河驿站重新塑造沿河公共空间的典型案例。
武宁路桥下苏河驿
虽然带有实验的性质,但张斌认为,引入商业模式来运维桥下空间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但他也提醒,企业进入桥下空间,首先考虑的可能还是公益性或者品牌形象的展示,而不是去计算盈利。“总的来说,我觉得桥下空间完全依托商业运营是不太现实,比较好的方式是释放一些政府资源的同时采购一些专业运营力量,两者相结合会运营得更好。”
咖啡馆内景
桥下的地段较偏,难聚人气,很难招商。没想到最终把咖啡馆开出来的,正是这组建筑的施工方SKF公司。公司总经理戈苹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时讲到,“建造驿站采用的是质地极优的花旗松,施工中还有使用大跨度工件技术。整个建筑的格调很高,当然希望后期运营的内容依旧可以符合这个调性。我们团队对这个项目很有感情,于是脑袋一热,索性就自己来运营咖啡店了。”
张斌认为,桥下空间的运维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重要的是用起来,让“消极空间积极化”,这才是桥下空间更新的目的。“消极空间积极化不适合统一模式,如同中医治病的针灸治疗,这些空间的更新需要一个点一个点地落实,然后去激活周边环境。”
桥下空间在申请商业经营许可方面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一江一河”空间的开发利用,能否容得下更多的“桥下咖啡馆”,仍是一道社会综合治理的课题,其实也恰恰证明了一些小而美的新生事物,正在悄然成长。
在咖啡馆自习的客人
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院长、原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表示,城市微更新的目标不是单纯为了“好看”,不是简单的城市美化,而是提升这些空间的功能,让居民感受到便利或者获得服务。伍江教授认为,空间微更新不仅涉及到设计、建设,还涉及更新后的运营和维护。
市委书记李强说:“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一定是细微处特别见精神、特别有味道的城市。”
上海城市里的一个微小改变,背后可能是一次打破惯有思维的创新实践;一个“小美好”的落地,可能是对既有工作模式的巨大突破。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上海毫不犹豫地开始了自己的探索。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我们,带着一颗美好的心去发现、去分享、去体验,上海的小角落,生活中的美好点缀。
居民经过武宁路桥下咖啡馆
苏河驿站_武宁路桥下北岸驿站
项目区位: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桥北岸桥下空间,光复西路南北两侧,滨临苏州河。
建成时间:2021年7月
业主单位:上海市普陀区市政管理中心
设计单位:致正建筑工作室
合作设计: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建筑师:张 斌
项目位置
视觉 | 薛娱沁 校对 |陈敏
摄影©严帅帅 后期©薛娱沁
文章引用新民周刊《“小角落”,微更新》黄祺 、杨维格,上观新闻《坐在“桥洞”里的咖啡馆,换个角度看苏州河》秦东颖 董天晔。
原标题:《小角落丨桥下“长”出咖啡馆,苏州河边的“小确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