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以克论净”:决策不能失去人性的温度

2017-04-26 18:01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城市一尘不染是一项系统工程,将环境治理的重担主要压在环卫工人头上,有失公平。哪怕通过高强度的“加班”,在短时间内达到“以克论净”的标准,能维持多久?

据媒体报道,西安市城区街头近期出现一个新岗位——道路保洁“以克论净”作业标准检查考核员。他们随身携带刷子、小簸箕和电子秤。根据2月份发布的《西安市城市道路“以克论净 深度保洁”作业标准(试行)》,一级道路每平方米尘土不超过10克,垃圾路面滞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检查结果与保洁员每月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检查不合格的前两次扣除100元,第三次将被辞退。

街道是城市的脸面,干净整洁的街道可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对西安这样的旅游城市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城市保洁牵涉到方方面面,比如垃圾分类、工地扬尘管理、市民素质等等,环卫工的工作态度只是其中一环。

由于环卫工是最后一环,所以强化对环卫工的精细管理,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评价一项政策不能只看短期效果,还要看它的代价。所以,人民日报的微博质疑,将层层压力“转嫁”给环卫工,是否有捏“软柿子”之嫌?

决策不能失去人性的温度。环卫工人普遍年龄偏大、待遇偏低、劳动保障有限。将环境治理的重担主要压在他们头上,有失公平。哪怕通过高强度的“加班”,在短时间内达到“以克论净”的标准,能维持多久?人不是机器,要求清洁工天天接受这种苛酷的考核,是不合理的。

而且“以克论净”其科学性有几何?最早推出这一标准的是坐落于沙漠边缘的宁夏中卫市,其主要街面污物就是沙尘,的确可以通过及时清扫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西安是否能全面套用这个标准?当初,不少地方以苍蝇数目来衡量、评价公厕卫生状况,导致为了应付检查有专人来打苍蝇,现在看来就像是一个笑话。希望“以克论净” 不要重蹈覆辙。

政策的持续性也是一个问题。“以克论净”若要覆盖整个城区,需要大量的考核员,由此产生的人力成本将相当庞大。

中国城市要向世界一流城市看齐,环卫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是必要的。在这个意义上,西安市的尝试不能一棒子打死。需要强调的只是,不能急功近利,不要用科技的手段去维持低级的“人海战”,不要让城市清洁的压力全面放在最后一环的清洁工身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