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一度|冷静下来,中国短道速滑有哪些收获和困难?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蒲垚磊 发自北京
2022-02-17 15:49
来源:澎湃新闻
赢家 >
字号

中国短道队赛后合影。

2金1银1铜,这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上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2月16日晚,在首都体育馆的冰面上,中国短道速滑军团最终没能在收官战男子5000米接力和女子1500米中站上领奖台。

男子5000米接力,中国队因为失误滑出赛道,位列第五;韩雨桐则在女子1500米中闯进决赛,名列第七位。

范可新、大杨扬和武大靖赛后自拍。

相比于4年前在平昌冬奥会的1金2银,中国短道速滑正在逐渐加速,“从世界杯开始到现在,大家可以看到,男队的表现算是第一梯队。”在结束了北京冬奥会的征程之后,赢下两枚金牌的任子威给队伍的表现打了7分,“我们有突破,但也有一些遗憾。”

如果说上届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的表现受到了太多“判罚和竞技层面以外因素”的干扰;那么这一次,在公平和公正的环境下,中国短道速滑展现出了“新老交替”状态下的真实水平:

老将依旧是中流砥柱,中生代正在扛起大旗,但年轻队员则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将短道的荣誉和精神传承下去。

中国短道队为中国代表团拿下首金。

“每一届奥运会,短道速滑都有人站出来”

“我们每一届比赛都会有人站出来,不让人失望这是我们的传统。我们就是全力去拼,拼到哪儿是哪儿。”

差不多一周之前,当任子威在男子1000米决赛夺下金牌之后,他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出了这样一番感慨。而任子威所说的那位“站出来”的短道速滑队员,就是他自己。

第一个比赛日,任子威就和武大靖、范可新、曲春雨、张雨婷一起赢下了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的金牌。那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上的首金。

在随后的男子1000米比赛中,任子威则是为中国队再夺一金。彼时,任子威在赛后将金牌的功劳归到了团队的力量上——那场比赛,武大靖和李文龙都杀入了最后的决赛。

“我觉得比赛拼到了最后(赢下金牌),我们三个人也是团队的力量,也是对我们这个项目四年努力的证明。”

任子威本届比赛拿下两金。

除了感谢团队,任子威在这届比赛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拼”字。事实上,能够为中国短道速滑在这届冬奥会上挺身而出,任子威确实拼尽了一切。

“过去这四年是我人生当中最苦的四年,但我能从头到尾坚持下来,我很感谢自己,也感谢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任子威不止一次说到了北京冬奥周期里他和团队备战的不易,“这是不平凡的四年,我们挺过来了,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坚持和拼搏,换来的是任子威在能力上的突飞猛进。就在北京冬奥会前的四站世界杯上,任子威三获个人项目的金牌,并且成为唯一一个满项参赛的选手。

不仅如此,这个赛季任子威的世界排名也稳居前列——1500米排名世界第一,500米排在世界第三,1000米则排在第七位,国际滑联都将他称作“全能型选手”。

尽管在夺得两枚金牌之后,任子威在随后自己的强项1500米和500米的比赛中,没有能够追平王濛创造的“奥运三金”纪录,但不满25岁的任子威已经成为中国短道速滑在这个奥运周期里最大的惊喜。

更重要的是,任子威在场上场下都传承了中国短道速滑那种敢打敢拼的精神,并且展现出了成为新一代领军人物的实力和潜质。

就如他自己所说,“我从小住在部队大院,在赛场上,运动员就是扛着枪冲锋的战士,必须竭尽所能成为‘尖刀’。”

武大靖还想继续为中国短道奉献。

老将的坚守,是全队的动力

“看子威拿到金牌,这是我非常欣慰的事情。我算见证了子威的努力和付出,他拿冠军,我觉得我和他的心情是一样的。”

在比完本届冬奥会的所有项目之后,站在赛后混合采访区的武大靖拿着保温杯,语气平静地总结着队友的表现。虽然武大靖还有5个多月才年满28岁,但他已经是这支队伍里的“老大哥”了。

上一届平昌冬奥会上,武大靖为中国短道速滑赢下了唯一一枚金牌,在那场男子500米的决赛中,他一骑绝尘。四年之后,尽管武大靖依旧是世界纪录保持者,但他最终没能在男子500米中卫冕。

任子威拥抱武大靖。

“挺遗憾的。”这是武大靖那场赛后采访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可能在以前,我的目标是冲金。但随着自己这四年的经历,走过来到现在,可能随着时间,目标会改变。在比赛之前,在半年前,或者在一年前……教练们和我说去享受就好。”

年龄增长和伤病累积,是武大靖在冰面上滑行最大的敌人。在自己的第三届冬奥会上,武大靖的绝对速度可能已经不在巅峰,但他依旧是这支短道速滑队伍里的中流砥柱。

社交网络上,那张武大靖拍拍任子威背在身后的手,示意任子威配合战术向前冲,而他自己负责“卡位”的照片,感动了众多冰迷和网友,也足以说明他在队伍中的精神领袖作用。

范可新亲吻冰面。

我们都是“超人”

