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中学当心理老师,我把学生从深渊边拉回

2022-02-17 19: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文安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

- 职 业 故 事 -

在我的心目中,这个孩子并不怯懦,也绝不因为嫉妒别人就要杀了对方而觉得可笑,相反我认为他十分地勇敢。每一个敢于独自走进心理咨询室的人,都渴望着改变现状从而去寻求更好的生活,他们绝不怯懦,他们都是自己的勇士。

-1-

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吃饭,在七点前赶到学校打卡,伴着日出开始我一天的工作。

我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如今在二线城市的一所重点中学里当心理老师。

说是心理老师其实并不准确,我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政教处的杂事占去,每周只有一、三、四的下午有固定时间,给全校超三千名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及三周一次的心理课,为学生们科普心理知识。

通常要兼做学校的其他工作,负责的学生极多,加上并不固定的心理课,据我所知,这才是绝大部分中学心理老师的现状。

即使是这样,在我所在的城市,也依旧只有少数学校聘请了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辅导老师,更多的学校选择了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兼职负责学生的心理工作,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对于中学生心理工作的不重视,是现在各个中学乃至整个社会的常态。

不过,从心理类疾病的不断青少年化以及我自身的工作经历来看,他们的心理问题要比一般人所想的更为严重,社会各界提升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迫在眉睫。

因为负责的学生众多,我的心理咨询室采取预约制,通常会迎来三种学生:

第一种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需要正确的方法来调整自身状态,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

第二种学生拥有心理问题,他们通常会对成长和学习产生困惑,觉得生活无望亦或是人生无趣,但其严重程度还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心理疾病。

第三种学生便是心理疾病的确诊患者,他们通常正在接受药物类治疗和定期的心理复诊,我要起到医院治疗的辅助作用,帮助他们摆脱短时间内的不良情绪。

三者当中,第二种学生最能体现出一所中学聘请专业心理老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们是抑郁症这一类心理疾病的潜在患者,最需要有资质的心理老师进行辅导,在还未触及黑暗时,将他们从深渊的边缘及时地拉回。

-2-

从业几年,我在边缘走了又走,望了又望,也终于拉回了几个孩子……

第一个学生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是一名身高170左右的男生,微胖,从始至终都表现得很有礼貌。

他第一次找我预约是在周一,询问我这一周哪天下午有时间,尤其提到了周四。

我一边递给他预约申请表一边抱歉地表示这周已经排满人了,他说了声“没事”后便埋头填表,表现得早有预料。

但当看到“请问你觉得自己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迫切程度是多少?”这个问题时,他的笔尖顿时停住了,我顺着他凝滞的目光看向了申请表的右下角,在那里写着“九级”和“十级”的迫切程度。

即使是这样,在最终交过来的申请表上,他也只在“六级”程度下面的括号里打了勾。

我下意识地叫住了他,说:“明天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来我这里碰碰运气,我可能会在。”语气相当地委婉。

明天是周二,我需要在政教处值班,不过跟政教处的工作相比,我认为眼前这个孩子会更需要我,更需要一位能够帮助到他的心理咨询师。

他听到这话时明显愣了一下,不过依旧没有拒绝,轻轻地点了点头发出了一声“好的”,就带上门离开了。

我想,他大概是还没有准备好吧。

第二天一早,我就跟同事商量好了换班的事宜,刚吃完午饭便立马回到了咨询室,在里面待了整整一个下午。

等到了五点时,连续响起了三下清脆的咚咚声,我想他一定是提前就等在门口,待到一分不差时才选择敲门。

“请进。”

落座后,他从兜里拿出来一个纸条后才开始交流,我瞄了一眼,那上面的字很小,密密麻麻,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清楚。可他说出的话也像这小字一样含糊,悉悉索索,只是一直在强调自己对同学有很多奇怪的想法。

终于,在反反复复两三次后,他才敢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

“我想要杀死我的同桌。”

他有意地看了我一眼,随后又迅速地低下头盯着那张纸条,继续往下讲。

“杀”这个字就像是一个开关,随后的他表现得十分有表达欲,语速极快地说完了一切想说的,甚至让我速记的笔尖都有些跟不上。

据他所说,他自己有时会处在一种很差的状态里,他将其称为“坏情绪”。

每当进入“坏情绪”,自己就会变得有暴力倾向,常常会臆想出拿刀刺穿同桌脖子的画面。

回忆起“坏情绪”诞生的原因时,他提到自己很讨厌同桌的一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口嗨,开黄色玩笑,在自己所欣赏的美术和音乐课上对老师所讲的东西嗤之以鼻。

