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女子穿和服拍照被骂,正常社会不能放任极端情绪

2022-02-17 07: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杜虎

2月13日,有游客穿和服在云南大理的洱海生态廊道拍照时,先是被管理人员要求离开,两边发生争论。游客这边称这是“道德绑架”,而后遭当地大妈叱骂“滚出大理”。15日,洱海生态廊道指挥部工作人员回应,相关部门正在处理此事,强调没有规定(穿和服)不能拍照,届时会有情况说明。

指责中国人替日本文化张目,大理景区发生的这件事不是第一起。半年前左右,在中日经贸关系回暖的背景下,大连建造仿造日本风情的商业街,就曾受舆论压力关闭,在重新开张后淡化了日本元素。去年10月,有导游在南京中山陵举着鲤鱼旗导引旅行团,被其他游客责骂,说是在敏感地带“打擦边球”。

2021年9月11日,广州,2021广东文旅推介大会暨金秋文旅消费季,两位市民在日本展位体验和服。来源:视觉中国

日本和服、鲤鱼旗、日本风情商业街,在中国场景中出现,勾起中国人历史情绪,转而激发出民族主义的反击动作,是这么多涉日舆情一再出现的根本原因。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到,日本文化元素仍然受到相当多中国年轻人的喜爱,但同时这种爱好的公开展示很容易受到抵制,爱好与情绪的张力一时难以消除。

从景区管理部门的回复看,没有规定穿和服不能在廊道拍照,这为穿和服游客进入景区提供了合理依据,证明若有景区人员发动“驱逐”,不是一种恰当举动。当然,若有游客与穿和服拍照的游客先起争执,管理人员希望后者撤离平息纷争,则另当别论。所以,在这件事上景区有需要检讨的地方。

人们很容易注意到,在呵斥中国游客穿和服,再推及排斥日本文化元素的最强理由中,都将它们与日本侵略史联系起来,树立了二元对立的选择项:如果要铭记屈辱的历史,就不能沾任何日本文化元素;假如沾染了任何日本文化元素,就是不爱国、忘本的表现。从诸多冲突可见,这种舆论“红线”逐渐占据道德优势。

穿和服游客及其同伴面对管理人员及路人大妈的训斥,尽管辩解说是“道德绑架”,但依旧不敢过度声张穿着及自由出行的个人权利,恰恰说明他们深知围绕和服已经形成了特定的禁忌。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场合下,年轻人无法从容表态,因为没有交流对话的可能,只能是谁站在道德高地谁就占上风。

2020年8月15日,上海芝麻街主题系列展吸引游客观赏“打卡”,女孩们穿着和服亮相。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就年轻人穿和服的个案来说,更多是把和服作为拍照的道具,至多是单纯觉得服装有它的美感,是一种文化审美上的爱好,跟尊日崇日等立场没有丝毫关系。穿和服,举鲤鱼旗,逛日本风情街,都是个人的文化消费行为。对这些个人自由,即使看不惯,体面的做法就是无视,而不是非要搞斗争,羞辱个人。

见到和服就想到屈辱史,就怒从胆边生,以为做什么都对,这是没有正确理解“爱国情绪有边界”的表现。爱国情绪有它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但需要时刻自省并克制,不然就容易将一己的爱国情绪神圣化,竖为唯一尺度,自以为义,去丈量他人的言行举止,滋生出攻击性,将矛头对准只是对日本文化有好感的无辜同胞。

2021年04月01日,北京,玉渊潭公园,女生穿着和服在樱花树下留影。 来源:视觉中国

经过这么多次线上线下的争执,仍有人去武大赏樱花,仍有年轻人穿和服拍照,仍有人亲近日本元素的餐饮或文化,不是这些人一意孤行,而是他们深深觉得这些文化习惯与商业消费,属于他们的个人权利,无法用“不爱国”来定义他们。即使明知会引发不快,但他们仍然觉得会得到法律保护,会得到更多人理解。

所以,一个更应该被澄清的问题是,一个人爱不爱国,是不是尊重历史,有没有忘本,是不必也不能靠穿不穿和服来定义的。相反,将所有的日本文化元素,统统污名化,看见小年轻穿和服就义正严词说人家遗忘历史的,这是弱者虚张声势的心态,是文化自卑而不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如果少数人不能摆脱这种盲目认知与冲动,很容易制造寒蝉效应。即使不穿和服,不举鲤鱼旗,他们总还能找出其他日本文化元素来抵制,一而再地漠视个人权益,那就成没完没了的“捉特务”游戏。一个健康、正常的社会不能放大、放任这样的情绪。从新闻评论区可见,越来越多的清醒的人看清了极端情绪的危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