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陈忠实逝世一周年|《白鹿原》在1993年有多畅销
《白鹿原》自1993年出版以来,时至今日已有24个年头。这期间,不管是在大众阅读方面,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白鹿原》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白鹿原》
《白鹿原》当之无愧是1993年的畅销书。当年不少报刊评论都用“火爆京城”一词来形容《白鹿原》的畅销。根据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的销售数据,1993年这本书的销量为13500册,仅次于《我的父亲邓小平》。
除了销量,其火爆程度从记者和大学生的书单中也能看出来,可以说堪比现在的《解忧杂货店》。根据《中国记者》1993年所做的一份《中青年记者读书情况调查》,被采访的八位记者中有三位都在读《白鹿原》。还有记者坦言,虽然自己属于经济条线,但对于北京流行的小说《白鹿原》和《废都》也不得不看,他认为这种流行现象中也存在着经济问题。
1995年,《中华读书报》发表了《广州大学生,在读什么书?》的调查文章,《白鹿原》同《百年孤独》、《郁达夫文集》都属于广州大学生阅读的热门书籍。
陈忠实除了销量和书单,从当时盗版的“猖獗”也可以看出《白鹿原》的火爆。据当时的报道,在一些城市,新华书店订购的《白鹿原》还未到货,就有读者在新华书店拿着《白鹿原》一书,营业员一问究竟,原来是在个体书店买到的盗版书。
1993年,《白鹿原》的畅销催生了文学界的一句流行短语:“陕军东征”。原来同年出版的陕西作家的作品还有贾平凹的《废都》、京夫的《八里情仇》和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等,陕西作家一时成为文化评论界讨论的关键词,甚至有评论说1993年是陕西作家值得骄傲的年代。
《废都》
同时,这一系列作品的出版还带来了上个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复苏”的浪潮。当时文学作品的阅读已从“世界文学名著热”开始转向“当代著名作家新作热”,此前作家出版社的“当代小说文库”销量已经很可观,但《白鹿原》和《废都》的出版将“长篇热”推向了高潮。
铁凝的《玫瑰门》“一书得道,鸡犬升天”,《白鹿原》和《废都》的热销也催生了一系列同类型长篇小说的畅销。1994年,30家出版社长篇小说的出版计划多达600种,比1993年增加了10%。那时跟风出版的长篇小说都是这样的标题:《混血》、《错乱》、《妻命》、《帝京》、《床》......
《帝京》不知道是不是受《白鹿原》和《废都》的影响,那时长篇小说的广告语一般都以性爱描写为幌子,而且大多都是这样的风格:“一个色艺双绝的女演员与十二个身份不同的男子发生关系”,“五花八门的男欢女爱,生生不息的情场恩怨”,“豹房是明武宗淫乱的舞台,人与虎斗,人与兽交”......
1997年,《白鹿原》经过一番波折最终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而据1998年的一份调查,《白鹿原》在当时的20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知名度最高。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唐韧教授所做的这份调查收到了470位读者的反馈,其中270位阅读过《白鹿原》,超过总数的50%,有141人听说过这部小说,占总数的30%,在这两个方面,《白鹿原》都超过了《平凡的世界》。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报告节选
这么多年来,《白鹿原》不仅是大众阅读热衷的读物,也是学术研究的“一大宠儿”。从知网的数据来看,以“《白鹿原》”为主题的文章粗略算来有4900篇之多,其中博士论文就有17篇,而硕士论文有177篇。这些学术论文和报刊文章中也有一些有意思的数据:
对于《白鹿原》的关注和影视作品等因素有关
2006年,林兆华导演的《白鹿原》话剧在北京上演。以“《白鹿原》”为主题的学术报刊文章也大幅上涨,总数为255篇,较2005年的175篇,增长了将近46%。
2012年,王全安导演的电影《白鹿原》上映,让文章的总数猛增至441篇,达到一个峰值。
2016年,陈忠实去世,又一次让《白鹿原》成为舆论和学术话题的中心,而文章总数也达到一个制高点,多达492篇。
发表文章以陕西境内的院校居多
研究话题的变化:从儒家到女权
关于《白鹿原》的研究主题,儒家文化或传统文化一直是最核心的部分。除此以及文学艺术方面的讨论之外,在2000年之前讨论较多的是《白鹿原》的热销、茅盾文学奖和陕西作家等话题;2004年之后,关于《白鹿原》中的男权思想、生殖崇拜和女性悲哀等主题的文章渐多,研究的人物也逐渐从白嘉轩转向田小娥。
通常把《白鹿原》和哪些作品进行比较?
涉及文学的文本研究时,做比较研究是不能免俗的一种方式,而和《白鹿原》作比较的作品一般有:《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百年孤独》、《羊的门》、《红旗谱》、《飘》、《古船》和《尘埃落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