他也曾想过向同桌表达自己的不瞒,不过最终并没有那么做。

“他们一定会说一些像是‘只有你才懂得艺术,我们都不配’这样的反讽,最后不仅什么都改变不了,还会被嘲笑。”说这些时,我从这个大男孩儿的脸上看出了些许的委屈。

他的同桌,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都要胜过他,按照他自己的话说,那是一个极其有天赋却又尽情挥霍天赋的学生,品行还很差。

长此以往,不善表达的他难以改变现状,长期生活在不满心理下,诞生了“坏情绪”,并且臆想出来的画面也随着时间变得清晰完整。

他形容那时的自己可以看得到同桌脖子上血管的收缩与起伏,里面鲜红的血液在不断流动,接下来的情节就是该怎样按住同桌的头,怎样握刀,怎样发力,怎样刺入……

整个过程十分详尽,详尽到在摆脱“坏情绪”后,他自己都会感到后怕。

“我不敢面对那时的我,实际上,我并不认为那个人是我自己。”

他正是因为害怕自己真的会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所以才找到了我。即使那些臆想永远只停留在脑海中,“坏情绪”对他的生活和学习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若是在我这里没有效果,他便打算这个周末直接去找心理医生,昨日预约时特别提到了周四,也是因为紧邻周末的缘故。

他倾诉完时我抬起头,看到他长呼了一口气,他的神情沉稳而安静,他的腹稿和纸条一定准备了很久很久,他一定很早就想把这一切说给一个人听。我知道,他从一腔愁绪中得到了解脱。

按照规定,如果心理咨询的对象有自杀自残或者伤害他人的严重倾向,必须要打破保密条例而对学校和家长进行上报,不过我暂时没有那么做。

我隐约感受到了真相。

我询问他,除了不想被嘲笑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导致他不愿意将自己的不满心理告诉自己的同桌?

听到这个问题时,他再次犹豫了一下。

“不屑于吧。”

几个字被他从口中慢慢挤了出来。这次回答的声音要比主动向我表达时轻了很多,还带着几分不确定。

基于前面的交流和观察,我想连他自己都已经感受到了,“不屑于”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他的内心很想结束那些不舒服的事情,很想改变自己当下的处境,但是最终却可悲地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真的在现实中改变什么。

在现实中受到挫折的他,需要到理想世界中去寻求慰藉,去弥补那些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所缺失,所渴望的。

于是,他便臆想出了这个只属于他自己的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己就是最厉害的存在,自己可以通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目的——杀死自己的同桌,好还世界一片清净。

心中所有的埋怨、嫉妒、不甘汇聚在一起,在拿刀刺入同桌脖子的那一刻爆发出来。

在现实中的他越弱小越懦弱,在理想中的他就越强大越无法战胜。因为他的怯懦和不自信,致使自己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心中的不瞒。

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对自己能力不足的一种逃避,对自己懦弱心理的一种逃避。

这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使得他将臆想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极低,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不进行上报,不过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人为干预,臆想会不断地折磨着他,直至悲剧的酿成。

我将自己的想法直接告诉了他,在对方已经触摸到真相时,开诚布公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在我的心目中,这个孩子并不怯懦,也绝不因为嫉妒别人就要杀了对方而觉得可笑,相反我认为他十分地勇敢。每一个敢于独自走进心理咨询室的人,都渴望着改变现状从而去寻求更好的生活,他们绝不怯懦,他们都是自己的勇士。

之后他又预约了两次心理咨询,过程十分顺利,这个男孩儿渐渐接纳了自己的不足并且变得开朗自信,当听到他说出“我想开了”的时候,我心中生出了一丝欣慰。

-3-

还有另一个咨询对象,是一名长得很高很瘦的女生,也是通过预约找到了我,她形容自己有恋爱恐惧症。

我当然不会因为学生早恋而多说什么,与之相反,由早恋带来的心理问题一直是我心理咨询的重点。

人类的DNA命令这个物种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对异性产生好感,而理性、学校和家长却告诉他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非恋爱。这种天生的矛盾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这个女生刚开始谈恋爱不久,平常跟那个男孩儿在一起分享日常,吐槽老师时,也会感觉到很快乐,也会有正常高中女生谈恋爱时应有的怦然和萌动。

