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曹聚仁之子曹景行去世 曾四次回到兰溪心系家乡发展

2022-02-11 22: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因病去世,享年75岁。

曹景行1947年生于上海。1968年起皖南山区插队10年。1978年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2年进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美国经济。1989年应聘做《亚洲周刊》撰述员,1994年成为副总编,之后兼任《明报》主笔,写社论和评论。1997年转行电视,出任香港传讯电视中天新闻频道总编辑。1998年入凤凰卫视,曾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言论部总监。从2009年2月起,曹景行先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早间黄金时段,每日评述国内外时事新闻。

曹景行先生与兰溪渊源颇深,他祖籍兰溪,祖父曹梦岐是清末秀才,受到康梁变法维新救国思想的影响,曹梦岐从杭州带着《王阳明全集》回到兰溪,在梅江镇蒋畈村创办了第一所学堂——育才学堂。以祖屋为校舍,自任校长。男女平等入学,女孩不裹小脚,剪辫子,改变落后风气,推行新风尚。他在乡村办学28年,培育学生3000余人。这股教育之风,带动了兰溪的学风,兰溪先后以“聚仁”和“育才”命名创办小学和中学。

曹景行的父亲是曹聚仁,1900年6月26日出生于蒋畈村。作为战地记者,曹聚仁于1947年编著出版了《中国抗战画史》,留下了大量的日本侵华的罪证和中国人抗日英雄事迹,是第一部内容完备、见解独到的中国抗战史著。

1950年7月,曹聚仁只身前往香港,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奔走呼号,被称为两岸“密使”。1956年至1959年,曹聚仁先后六次被邀回内地采访。1956年7月16日,周恩来邀请他在颐和园夜宴。1956年10月3日,毛泽东约曹聚仁作了长谈。1972年7月23日,曹聚仁在澳门逝世,享年72岁。周恩来总理盖棺定论:“爱国人士”,并亲拟墓碑碑文。

据悉,曹景行先生曾四次回到兰溪。“虽然我常年生活在外,但是说起兰溪,总有那份割舍不掉的情怀。”他觉得,如今中国正处在一个走向世界中心的时机,对于兰溪而言,需要的是抓住这次机遇。“未来世界变化会非常之大,如果跟不上这个变化,可能会被淘汰。这种情况下,兰溪要有一种警觉感、紧迫感,甚至某种危机感,要准确地把握住机会。”

2017年,曹景行应邀回兰溪参加第十一届浙江省中小企业峰会,在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和兰溪市振兴小学作了两场演讲,分别为《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和《我与我的世界》。

《我与我的世界》是曹聚仁写的书,在演讲中,曹景行从祖父办学的理念,结合当下世界发展变化的快速,表明中国越来越与世界相融合。他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了解这个世界成长为符合这个时代的人才,变成世界需要的人才。

在《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的演讲中,曹景行从自己的经历讲起,走过了许多的国家,感受到不同地区变化,当地人对中国的印象,从中了解到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同时,也感受到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曹景行描述,外媒对十九大报道最核心的消息就是“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点让西方国家注意到中国的发展。“等到完成每一阶段所定下的目标,中国将会站在世界舞台中央。”曹景行鼓励兰溪学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更需要加强自身的能力,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挑战,不断地发展提升自已,迎接新时代。

曹景行虽然生活在外,但十分关注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曾获聘浙师大行知学院兼职教授。“兰溪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所大学。在许多大学的聘书中,这份有着特别意义。”他说,中国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我们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包括设计的、工业的、创业的……“作为世界的强国,没有相应的人才,我们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当下,世界变化很快,大学生活只是一个起步。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应该放眼世界、放眼未来。”

原标题:《曹聚仁之子曹景行去世 曾四次回到兰溪心系家乡发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