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制晚报评百篇中国论文被撤:给“论文至上”的问题敲响警钟

庞岚/法制晚报
2017-04-24 15:32
舆论场 >
字号

近日,世界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撤回107篇涉及“同行评价”作假的论文,而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回应,由于不少作者将稿件托付第三方机构做语言编辑,因此尚不清楚稿件作者是否知晓这些机构假冒评议人的行为。中科协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也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作者想发表论文,中介机构和学术期刊想赚钱,二者很容易一拍即合。在国内某些期刊收取版面费的情况屡禁不绝之后,“战火”早已花样翻新地烧到了境外。例如,2015年世界上最著名的文献数据库之一、工程索引数据库EI(The Engineering Index)宣布,从2015年起不再收录一本印度出版的生物工程类学术期刊,取消收录的主要原因,是其2014年收录文章的质量大幅下降,部分文章甚至与生物技术无关,根据文章的通信地址等信息,大部分论文作者来自中国省市所属的院校。

去年5月,则有报道说中国学术界每年向国外电子期刊缴纳数十亿“论文版面费”。据介绍,国外一些学术出版商瞄准了论文发表的巨大市场,在互联网上发展出了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的模式,发表论文由作者付费,读者可免费获取。

去年9月,美国反论文抄袭网站“剽窃监督”根据网友举报,从调查一篇中国某医院研究人员剽窃的论文入手,顺藤摸瓜发现:一些旨在敛财的“掠食性期刊”与代写论文的枪手公司狼狈为奸,批量生产、发表学术论文。

这一次,施普林格撤回107篇涉及“同行评价”作假的论文,其实也只是刷新了人们对于论文造假方面“技术手段”的认知——因为电子邮件作假,被评审的论文不知道发去了哪里,也不知道发回来的评审意见出自何人。施普林格出版社表示,由于不少作者将稿件托付第三方机构做语言编辑,因此尚不清楚稿件作者是否知晓这些机构假冒评议人的行为。

话虽这么说,但是如果没有人花钱埋单,第三方机构犯得着假冒评议人吗?上网搜搜“论文中介”, 看看“保证发表,否则全额退款”之类的广告,就会明白花钱发表论文的人恐怕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当然,“太好骗”也说明出版机构审核把关不严格。吃一堑长一智,如果不是那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与第三方机构勾结的“掠夺性期刊”,就理应在今后严格把关,别再让技术含量很低的骗人手段得逞。

至于想出各种招数帮人发表论文的“学术掮客”,相关部门必须加大调查和打击力度。交得起版面费、中介费、好处费的人才发得起论文,这让真正专注于做学问的学者情何以堪?某些期刊、中介的手段魔高一尺,就需要监管与处罚力度道高一丈。

不过,归根结底这些乱象可以说还是在给“论文至上”的问题敲响警钟。有些单位在职称评定时,更注重的是论文的数量和形式审查,而不是质量,这就让一些人走捷径走上了歪路。此外,对高校教师的评价本应更侧重于教学本身,倘若论文数量也占了很大的分量,这又是否合理呢?

论文造假、学术掮客和期刊借机敛钱并非中国的特有现象,但学术评价体系如果不能更完善、更科学,我们的情况就可能会更严重一些。就像“剽窃监督”网站编辑林赛·韦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事实表明,中国研究人员可能成了一些论文枪手公司与“洋野鸡”杂志或出版商“有意识的目标”。

(原题为《斩论文利益链 要道高一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