但是隔了一段时间后,她开始感到谈恋爱变得很有压力,自己很想要逃避这段感情和男朋友。

与平常的那种在恋爱之前就对恋爱产生了恐惧,内心抗拒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恋恐”不同,这名女生是在与男朋友交往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感情方面的矛盾。

她也觉得很奇怪:“在确定关系之前我们的交往十分轻松,反而在答应表白后,我开始变得紧张和小心翼翼,我的恋爱好像跟别人完全反过来了一样。”

女孩儿告诉我,已经将矛盾告诉了男朋友,在她口中,那个男孩儿一直表现得很有耐心,知道女孩儿的心理问题后在有意地减轻两人的亲密程度,减少两人的相处时间,甚至来进行心理咨询也是男孩儿的想法。

提到自己的男朋友时,女孩儿那紧蹙的眉头少有地舒展开,语句里暗含的凝重也轻了许多,我能看出她对自己的男朋友很满意,那时的她眼睛里像是有光一样。

这位女孩儿跟她男朋友之间的恋爱也十分地理性,充满了这个年龄段的高中生所独有的青春想法——双方都清楚很难一直在一起,之所以选择开始,更多的是为了给自己和对方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不过越是这样,女孩儿越觉得在还没开始多久就向他提出分手,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打击,在迟迟没有分手的同时,也变得更加地矛盾和自我否定。

女生倾诉完时,脸颊已添上了几道泪痕,我在安慰她的同时轻声询问了几个新的问题,像是他们交往之间现在还能回忆起来的细节,自己在面对对方表白时内心的真实想法等。

而当我问到“你父母对待早恋是什么态度”时,她不自觉地抿了一下嘴唇,这大概就是导致她“恋恐”的关键。

她的父母是很典型的“中国式家长”,面对早恋问题只有直截了当地坚决反对,缺少了更多指导性和引领性的做法。

他们只告诉了自家女儿要走这条路,既没有耐心详尽地解释,也没有亲自带着女儿去走,导致他们的女儿在发现自己走错路后变得迷茫和无助,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返回。

尽管父母们选择的路往往是正确的,但如果不亲自把孩子往正确的道路上引领的话,再正确的选择也无济于事。

父母对待早恋问题的强硬态度对这个女孩子造成了巨大影响,虽然她自己没有发现,但潜意识中已经对早恋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导致跟那个男孩儿真正开始交往后生成强烈的自我矛盾。

我建议她跟那个男孩儿保持一种胜过普通朋友,但还不及平常恋人的亲密程度,因为两人的优势学科不同,所以一直保持到一年级结束即将文理分科就好。

根据目前的表现看来,我想那个男孩应该可以理解自己女朋友的选择。

虽然这个女生没有再向我预约,不过后来我却在政教处值班时碰到了她,那时候已经过去快一年了。她难掩偶遇到我的欣喜,事无巨细地分享着自己遇到的趣事,而我只是捧着一只玻璃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她的神采奕奕,带着一双含笑的眸子。

-4-

当上心理老师这些年来,听得多,看得多,感受得也多。

虽然社会对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还有待加强,但是学生们并没有忽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反而十分重视:他们积极找我预约、各班推选心理委员,咨询我心理问题,甚至心理课也是他们向校方争取来的。

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尽情热爱着自己和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他们不仅仅是这个时代的未来,也是自己成长路上的希望。

不管是这两个孩子,还是我所辅导过的其他学生,他们都有着万里无云般明净而纯粹的心灵,心理问题就像是成长路上难免的磕绊,而我在他们跌撞时扶了扶,在他们哭闹时抱了抱,那一刻我由衷地觉得自己为他们,为这个社会做了些什么。

能够获得他们的信任,能够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能够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桩桩件件对我于来说,都是莫大的荣幸。

还记得有一个孩子在心理课上说,希望自己以及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辈子都不要有心理问题,我当时很客观地笑着评价道:“每个人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必害怕或恐慌。”

但现在,我倒想主观地认为,他所说的那个世界,就是真实存在的。

注:本文系采写,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原标题:《在中学当心理老师,我把学生从深渊边拉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