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云南“五级书记”亮相北京,与外国政党政要分享扶贫故事
“2014年,我去了一个叫朱家坪的村庄,在县城东北面的大山上,巴掌大的地方居住着326户1390人。由于山高坡陡,峭壁林立,不通公路,这个离县城直线距离不过2公里的地方,俨然成了世外。在这里,人们只要竖起耳朵,就能听到城市近处的喧嚣,但要走进,却如攀蜀道,如登绝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合作高级顾问马克在主宣介会上发言。 本文图均为 中联部 图“我第二次到这里,是落实扶贫措施来的。当时,我问了一个村民,如果修通了路,你们想干什么?村民回答:‘修路?修到天上嘛?如果能修路,请把我跑掉的老婆找回来。’村民的回答让我准备的话一句都说不出口。”
2017年4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精准扶贫,云南省委的实践—不让一个民族掉队”专题宣介会的小型研讨会上,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向外国政党政要分享了他扶贫工作中的这样一个小故事。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基本完成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格局。
当天的专题宣介会旨在向外国政党政要等介绍云南省委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实践和成效,云南“五级书记”共同亮相,分享扶贫经验。其中,云南省委书记陈豪代表云南省委在主宣介会上作了介绍。
“精准扶贫——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图片展有关履行扶贫主体责任的展板。在主宣介会之后举行的题为“从省委书记到村支部书记的扶贫故事”的小型研讨会上,来自云南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攻坚任务最重、民族成份最复杂、区域最特殊的州县乡村的4位书记,分别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讲述了云南各级党委进行精准扶贫实际案例和生动故事,并与外宾进行了互动交流。
这4位书记分别是昭通市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怒江州委书记童志云、怒江州贡山自治县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进义、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坡脚村党总支书记刘开明。他们都是当地扶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是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当地扶贫攻坚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实践者,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扶贫经验。
譬如,翟玉龙在分享了上述故事后总结说,其实致贫原因多种多样,有地理环境所致,有思想文化上闭塞的原因,还有我们责任工作不到位所造成的,“因而就需要有针对性的一一施策。”
比如,针对地理环境所致贫困问题,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异地搬迁、发展教育、社会兜底等方式加以解决。
翟玉龙担任县委书记的昭通市镇雄县是云南第一人口大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50万。
“从省委书记到村支部书记的扶贫故事”小型研讨会。在宣介会上熟练地用英文跟外宾交流的翟玉龙以镇雄县为例介绍说,针对镇雄籍在外企业家和公职人员较多的潜在优势,他们采取广泛梳理乡贤能人、全面梳理缺口项目,动员企业为脱贫攻坚出财力、聘请能人为家乡发展出智力的“两梳理、两出力”思路,每年至少3次前往镇雄籍在外人士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社会扶贫暨招商引资座谈会,把镇雄籍企业家和能人请回来建设家乡、带动脱贫。
十八大以来,云南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官方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云南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2012年的4365元增加到2016年的7847元,贫困人口已由2012年的804万减少到2016年的363万人。
这样的成绩让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在实现脱贫目标上信心满满。“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云南有信心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目标。”陈豪在主宣介会上表示。
谈起对宣介会的感受,与会外宾表示,宣介会通过“讲故事”让他们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特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有了实实在在的认识,中国的减贫经验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很有意义,期待中联部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刚刚从云南访问回来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合作高级顾问马克说:“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有两点做法我印象最深:一是中共对扶贫工作的全面指导,二是社会各方力量的全面参与。”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