除了武大靖,同为“三朝元老”的范可新同样是这支短道速滑队伍的中流砥柱。

她先是在混合团体接力时稳定发挥,帮助队伍夺得“首金”;随后在女子3000米接力时超越对手,帮助队伍赢得铜牌。

“我等了这枚金牌12年。”终于在奥运舞台上赢得金牌后,范可新泣不成声,“我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我在国家队12年了,每一场训练我们都是在拼,拼到嗓子里面都是带血的,但这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范可新的执着,武大靖的坚守,是中国短道军团在北京冬奥会上比金牌更加闪耀的亮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位“三朝元老”的坚持和努力,中国短道速滑才能在这届冬奥会上展现出如此团结、拼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就如女子接力队在上台领取铜牌时所摆出的那个“超人”的庆祝动作,就是范可新想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很辛苦,都是超人,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

中国女队“超人”庆祝动作。

学会面对压力和舆论

对于如今这支处在“新老交替”阶段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来说,值得欣慰的是,当所有比赛结束,队伍中的“一哥”和“一姐”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只要祖国需要我,依旧会全力以赴,留在赛场上”的决心。

然而,年龄的增长和伤病,是所有老将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当武大靖和范可新逐渐让出核心的位置,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年轻队员能否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决定了这支“王牌之师”能否在下一个奥运周期的大赛中以及下一届冬奥会上延续“夺金传统”。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摆在中国队主教练金善台和安贤洙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

24岁的任子威已经具备了站稳男子“第一梯队”的实力。在收官战的赛后采访中,任子威也坦言,“金善台教练帮助他在长距离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尝试了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让我们的整体水平有了提升。”

李文龙在接力半决赛和对手发生冰刀碰撞。

不过,在整个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过程中,任子威还是暴露出了心态不够稳定的问题。

就如他自己总结的——“我前两项比赛状态特别好,心里和身体没有那么大负担。之后想法多了,精神也太紧张了,身体疲惫了,所以出现了失误,对自己也有些失望。”

任子威说,“还是把我当个小透明吧,我还是习惯于当透明人,不太喜欢当这种上热搜的人。就不要报道我了。”

但作为未来中国短道速滑的绝对核心,任子威必须学会与舆论压力“共生”,只有这样,他才能以更加沉稳的心态站上世界舞台。

在这届冬奥会上,被戏称为“全民小儿子”的李文龙是中国短道速滑的另一个惊喜。

当他在冰刀出现问题却依旧执行战术安排,并且最终赢下一枚宝贵的银牌时,他的个人能力和潜能也得到了外界的肯定。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是吸取经验,继续全力以赴,继续拼。”在完成了奥运“首秀”之后,李文龙的想法很“踏实”,“下一个目标就是下一届冬奥会,继续往前追,追上世界最高水平。”

年轻队员需要迎头赶上

当然,不得不提到孙龙。

在王濛口中,对孙龙恨铁不成钢;而在5000米接力摔倒后,网友也表达了对孙龙的不满。

赛后,年轻的孙龙哭了,武大靖也希望外界对他宽容——“他才20岁,今后会越来越好的。”

孙龙自己也通过社交媒体再一次致歉——他连续用了六个“对不起”。

“今天摔倒是我着急衔接导致的,都是我的错,没有任何借口。自从我进了国家队,无时无刻都想着可以代表中国出战。可是今天由于我的失误,所有人的努力都白费了。”

中国队的未来安排需要金善台教练思索。

“我真的对不起我的队友,对不起我们的教练组和整个团队,对不起所有喜欢短道速滑的冰迷,对不起一直相信我并且对我寄予厚望的家人和朋友,但我最最对不起的是培养我的祖国。”

“我让大家失望了,我会接受大家所有的批评,真的很对不起!”

这条致歉的社媒发出去6小时,收获了超过40万赞,共有4.5万条留言。

其中,获赞最多的留言是——“求你用下一届奥运会狠狠打我们的脸,好好休息,竞技体育充满了遗憾,心疼你们所有人!”

孙龙在决赛中摔倒。

话糙理不糙,对于年轻一代运动员,必须意识到中国短道队的责任和使命。

同样在女队一边,韩雨桐、范可新、曲春雨已经连续参加多届奥运,但是未来女队的领军人物尚未出现,中国女子在曾经的优势项目500米、1000米和1500米项目中,也逐渐失守……

如果想要担起那句“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包括李文龙、孙龙、张雨婷还有短道速滑队里的那些年轻队员们需要更加努力——当他们在加速前进时,包括加拿大、匈牙利、韩国和意大利这些短道速滑强国的年轻队员们已经崭露头角了。

好在,如今的短道速滑军团展现出了足够的团结和信任,就如范可新对于未来的期待,“我会竭尽所能帮助年轻队员,也期待国家未来培养出更多优秀运动员来,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金牌。”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