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芦山深山女背夫:日背千斤木料卖250元,盼林区多修路
华西都市报4月26日报道,四川省芦山县双石镇石凤村,由于林地分布广泛,道路覆盖面积不足,每天有100多位村民在山间穿行,用自己的肩膀将木料背出大山。他们当中,有一群女背夫,在家中,她们是贤妻良母,腾挪在锅碗瓢盆间,将生活打点得井井有条;在山间,她们靠一根拐子、一副背夹子,负重一百多斤,和丈夫一道将木料背出大山,补贴家用。
肩背百斤木料 行走山间如履平地
海拔1000多米的芦山县双石镇石凤村,四面环山,上世纪90年代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之后,当地人工林面积达2万多亩。经过林业部门批准,村民们会在自家林地伐木,再将木头背下山出售,再补充栽种上新的树苗,发展循环经济。
寇光荣小心翼翼在山间行走,特别是转弯时格外小心。4月17日雨后初晴,山间云雾缭绕,让人倍感凉爽。一条泥泞的山路通向马河坝2组背后的深山,寇光荣家的20多亩柳杉就生长在这里。夹杂着拐子和稀泥撞击的声响,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寇光荣满头大汗,缓步走来。在她肩头的背夹子上,两根碗口粗的柳杉树,足有一百多斤重。“拐弯时候小心点哦。”丈夫唐德福背着木料在后面,小心地控制和她的距离。
运输木料的工具十分简单,就是背夹子和拐子,一个空的背夹子也有10多斤重。寇光荣身体前倾,努力保持着平衡。“要转弯的时候千万要慢,不能走到拐角再转拐。”这两根木料4米多长,前面部分跨过头顶,后面几乎要挨着地面。林场到山下的小路上,哪个地方有转弯,哪个地方有陡坡,寇光荣早已熟记心间。每当要转弯时,寇光荣总会提前绕小弯,目光扫视左右,头顶部分的木料通过之后,再调整身体轻松过弯。长期的劳动经验,让她掌握了一套背木料的技术。
将树木的细枝剔除,方便运输。木料不拴绳保安全 犹如平衡木表演
湿滑的道路上,轻装走路都让人小心翼翼,寇光荣和唐德福负重迈着碎步向前,显得稳稳当当。
“每一步都要看准了再走。”雨后的小路泥泞湿滑,寇光荣走得异常小心。她的手里拄着当地村民常用的拐子,除了可以保持平衡,中途休息时,还可以撑在背夹子做支撑。
寇光荣说,背着木头走路千万不能急,必须一步步走稳,下坡时候脚后跟先着地,如果脚下打滑也千万不要着急,手上的拐子可以保持平衡。远远望去,背着木料的寇光荣似乎在进行一场平衡木表演。走到公路边,寇光荣侧身朝路边一弯,木料应声倒地。此时记者才发现木头都是直接放在背夹子顶部的凹陷处,并没有用绳子固定。原来这是在多年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前有人把木头栓在背夹子上固定,如果路滑,人很容易因为重心不稳而摔倒,之前就有乡亲因为这个原因受伤。”寇光荣说,如果不固定木料,出现意外,背木头的人可以马上倾斜身体将木料从背上倒下来,躲避危险。
一天背千斤卖250元 盼多修林区公路
今年48岁的寇光荣生有两个女儿,都远嫁外地,没有农活的时候,她就会和丈夫一起在山里背木料出山。“一个空的背夹子也有10多斤重,加上木头,我一次只能背100多斤,他可以背200多斤。”寇光荣一家在退耕还林之后,比起当年单纯种庄稼搞养殖,收入增加了2倍多。“之前一年到头都被拴在地里,退耕还林了,砍树再栽树,时间多了还可以出去打工挣钱。”丈夫唐德福说。寇光荣一家的林地,距离公路有1公里多远。按照寇光荣的体力,一天六七个来回,差不多能背1000斤木料,,1000斤木料差不多能卖250元钱。“如果不是我们自己来背,可能卖木料的钱一大半都要花在请人的工钱上。”寇光荣一家希望,能多修几条通往林区的公路,这样可以少背一段道路,增加劳动效率。
双石镇石凤村村委会主任刘沛茂告诉记者,石凤村有上万亩的山林面积,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林区公路建设的力度,该村陆续修建了10多条通往林区的道路,但因点多、线长、面宽,道路覆盖面积依然不到一半。(原题为《深山女背夫 身怀“平衡木绝技”》)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